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陳 沖
印章石主要是指一種用來制作印章及工藝品的石材,我國印章石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及深厚的文化底蘊,早在幾百年以前,我國古人就有利用石材制作印章的歷史。而隨著對印章石了解越來越深入,人們根據印章石的產地、質地、色彩紋路把印章石劃分為上百種。印章石的種類比較多,其主要礦物成分是地開石、葉蠟石以及一些高嶺石等黏土礦物,印章石硬度比較低,材質非常細膩,所以是制備石質工藝品的最佳材料之一。印章石雕刻主要是指通過一定的手工加工的方式讓印章石成為較為精美的工藝品,以增加其附加價值。由于印章石雕刻藝術具備較為獨特的文化底蘊及歷史文化,所以最開始印章石是文人墨客的收藏品,愛好收藏者比較小眾,隨著印章石雕刻藝術的不斷發展,才逐步受到廣大收藏家以及藝術家的歡迎。而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印章石雕刻藝術品的收藏者逐步擴展到普通大眾,其有著較高的經濟價值及文化藝術價值。就印章石雕刻發展現狀來看,很多普通的消費者會在網上購買印章石雕刻藝術品,其銷售量非常可觀,發展前景非常好,這一定程度上會讓高檔印章藝術品不能很好地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勢必會導致大量商家為了滿足市場需求,而加工大量中檔甚至低檔印章雕刻藝術品,導致較為傳統的手工加工方式以及加工效益受到沖擊。
章鈕制作工藝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章鈕代表著我國古代帝王的權力,而印章石鈕雕刻題材非常廣泛,種類比較多,一般有人物、動物、植物以及博古圖案等,章鈕雕刻是一種綜合性強的藝術,是書法與刀法的有效結合,在方寸之間能夠表現各種各樣的題材。而章鈕制作工藝在技法方面主要以圓雕、浮雕、薄意雕等為主,章鈕制作主要遵循搓、鑿、雕、刻的工藝程序進行,在刀法上,要求制作者的刀法穩健,在處理過程中,刀痕要細膩。
人物雕刻藝術品主要是指以人物造型為主要雕刻對象,其是經過圓雕、深浮雕而成的作品,因為雕刻藝術品的大小不一樣,所以其既能夠陳設在廳堂,又可以擺放在書桌等地方,人物雕刻藝術品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印章石雕刻品種。在人物形象雕刻過程中,要求匠人擅長把握特定的環境情節,能夠做到人物形象的形神兼備。人物形象雕刻過程中的表情方面,需要雕刻匠人注意到人物面部肌肉活動以及手足活動,而由于人物年齡、氣質、性別以及職業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在雕刻過程中要遵循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原則進行雕刻。除此之外,人物形象雕刻過程中,要注意衣紋飾帶處理方面的差異,要注意刀法的合理運用。
動物是印章石雕刻藝術品中較為常見的主題,動物的形與神是印章石雕刻藝術作品的生命,在動物的雕刻過程中,雕刻匠人首先要把握各種動物的骨骼、肌肉、五官、四肢等,要充分了解動物的各種動作,在雕刻過程中,可以夸張地表達,進而讓藝術形象更加生動。另外,很多動物身上都有著非常漂亮的皮毛,所以不管是飛禽還是走獸,在雕刻過程中都要注意動物皮毛的長短等,若所雕刻的動物的毛有紋路變化,在雕刻中要著重交代其來龍去脈。
