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儀
(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天津300353)
有史記載,虛擬資本一詞最早被用作空頭票據的書面名詞,而后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有論述:虛擬資本即“虛擬的幻想的資本”[1],是收入的資本化形式,雖然馬克思多次提到“虛擬資本”,但他并沒有對此概念進行明確定義。當今學界對虛擬資本的定義形成了一種普遍化認同,即認為虛擬資本是隨借貸資本產生、獨立于現實資本運動之外、并在其基礎上成長為一種特殊領域的、能給持有者按期帶來一定收入的資本,是貨幣資本化和信用制度的客觀產物[2]。更為通俗化解釋就是虛擬資本以金融系統為載體進行循環運動的經濟運行活動,即“直接以錢生錢的活動”[3]。
馬克思的虛擬資本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虛擬資本指銀行的有價證券、借貸信用、名義存款準備金以及投機票據等構成的資本的總稱,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曾說道:“銀行家資本的最大部分純粹是虛擬的”[4],由此可以看出馬克思對虛擬資本的初步認識。而狹義的虛擬資本是指應用于特殊領域的虛擬資本,具體專用于購買股票和期貨及債券等有價證券的價格形式,這也是我們所理解的最一般的虛擬資本。馬克思對國債進行舉例論證:“不管這種交易反復進行多少次,國債的資本仍然是純粹的虛擬資本”,由此可見馬克思著重從狹義角度對虛擬資本進行系統概述,并進而指出虛擬資本的兩大基本要素:“生息資本”(帶來剩余價值的資本)和“證券資本”(債券、股票),指出虛擬資本是以債券和股票等形式存在、并能給持有者不斷帶來剩余價值的資本,從而初步解釋了虛擬資本的內涵。
馬克思認為虛擬資本有四方面特性:投機性、虛擬性、獨立性和價格回歸性。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寫道:“而在這場賭博中,小魚為鯊魚所吞噬,羊為所交易的狼所吞噬”[5]。在投機博弈的過程中,賭徒不僅投入自身所持有的自有資本,也投入銀行所借貸的貨幣資本,馬克思在此將虛擬資本的投機性行為形象地比喻為賭博,深刻揭示了虛擬資本的投機性所在。“虛擬性”則指虛擬資本的價值由金融市場的利息率和預期收益決定,其本身具有極大的風險性和不確定性。“獨立性”則指的是虛擬資本的運動是不依賴于實體資本,并獨立于實體資本以外獨自運轉形成體系的運動,缺乏極強的相關性。而“價格回歸性”是虛擬資本最為獨特的運動特點,馬克思認為虛擬資本的漲跌是一個復歸原點的運動。他曾說過“一旦暴風雨過去,這種證券就會回升到其原來的水平,除非其代表的是一個欺詐性企業”[6],這也是馬克思唯物主義認識論觀點的充分體現。
虛擬資本與實體資本之間是對立統一的關系,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一方面,就虛擬資本本身而言,它是實體資本存在的概念化形式,是現實資本的“紙質復制品”[7],其本身并不存在著價值。例如國債的真正資本存在于國家企業的具體生產經營過程中,而人們手中所持有的國債,既不能隨意退換成現金,也不能隨意支配企業的實際經營過程,股票也是如此。另一方面,虛擬資本與實體資本的目標追求一致,即實現資本不斷帶來剩余價值。而債券和股票只是虛擬資本實現剩余價值相應部分的所有權證書,債券利息和股息則是虛擬資本帶來資本增值的表現形式。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市場逐步形成并發展迅速,全球虛擬經濟的總體規模大大超過了實體經濟的總體規模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不僅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支柱,更對生產關系和生產的全過程有著深刻影響。
其一,降本降費,推動資源優化。虛擬資本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使其能夠在生產過程中降低生產成本,降低流通費用。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一方面貨幣資本的虛擬化程度不斷提升,而交易過程中的貨幣經過不斷演化,它的流通職能和支付的貨幣職能逐漸被信用票據或股權分紅等相應貨幣代替品取代,不再要求即時的貨幣支付,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貨幣生產成本。另一方面,虛擬資本的廣泛運用加快了資金周轉速度,降低了貨幣資本和商業準備金等形態的貨幣資本的停留時長和數量,從而降低了商業活動運行過程中的流通費用。虛擬資本的實現建立在社會公共信用制度地基之上,隨著公共信用的普遍化,匯票、股權等形式的信用憑證成為社會交易的重要方式,從而降低了交易過程的流通成本。社會的發展也推動了信息的收集和交通的進步,促進了虛擬資本的流通加速,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降低生產過程中的流通費用。此外,市場化經濟可以使人們手中的有價證券隨時實現變現,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虛擬資本的流動性,引導社會資金向預期收益更好的行業流動,不僅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更能夠使企業潛在的生產力合成現實的生產力,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們的需求,進而推動市場有限資源的進一步配置優化、規模優化、效率優化。
