謝 晶 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陶瓷都是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其濃縮著歷史文化的精髓,最初的陶器制造以實用為主,隨著人們需求的發展,制陶方法不斷演化,兼具實用性和美感,使得陶器在探尋歷史文化的道路上有著極其重要的位置。泥條盤筑陶藝技法是從歷史之中逐步發展出來的一種成熟的成型技法,在陶藝創作中有著非常實用的價值,而在現代陶藝的發展過程中,由于世界的融合性發展,西方的一些藝術價值觀念影響著陶藝創作,現代的陶藝創作觀念也在這樣的氛圍下逐步成型。現代陶藝作品的創作注重體現創作者的情感、思想,泥條盤筑陶藝技法這種簡單但又不失變化的方法,也因此成為陶藝創作者鐘愛的技法,使得陶藝作品可以傳達出創作者想要抒發的藝術情感[1]。探究泥條盤筑陶藝技法并欣賞相關作品,有著極大的價值意義。
泥條盤筑陶藝技法從其字面的意思,我們就能大致想象出該方法的內容,即使用一些擠壓或者是手搓制作的泥條進行陶藝的構造。從歷史的發展層面來看,泥條盤筑陶藝技法屬于最為原始的一類陶藝制作方法,大約在數千年前,就已經出現了這種方法的應用。使用原料坯泥來進行泥條的制作,將泥條制作成圈狀的樣式,一層一層堆疊起來,接著進行平整處理,將內外抹平,最終制作為可以使用的器具。還有一種制作的形式是使用一根連續的長泥條,不斷盤旋往上,形成圈狀器皿。例如,曾經發掘出土的一種小口尖底的瓶子,經過研究可以發現其底端內部有著泥條盤旋的痕跡,這表明這種陶器制造方法較為盛行。在現代陶藝創作的過程中,泥條盤筑方法還是較為常見的[2]。
陶藝的創作更加偏向于藝術的美感,而藝術美感的體現或者是藝術風格的表達,很大程度上是由作品的制作原料來體現的,在發現新的創作原料或者運用現有工藝改變已有原料性質的過程中,藝術的創作靈感也由此迸發。泥條盤筑陶藝所使用的泥料其實較為廣泛,并沒有原材料的絕對好壞之分,各有各的優勢,在進行實際的泥條盤筑陶藝原材料選取上,不管是粗料、細料,還是白料、紅料,只要在進行運用的過程中,其可塑性符合要求,進行泥條的制作時可以隨意塑形、扭動而不會斷裂,就屬于好的泥條盤筑陶藝技法創作原材料。在原材料色澤的選取上,則可以根據陶藝創作者的藝術創作靈感自由搭配,選擇最為合適的藝術表達形式[3]。
使用泥條盤筑陶藝技法創作的陶藝品,不管是何種形態,都是用泥條搭建而成的,所以在運用泥條盤筑陶藝技法時,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有明確的構圖思想,要確定第一根泥條屬于創作品整體的哪一個部位,整個作品從哪一個位置進行創作搭建,后續怎樣進行泥條盤筑技法運用等,需要創作者有一個整體的作品構圖思想;其次就是在泥條盤筑技法運用過程中的細節打磨,如在進行泥條疊加之后,從第四根泥條開始,就應該把內壁使用手或者是特定的工具,有規律地進行線槽的劃定,這樣能夠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內壁材料之間的粘連強度[4]。
其實泥條盤筑陶藝技法比較容易學習,其最為主要的一個創作過程就是,可以把創作者自己心中想要表達的藝術形象進行形體上的分解盤筑,然后再進行拼接黏合,因為運用泥條盤筑陶藝技法進行創作時,泥條應該有著一定的濕度,這樣才可以完成疊加旋轉的創作過程,因為泥條的濕度較大,也因此不可能對整個作品進行一個形體上的連續性完成,如果進行連續性創作的話,可能會出現整個作品的塌陷。而且即使找到某種方法,可以在短時間內使泥條干燥,但是也難以達到作品形體連續完成的條件,如果強行進行連續創作,則可能使得陶藝作品出現不協調感,無法表達出創作者內心期望的藝術形象。所以,在運用泥條盤筑陶藝技法創作的過程中,需要對各種形象有深刻領悟,以深厚的藝術底蘊為基礎,熟練進行形體分解和拼接,加上對于泥條原材料性質的有效把握,才能夠創作出創作者心中想要表達的藝術目標[5]。
泥條盤筑陶藝技法從美術的角度來說,其實就是對線條的藝術運用,在進行陶藝作品創作對象的形體表達上,不僅要注重整齊劃一的線條排列,還需要研究線條之間的對比變化,如泥條的粗細、長短、疏密、扭結等,表現出一種線條的節奏韻律美感。以線條來形成面,從一整塊面的角度,又可以表達出另一種藝術美感,線面之間的相互映襯,可以進一步增加陶藝作品的藝術美感。同樣,如果可以強化出點的效果,就能夠有更多的形式來表現出創作者的藝術構想,如在線與線之間,又或者是線和面之間,一個適當的藝術表達位置上,進行一個點的藝術形象添加,那么這樣也許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藝術表達效果,在泥條盤筑陶藝技法的應用下,使得陶藝作品更加完美。
在運用泥條盤筑陶藝技法創作的作品中,有非常多的藝術表達形式。有些作品在注重泥條線的拓展和面的圍合運用中,有獨到的理解,在創作者進行陶藝的創作時,依據自己心中的陶藝形象,使用不同的線條方式,或直線,或曲線,又或折線來進行盤筑,通過一定線條的堆疊形成面的圍合,表現出獨有的藝術形象特征。例如,秦瑞生先生創作的作品《心鎖》就 運用了泥條盤筑陶藝技法,從整體來看,作品質樸、簡潔,并且充滿厚重的氣息,可以看出泥條在實際的創作盤筑過程中有著非常強烈的節奏韻律變化,能夠給觀賞者不一樣的藝術欣賞體驗。有些作品則較為注重在陶藝形體上的表現與抽象,運用泥條盤筑陶藝技法創作的作品,最主要是依靠線條來表現造型,那么在整個創作過程中,創作者充分運用泥條性質的變化進行創作,陶藝體塊的排列、穿插、擠壓等,能展現出陶藝原材料的特性,表現出一定的藝術形象。例如,周國禎先生創作的作品《老綿羊》同樣是運用泥條盤筑陶藝技法,從作品整體來看,形象抽象、夸張,有力表現出了創作者內心深處的藝術情感,作品不僅從外形上突出了老綿羊的特征,更從情感的表達上來表現老綿羊的忠厚、溫順的特性,使得作品的表達更加富有藝術情感。
總的來說,泥條盤筑陶藝技法在現代陶藝創作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能夠更好地表現出創作者的藝術情感,運用該技法創作的作品也更加自然質樸,有著返璞歸真的藝術氣息。對泥條盤筑陶藝技法的分析及作品欣賞,有助于現代陶藝的進步,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