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為方,張平
(河南省水利勘測設計研究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16)
白露河是淮河右岸一級支流,發源于大別山北麓的新縣沙窩鎮小界嶺,主峰海拔902 m,流經新縣、商城、光山、潢川、固始,至淮濱縣谷堆鄉吳寨村入淮河,干流全長145 km,總落差445 m,流域面積2 238 km2。白露河流域上游為大別山區,兩岸岸坡較陡;中游至光山為淺山丘陵區,兩岸岸坡較緩;下游為平原區,兩岸岸坡平緩。總的地形是南高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
2000年以前,根據《白露河下游治理工程總體規劃》,對白露河下游的小河灣、春河、黃湖農場、徐營、黃崗、萬家溝、周寨等圩區進行了系統治理,防洪標準10年一遇。2000年以后,根據《信陽市淮河干流白露河下游治理工程規劃報告》,完成了白露河河口段治理2000年、2001年年度工程,防洪標準10年一遇。2012年對傳流店鄉段河道進行了治理,達到了鎮區段20年一遇、鄉村段10年一遇防洪標準。2017年完成了固始縣黃崗至周寨(下)段河道治理,防洪標準10年一遇。
長期以來,白露河缺乏徹底的系統治理,河道現狀防洪標準低,洪澇災害頻發,水環境污染問題嚴重,水生態環境脆弱,防洪能力與區域發展建設不配套,水系統治理體系仍未形成,是河南省列入中、小河流系統治理項目的11條河流之一。河道現狀具體存在的問題如下:①防洪排澇問題。目前,白露河中上游尚未修筑大型控制性工程,山區洪水來勢兇猛,現狀雙輪河水閘工程運行至今已40多年,安全鑒定為四類閘。部分河段主河槽局部淤積嚴重,造成河道阻塞、行洪不暢。白露河下游仍有部分圩區的局部堤段堤防單薄,高度不滿足防洪要求。現狀堤頂防汛交通通行不便,橋梁破損、阻礙行洪;沿河險工、險段多,入河溝口排水不暢等。②水環境問題。白露河污染源主要為面源污染:一是畜禽養殖排泄物未能有效處理產生的污水;二是農業面源污染;三是城鎮及農村生活污水直排入河和生活垃圾未經處置,隨意丟棄;四是沿河企業污染直接排入河道。白露河從仁和鎮入境處至雙柳樹鎮區段水質有所下降;從傳流店鄉至黃寺崗鎮、傘陂寺、談店鄉、桃林鋪鎮、上油崗鄉、黃湖農場水質急劇變差,由Ⅲ類水質下降到Ⅴ類水質。③水生態問題。生態環境水質得不到保障,白露河重要河段淮濱北廟和白露河入淮口兩個斷面2004—2016年最枯月平均流量均能滿足斷面生態流量需要,正常條件下河流自身來水能夠滿足該河段的生態需水,不需要進行生態調度,但水質不滿足要求。白露河沿岸水生態環境脆弱,兩岸多為基本農田,基本無自然緩沖帶,河道和陸地之間缺少生態屏障;河道截污納污、水體自凈能力減弱。④水管理問題。白露河目前沒有統一的管理機構,基本由各縣分割管理,由于縣級水管人員數量有限,管理資金缺口較大,管理技術、設施落后,河道綜合管理信息化建設滯后,造成河道管理存在許多薄弱環節。
白露河系統治理工程規劃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水利工程方針、實施四水同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是打好水利脫貧攻堅戰,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提高當地農業綜合能力的需要,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推進鄉鎮建設的需要。
白露河系統治理工程規劃作為白露河系統治理工程的綱領性文件,是提高區域防洪能力、打贏白露河水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白露河水生態保護和修復、保障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需要,也是河南省加快推進災后水利薄弱環節建設的重要舉措。河道系統治理對于加快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盡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地區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供安全保障,發揮水利工程綜合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加快推進白露河系統治理工程規劃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是十分必要的。
緊緊圍繞習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期治水方針,貫徹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四水同治”的新時代治水思路,以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首要任務。在規劃標準之內,采取綜合治理措施整治河道,最大限度減少洪澇災害損失;改善水環境和水生態;改善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維護社會穩定,使區域經濟步入可持續發展之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盡量保持河道自然狀態,嚴禁擠占河道,保持行洪通道暢通,確保白露河兩岸人民的防洪安全,確保白露河水環境持續改善,水生態系統逐步恢復。落實建設和管理責任,加強工程運行管理,充分發揮工程效益。
①全面規劃、統籌兼顧。總體規劃,整體布局,服從淮河流域總體規劃,與沿線各鄉鎮總體規劃相協調,蓄泄兼籌,處理好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的關系,處理好防洪工程建設與土地開發利用的關系,以及防洪工程措施與水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關系,統籌謀劃防洪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管理等建設。②以人為本,人水和諧。遵循人水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的治河理念,在解決河道行洪不暢問題的同時,滿足沿河鄉鎮發展需求;河道治理措施盡可能生態、環保,尊重生態學規律,減少生境擾動;保護、擴大治理流域林草植被,涵養水源,加強治理流域內水土保持綜合治理。③確保重點、兼顧一般。抓住近期工程內容為工作重點,以沿線鎮區為防洪保護重點,堤防加固工程、堤頂防汛交通工程和河道整治為工程措施重點,近期工程與遠期工程相結合,鎮區與鄉村農田分級設防。根據各保護對象重要性和實施效果、實施難度,按輕重緩急,分期實施。④因地制宜,注重實效。根據河流特點和防洪保護需要,合理確定治理方案和措施,在保證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力求做到技術可行,效益突出。注重治理效果,處理好工程安全性與經濟性的關系。水利工程與生態景觀工程相結合,水利工程措施盡可能考慮后續地區發展生態景觀工程建設需求。⑤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規劃方案確定要盡可能減少對河流生態及當地環境的影響,護坡、護岸盡量采用天然材料和植物措施、生態復合材料,注意與河道景觀、生態環境的協調。