其二,融資集資,穩定社會秩序。社會公共基礎設施是保證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活動正常進行的公共服務系統,是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的重要衡量因素,是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一般物質條件?!吨泄仓醒腙P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要“完善國家質量基礎設施”,實現了國家公共基礎設施向國家質量基礎設施的轉變,而這一系列轉變的背后,是國家經濟實力的展現,而虛擬資本在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虛擬資本拓寬了經濟融資渠道,加速了資本的迅速集中。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虛擬資本的產生加速了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8],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本家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價值必然會不斷擴大自身經營規模,由此必然需要大量的、長期的、穩定的資本投入。而在企業經營過程中,資本家的自有資本只占有企業的很小部分,絕大部分的企業運營資本還是需要社會資本的融資注入。作為建立在信用制度基礎之上的新型資本,虛擬資本的存在可以使社會閑置資本以股票、債券等獨特信用憑證形式涌入生產領域,從而為企業開辟了新型融資渠道,加速了企業融資的集中,推動企業規模的擴大。由此,推介到對于國家而言,國家可以通過發行國債的方式進行資本積累,融資建設國家社會治理所必需的資金,加速大額資本的迅速累積,形成龐大的資本體量后完成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從無到有”的穩步實現,從而保證國家管理和社會治理職能的實現,保證社會生活秩序的正常進行。正如馬克思所說“如果我們想進行鐵路修建,所必需的資金卻不足夠,如果一直等待積累充足后才能修建鐵路,那么恐怕到現在我們也積累不到那么多的錢,鐵路也就不會存在。但是如果通過股份公司的形式,通過用發行股票來融資,這件事就能瞬間實現?!保?]
其一,影響實體經濟利潤,扭曲市場資源配置。虛擬資本規模的不斷擴大推動著虛擬經濟的迅速發展,而虛擬經濟本身具有高收益、高利潤、高回報特點,企業家為了實現追求更多剩余價值累積的目標必然會把大量的社會資本投入到虛擬經濟行業,從而使大量的社會資源從實體經濟涌入到虛擬經濟中去,造成了實體經濟行業的削弱、規模的降低以及利潤的大量喪失。此外,社會資源總體是有限的,市場發揮著社會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虛擬資本的大規模、不合理性涌入也造成了市場資源配置的嚴重失衡,資源配置效率也隨之降低。正如馬克思所說:平均利潤在資本積累的過程中隨著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和資本周轉速度的減慢而趨于下降。而且資本有天生追逐利益的本性,這使得大量的產業資本轉向金融資本,企圖不用通過生產過程為媒介就可以賺到錢,給人造成了“錢能生錢”的假象。
其二,貨幣資本虛擬化,國家經濟泡沫化。虛擬資本的過度膨脹搶奪了實體經濟發展所需的資金資源,從而引起了實體經濟的利潤大量喪失,而高利潤的虛擬經濟推動了大量資本家的投機行為的發生,從而加速了貨幣資本虛擬化的進一步加劇。然而,虛擬資本僅是作為社會經濟財富的轉移者、攜帶者,只能推動社會經濟行業的經濟轉化,并不能夠創造和增加財富,虛擬經濟的過度發展不僅引起了社會財富的透支,而且也會引起經濟的泡沫化程度加劇。虛擬資本價格體現了人們對收入的未來預期收益,如果人們預期未來的收益會增加,則企業家會加大資金投入,則股票價格也將隨之增加,社會財富規模也會隨之擴大,然而這種社會財富的產生卻是虛假的,只是暫時性的虛假繁榮,由此而引發國家經濟的泡沫化程度加劇。
其三,拉大社會貧富差距,容易誘發經濟危機。在金融全球化發展的浪潮之下,虛擬資本的規模及發展速度都急劇膨脹,虛擬資本的迅速擴張推動著生產的社會化程度過渡到新的歷史發展階段。虛擬資本的巨大吸引力就在于其過度高于實體經濟的特性,而在虛擬資本的交易過程中,部分購買者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收益,從事實體經濟的企業家則相對收益較少,由于貨幣資本的積累并不表現為現實的貨幣資本,從而使虛擬資本和實體資本之間產生了明顯的差異。正如馬克思所說:資本主義經濟的平均利潤的下降,實體資本向虛擬資本的無限擴張有必然趨勢。然而如果資本完全擺脫實體經濟活動的束縛時,非均衡性增長就會使得資本主義經濟的收入分配、資本積累方式、勞資關系均發生深刻而重大的影響。在這一趨勢下,生產的社會化與私有制之間的矛盾不僅沒有緩和,反而進一步加深了。這也表明,在虛擬資本無論是從速度還是規模都優于實體資本的情況下,長此以往,必然會造成社會財富貧富差距的拉大,進而引發一系列的社會矛盾。此外,虛擬資本價格展現的是購買者的預期收益,體現了購買者的心理預期。但虛擬經濟是容易產生經濟泡沫的,即當購買者對于整個未來的經濟預期形式持以樂觀態度時就會引起經濟的虛假繁榮,從而形成泡沫經濟。美國次貸危機的產生就是經濟泡沫化的典型案例,虛擬資本的過度膨脹引發了經濟的泡沫化,從而引發了社會的劇烈動蕩。馬克思曾指出,只要有合適的利潤,虛擬資本就會異常積極活躍,而如果利潤達到三倍以上,資本就會因為追求利潤而觸犯所有惡行,甚至會冒著被斬首的危險,這也生動地描述了虛擬資本對利益追求的極度瘋狂,揭露了其虛假繁榮背后的根本隱患。
