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高建偉
安溪竹藤工藝具有千年的傳承歷史,安溪現代藤鐵工藝是在傳統竹藤工藝的基礎上建立并發展起來的,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安溪竹藤工藝為現代藤鐵工藝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技術積淀,因此探索福建安溪藤鐵工藝的傳承方法必然離不開對安溪竹藤工藝的轉型和安溪藤鐵產業發展方向的研究,本文雖然旨在分析福建安溪藤鐵工藝的傳承方法和發展方向,但思考的方向則是以實際和實踐情況作為理論研究對象。
安溪藤鐵工藝是由安溪竹藤工藝脫胎而來,而安溪竹藤工藝的歷史按照文字記載可以追溯至唐宋時期。根據《五代初建安溪縣記》和《泉州府志》中的文字所載:自唐宋伊始,安溪民間已有“畚”“筐”“焙茗”等竹制品,歷經千百年演變和不斷豐富,逐漸創制出竹藤編制的農具、茶具和日用器具,如篾箍、蒸籠、篩、筐、笠、席、籠、籬、桌椅、箱、斗箕等40 多個品種,此外還有采茶的茶卡、搖青的茶篩、烘茶的焙籠等,也都是安溪竹藤編織手藝人的智慧結晶。
竹藤工藝的產業化初探是現代竹藤工藝業正式建立的標志。20 世紀70 年代到20 世紀80 年代之間,安溪竹藤工藝實現了工藝材質的第一次創新,由傳統的以竹為主、以藤為輔轉為以藤為主、以竹為輔,用藤的韌來中和竹的脆,通過調整竹和藤的比例編制出更耐用、更精美、更豐富的工藝品。這一次創作工藝的轉型推動了安溪竹藤工藝向市場需求的初步靠攏,通過對竹藤工藝技術的簡化,擴大了可使用的主體,為竹藤工藝的企業化和產業化奠定基礎。
直至20 世紀90 年代,安溪竹藤工藝手藝人開始嘗試工藝材質的第二次創新———由現代竹藤工藝向現代藤鐵工藝的轉型與過渡。20 世紀90 年代末,安溪縣已經實現了工藝行業的產業化初變:全縣從事竹藤工藝加工的企業多達270 余家,從業人員過10 萬,很好地解決了安溪縣的經濟結構轉型和就業問題;同時受1998 年東南亞金融風波的影響,國內工藝品出口艱難,安溪竹藤工藝企業審時度勢將出口方向轉移向歐美地區,由此開啟了藤鐵工藝的進程。
福建安溪的竹藤工藝歷史悠久,但現代藤鐵工藝卻是近幾十年才開始步入創新期和發展期的,在福建安溪人民的努力下憑借出色的產值和出口貿易額成為安溪繼茶產業之后的第二大特色支柱產業,而安溪的竹藤工藝也開始隨著藤鐵工藝產業的興起改為“藤鐵工藝”。雖然“竹藤”和“藤鐵”字面差異小,但由竹藤向藤鐵的變化恰恰體現了福建安溪與時俱進、順應市場發展需要、行業及產業結構優化的發展脈絡和現狀,安溪藤鐵工藝產業的壯大史同時也是其竹藤工藝向藤鐵工藝的發展史。根據2019 年的數據統計結果顯示,福建安溪藤鐵工藝產業產值達170 億,產業規模在全國同行業排位中位居首位,其中年出口值達數十億人民幣以上,藤鐵工藝品出口范圍廣闊,出口地包含歐美、中東等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名副其實的“中國藤鐵工藝之鄉”。從20 世紀90 年代發展至今,福建安溪藤鐵工藝基本上實現了產業化、企業化和技術化。
除了產業發展迅速、產值不斷提升,安溪藤鐵工藝手藝人還將工藝的發展方向聚焦在對下一代的培養和傳承上,在推動本地經濟發展的同時積極思索、探尋藤鐵工藝傳承與創新的方向和方法。
筆者認為,福建安溪藤鐵工藝的傳承必須依托于當下安溪縣的經濟及行業發展現狀,在順應安溪整體經濟建設的戰略大方向下制定藤鐵工藝的發展方向。
1.以經濟發展為首要前提
安溪藤鐵工藝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規模化的產業鏈,擁有較為成熟的生產、加工、出口體系,這也是藤鐵工藝前期能夠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從業者能夠獲得提高生活質量的勞動報酬。因此,在今后的藤鐵工藝傳承中也應繼續兼顧經濟利益,將推動行業經濟發展作為工藝傳承的首要前提,這既是符合當前市場經濟大環境需求的決策,也是吸納和激發更多人加入傳承隊伍的誘因。
2.重視營造工藝文化氛圍
在強調經濟效益的同時還應加強對工藝文化氛圍的營造,這是確保藤鐵工藝傳承中人文主義和工藝文化的核心。因此,在穩定持續地推進安溪藤鐵工藝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融入對工藝文化傳承的思想滲透,有利于促進年輕一代對安溪藤鐵工藝傳承精神的傳遞。
福建安溪藤鐵工藝的傳承可以從傳承基地、傳承群體、傳承技法三方面切入。
1.打造專業藤鐵工藝傳承基地
工藝的傳承需要穩固的傳承場所,因此可以在安溪藤鐵工藝產業基地內建立專業的藤鐵工藝傳承基地和專業實習基地,借用產業基地內的專業性打造專業的工藝傳承文化氛圍,加強學習者和傳承者的重視程度,讓藤鐵工藝的傳承最終常態化、正式化。
2.廣泛培養藤鐵工藝傳承群體

《風雨回家路》

《其樂融融》
藤鐵工藝的傳承無須局限在年輕一代,年輕群體固然是工藝傳承的主體,但并不是唯一受眾,需要廣泛吸納對藤鐵工藝制作有興趣的人加入藤鐵工藝制作的隊伍中來,擴大藤鐵工藝的范圍及影響力。首先,我們可以積極利用新媒體渠道對藤鐵工藝進行宣傳,讓人們有途徑了解安溪藤鐵工藝;其次,要制定人才選拔機制和工藝學習培訓班,將對此有興趣、想學習的人聚集在一起,通過教學挖掘學生的天賦和潛力,并將優秀、努力且有信心長久從事藤鐵工藝傳承事業的學生送入藤鐵工藝傳承基地和專業實習基地,以層層選拔的考核制度強化傳承群體的專業性。
3.建立系統的藤鐵工藝傳承技法
現代藤鐵工藝在編織上更重視實踐,需要建立一套普適性強的技法體系,有方向、有設計、有系統循序漸進地學習。對此,我們除了要編寫相關的教材,還可以將教學課程的制定細化到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中,讓學生自主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向,最終引導安溪藤鐵工藝能夠實現多角度、多層次、多元化的傳承。
福建安溪藤鐵工藝發展歷史雖然較其他傳統手工藝短暫,但在產業經濟轉型和適應市場經濟需求方面卻是一項成功的典范,可以為其他傳統手工業傳承起到積極的借鑒和參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