3.3.1 近期目標
到2020年,新縣沙窩鎮、光山縣白雀園鎮、潢川縣雙柳樹鎮和潢川縣傳流店鄉四個重點鎮區段河道防洪標準達到20年一遇,其余河段防洪標準達到10年一遇;河道整體面貌顯著改善,水環境質量明顯好轉,白露河干流水質全面達到Ⅲ類及以上標準;初步建成覆蓋全河的信息化管理體系。
3.3.2 遠期目標
到2030年,白雀園大型水庫建設完成,白露河干流防洪能力進一步提高,多數河段防洪標準達到20年一遇;水環境持續改善,各功能區水質持續提升;沿河生態廊道體系基本建成,河流生態系統逐步恢復;河道信息化管理體系不斷完善,管理水平全面提高。
結合以往白露河治理情況,同時考慮沿河各鄉鎮總體規劃要求,確定四個重點鎮區段防洪標準20年一遇,其余河段防洪標準10年一遇。
按照“蓄泄兼籌”的總體思路,確定防洪工程總體布局為:上游河道清障護砌,確保行洪通道暢通,遠期通過修建白雀園大型水庫,有效控制山區洪水,最大限度攔蓄洪水、消減洪峰,進一步提高下游河道防洪能力,發揮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益;中游通過對雙輪河大閘進行除險加固,充分發揮樞紐工程的灌溉、供水效益;中下游通過河道清淤疏浚、岸坡護砌、加高加固堤防,治理險工險段,完善圩區配套防汛交通、閘站工程等措施確保中下游河道防洪排澇安全。
從全流域角度出發,以水為本,研究提出流域水環境污染物削減目標、水環境綜合整治、水生態修復措施及工程項目,為白露河水環境質量穩定實現在Ⅲ類水質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的目標提供項目支撐。具體的水環境治理措施有:①加大力度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對不能滿足處理能力的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建設生態治理修復工程項目。②完善生活污水處理、生活垃圾收集清運處置、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等農村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一批“清潔種植”、“清潔養殖”示范工程,建立健全農村環境管理體制機制,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環境臟亂差的現狀,從而保障農村環境安全,實現“村容整潔”的新農村建設目標。③加強農業面源、生活面源污染治理技術研發,提升綜合治理能力,增強水安全保障能力。④健全完善水治理體制機制,進一步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統籌推進水資源管理體制、水利工程運行管護機制等方面的改革。提高水利現代化水平。
針對白露河突發水污染事件,完善水量調度方案,制定應急生態補水方案為:近期白露河潢川保留區主要通過支流水庫進行生態補水,水源來自上游支流萬家河大石橋水庫;遠期可通過新建白雀園水庫與現狀大石橋水庫聯合調度向下游河段補充生態水量。
圍繞“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大力開展白露河沿堤綠化行動。堤上栽植灌木、草本植物,突出生態,兼顧景觀;按照《森林河南生態建設規劃》,白露河兩側綠化達到50 m以上;面向河道的第一層山脊以內的荒山荒坡全面綠化,提高生態系統防護功能。
依據《淮河流域信陽市白露河控制單元水體達標方案》,編制實施白露河退化濕地生態保護與修復專項行動計劃,逐步健全退化濕地修復和保護機制,在白露河防洪大堤以內因地制宜開展退耕還濕、退漁還湖,引導農民主動調整種養結構。開展生態河道建設,實施生態護坡,增強白露河自然凈化能力,修復白露河原有生態功能。
按照“引得進、流得動、排得出”的要求,逐步恢復水體自然連通性,實施匯入處的水系連通工程,通過對堵塞支溝的清障疏浚,打通“斷頭河”,實現河流水系的連通,恢復天然河道的自然連通性。逐步推進區域干支流、大小微水體系統治理,增強水體流動性。對右岸10 km長的支流水系,近66.67 km2的水面進行清淤疏浚,下挖拓深,選擇合適位置堆土成山湖心島,整修兩岸,進行綠化、美化,形成片狀和帶狀相結合的景觀區。該片水域與白露河連通,形成有來水、有退水的動態水體,使水體因流動而不變質。
規劃工程建設參照水利工程基本建設程序進行管理,實行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制、建設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并委托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站對工程進行質量監督。
規劃治理工程運行管理仍由各縣原河道管理部門負責,建立和健全相應的管理規章制度,全面建立河長制,采取專門管理與轄區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各河道管理機構主要負責年度防汛準備工作計劃、堤防管理與維護及建筑物的管理。
白露河運行管理應建立市、縣、鄉、村四級河長體系,堅持依法管護、黨政領導、屬地管理誰污染誰治理、層級考核的原則,建立組織領導體系,完善工作制度。將河長制工作納入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情況專項考核,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目標績效考核。使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管理及水生態修復等按行政區劃管理,由各級河長負責,各轄區層層落實責任制,保證河道及兩岸的生態環境。
白露河系統治理工程是整個淮河流域規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加快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發揮水利工程綜合效益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必須進行科學規劃,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改善水環境,保障河道生態功能,提高防洪抗災能力,更好的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