從馬克思的虛擬資本理論我們可以看出,虛擬資本是一把“雙刃劍”,然后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金融資本為標志的虛擬資本發展迅速,市場經濟逐步發達下虛擬經濟日益繁榮,虛擬經濟中的多樣化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工具已經滲透到實體經濟的各個環節,虛擬經濟也日益成為實現實體經濟正常運轉的必要環節。正確利用虛擬經濟,發揮其獨特優勢,對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我國而言,虛擬經濟的發展已是時代潮流,勢不可擋。面對實體經濟向虛擬經濟傾斜的現狀,我國出臺了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步伐、推動金融創新等一系列金融市場改革政策,力求科學引導、恰當利用虛擬經濟,充分發揮其優勢,謹防泡沫經濟的產生。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截至目前,我國經濟形勢處在經濟效益明顯改善、經濟增長持續穩定的良好階段,已經成為東亞地區經濟環境的“穩定器”和經濟增長和貿易增長的“發動機”。債券市場等虛擬經濟發展迅速,金融附媒化、利率市場化的程度穩步提升,我國虛擬經濟發展潛力巨大。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巨大沖擊,黨中央一系列針對性措施的出臺使得我國經濟從疫情中恢復迅速、增長明顯,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0》中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經濟增量規模逐漸擴大,穩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沙主持召開基層代表座談會時指出:“盡管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深刻復雜變化,但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大、活力強、回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我國發展具有的多方面優勢和條件沒有變。”[10]大量的數據表明,我國的經濟增長模式正在實現從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改善型的明顯轉變,推動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重實現。
雖然我國經濟總體來看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但也存在著傳統老工業轉型困難,產業結構仍不夠合理、自主創新能力缺乏、質量效益依舊不高、經濟的證券化、股票化水平程度低等一系列問題,總體的金融市場與美國等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依舊較大。總體來說,我國金融市場規模有限、發展速度緩慢,經濟金融的服務水平害很低。我國虛擬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具體表現在:其一,虛實經濟結構不合理,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發展不均衡。截至目前,我國虛擬經濟規模與實體經濟規模相比仍存在著較大差距,而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二者的依存關系決定了虛擬經濟的發展規模一旦與實體經濟差距過大,必定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進而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最終影響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其二,經濟泡沫化程度加劇。伴隨著虛擬資本自身獨有的高風險、高收益特性加劇了投資者對虛擬資本的投資力度,導致資本的虛擬化程度不斷擴大,也同時導致了經濟泡沫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最為明顯的便是我國房地產事業的發展態勢,根據數據統計,我國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直接或間接地拉動這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并且每年保持在2個百分點左右,房地產行業已經不可否認地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在這一過程中,由于大量企業家受房地產高利潤的吸引,致使投資增長速度過快,造成資金對房地產行業的大量涌入,引起房屋價格虛高,致使房屋價格大大超過其實際的價值,從而造成了經濟的極度泡沫化。其三,社會信用的缺失。隨著當前經濟的迅速發展,信用卡、匯票等信用形式方便快捷的優勢得到了社會交易結算形式的青睞。但是截至目前,我國的信用制度依舊不夠系統規范,信用交易的實現比例依舊有限,從而限制了虛擬經濟規模的進一步擴大。我國經濟領域中經濟交易活動的信用缺失現象時有發生,假冒偽劣產品的存在、專利技術的剽竊、偷稅漏稅、刷卡套現、信用卡惡意透支以及老賴欠債等失信行為屢見不鮮,而此類種種的不誠信行為不僅會造成了金融機構損失,也嚴重限制了我國虛擬經濟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如何發揮虛擬經濟的獨特優勢,實現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協調健康發展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與使命。