由于印章石的石料顏色比較豐富,所以其為山水主題創作提供了非常好的制作材料。山水題材絕大多數都是以我國歷史文化典故以及名山大川為主題,山水印章石雕刻藝術品多利用深浮雕雕刻技法,在處理遠景、近景的過程中,技法上一般都要求由深到淺,由大到小,其與我國國畫的濃墨重彩有一定的相似性。印章石雕刻藝術家要創作出較好的山水印章石雕刻藝術品,需要在相石的基礎上掌握畫理,要重視將我國國畫中濃淡筆墨技法靈活運用到山水雕刻藝術品中,而通過相石來明確題材,再把握雕刻的主題,在雕刻創作過程中要重視色彩的把握,合理布局。
印章石雕刻是將石料雕刻成精美的藝術品,需要經過一定的工藝流程。就現階段我國印章石雕刻發展情況來看,其已經形成了一套相對比較固定及完善的雕刻流程。印章石雕刻遵循相石、打坯、鑿坯、修光、磨光的工藝流程,詳情介紹如下所述。
印章石雕刻,首先要進行石料的選擇,即相石。而相石又劃分為選石、審石、畫石以及躲石等幾個環節。選石主要是指選取目的石料,一般有經驗的印章石雕刻藝術家在選擇石料的過程中,會選擇能夠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的石頭,而被選擇的原石具備一定的形狀、色澤以及紋路,一般會帶有砂與裂紋,這類石料在雕刻過程中容易雕刻,便于創作。審石在相石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審石是印章雕刻藝術品能否雕刻成功的關鍵所在,所以要重視審石工作。審石首先關注的是石料的外在,石頭一般會有長形、扁平形、錐形以及圓形,而橢圓形與長形石料可以豎著放,也能夠橫著放,各種雕刻技法都可以施行,所以絕大多數印章石雕刻者會選擇橢圓形或長形石材。扁平形石材一般選擇用于浮雕、透雕以及薄意雕等技法。圓形石料適用于立體雕刻,而錐形石較多的用于把玩類雕件的制作。畫石主要是指在雕刻之前利用毛筆或其他有顏色的筆在所選的石料上勾勒出要雕刻圖案的位置,很多雕刻匠人會通過此方法來進行設計。躲石則是圓雕藝術品中相石的一種較為特殊的手法,通過躲過石材上的砂隔、裂格等缺陷,可以達到出人意料的藝術效果。
印章石雕刻過程中的打坯一般有打粗坯與打細坯兩種,打粗坯主要是指在雕刻過程中打大坯,先通過切鋸技法對石材的外形進行整形,再利用雙面卡鑿由淺到深進行切剝,直至鑿削出大概的形態。打細坯主要是指在完成粗坯的前提下,再對印章石雕刻藝術品的結構進行雕琢,讓其細化。
印章石雕刻過程中的鑿胚主要是指利用鉆具、錘刀、手鑿等工具對石料進行細致的雕刻,進而讓印章石雕刻藝術品的景致能夠層次分明,能有清晰的結構。在鑿坯過程中,要遵循先粗后細、由表及里的鑿坯順序,對較為復雜的縱深結構及鏤空結構,可以先利用鉆具打出需要的圓洞,然后再利用卡鑿、手鑿等刀具進行收拾整理,進而讓雕刻藝術品的結構、紋路更加清晰。
修光是印章石雕刻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修光利用不同的刀向與刀法來刻畫作品的精神及氣質,印章石雕刻的修光過程中,要根據石料的結構合理選擇運刀的方向,要注意刀向應該和肌肉生長的規律吻合,盡可能順著雕刻對象的紋理走向行刀。
印章石雕刻藝術品在雕刻完成之后,還要對其進行磨光處理。藝術品只有在進行精心的磨光后,才能煥發出光彩,磨光要遵循粗磨、細磨以及揩光的工藝流程,在完成磨光三步驟之后,再進行清洗,最后進行封蠟或涂抹橄欖油工作,讓印章石雕刻品能夠保持滑潤。
古人言:玉不琢,不成器。印章石從采掘到最后雕刻成藝術品要經歷一系列打磨與加工,印章石雕刻在發展過程中不管題材、技法還是使用工具的變化,其都需要經歷時間、經驗的沉淀,印章石雕刻的初學者更應該多實踐、多理解、多積累,要反復刻苦練習,重視總結與反思,不斷提升自身的雕刻能力。另外,印章石雕刻實踐過程中,還要重視了解石料的品種及質地,要認知石料,充分挖掘石料自身的特性,進而雕刻出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