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都是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使虛擬經濟作為獨立的經濟運行形式,但是其產生發展也必須依托實體經濟,所以推動我國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協調健康發展時我國經濟當前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馬克思的虛擬資本理論為我們解決時代問題提供了重要的思路方法。
第一,結合國家經濟發展實際,推動馬克思虛擬資本理論中國化。馬克思的虛擬資本理論無論是從其本質還是其作用發揮實際來看,都是當前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理論依據,尤其是世界范圍內金融危機頻發情況下,學界紛紛將研究目光轉向馬克思虛擬資本理論,力求在馬克思的虛擬資本理論中找尋危機產生的根本原因,尋求解決對策。所以在推動我國虛擬經濟發展過程中,我們要樹立馬克思虛擬資本理論的主體地位,用馬克思的虛擬資本理論指導我國虛擬經濟的健康發展。然而馬克思的虛擬資本理論是針對資本主義社會提出的,立足當前,其理論則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定的時代局限性。由于我們與馬克思當時所處的時代有所不同及所處環境的巨大差異,所以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馬克思的虛擬資本理論,將馬克思的虛擬資本理論與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現狀相結合,找尋一條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虛擬經濟發展道路,推動馬克思虛擬資本理論中國化,加快實現國家經濟的健康發展。
第二,實施科學合理的宏觀調控機制,推動社會資源配置的優化。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是虛擬資本作用發揮的重要體現,作為虛擬資本雛形的生息資本,其將人們手中的“富余可流動資金”加以累計后進行再次分配,從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資本的充分利用,有著其無可比擬的優越性。但虛擬資本本身具有高風險性和利益瘋狂性,如果不加以科學引導,就會引發經濟危機,導致社會動蕩。所以這要求國家優化宏觀調控管理,進一步優化社會資源。其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打造框架下的健康經濟體系。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市場的法律法規也在不斷完善,但是我國虛擬經濟發展機制并不完善,所以必然要求系統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的加速構建。具體而言,必須要建立完善的內部監督機制,完善市場的法律法規體系,嚴格規范市場行為秩序,不斷改善市場監管方式,尤其是要推動有效的經濟泡沫化預警機制。其二,推動現代征信體系的完善,營造健康國家經濟環境[11]。虛擬經濟是建立在社會信用制度基礎之上,各種違法侵權、違紀違規和假冒偽劣行為的增加要求我們要迅速搭建健康完善國家的信用體系。具體來說,要強化和健全企業的信用監管,不斷強化現代企業信用制度的建立,建立健全企業網絡信息數據和網絡征信制度,不斷完善個人信用制度,更重要的是要強化個人與企業間的聯合征信系統建設。通過國家治理手段加強對經濟的監督和強化引導,力求為經濟提供一個可靠可信的征信應用平臺。其三,強化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協調國家虛實體經濟關系[12]。雖然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但是如果單純依靠市場對資源進行配置,會引起虛擬資本的過度膨脹,容易造成經濟泡沫化加劇,最終引發經濟危機。所以,要充分推動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和國家宏觀調控這只“看得見的手”的有機結合,加快市場和國家治理的協調運用,科學有效地推動我國虛擬經濟的健康發展。此外,虛擬經濟的過高或者過低都會影響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規模,所以必須要協調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發展規模,推動兩者的動態平衡,促進二者的良性互動,打造健康合理的國家經濟體系。
馬克思的虛擬資本理論是進行虛擬經濟理論研究的基礎起點和重要依據,也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考察馬克思的虛擬資本理論對我們研究虛擬資本的起源產生、發展歷程、主要特征和運動形式等多種經濟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而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用大量的篇幅論述虛擬資本理論的相關內容,也顯示出虛擬資本理論的重要意義。馬克思虛擬資本理論的產生有著深刻的理論淵源和客觀條件,然而馬克思的相關理論還是初步性的,具有一定的理論和歷史的局限性。在當前,虛擬資本的恰當運用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推動我國金融監管理論水平的提升,防止經濟泡沫化,打破經濟危機的魔咒,有效防范各類金融風險的發生,推動國家經濟健康平穩的進行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