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朱亞楠

在2020年新春,新冠狀病毒肺炎在全國進行肆虐,其風暴可謂席卷全球,為此,我國的31個省直轄市與自治區都持續啟動了一級響應機制,世界衛生組織還將此次疫情列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這次疫情相比于2003年的非典疫情,其有更多的病例數且有更大的擴散面,全國各地均使用了封城、降低出行率以及延長假期等方式避免疫情擴散,同2003年的非典相比,要求的更加嚴格,因當前處在經濟發展時期,其外部環境和經濟結構存在很大的不同性,而相比于非典期間,這次疫情對經濟的短期沖擊非常嚴重,勢必對2019年四季度以來經濟穩定態勢形成嚴重沖擊,然而,疫情對經濟沖擊方面主要體現在階段性和短期性,所以說,對于我國經濟中長期的增長趨勢不會產生持續的影響。
此次疫情對銀行的影響主要是間接的。縱觀金融市場短期沖擊的整體,疫情對銀行業的影響主要是間接和整體可控的。對非銀行金融機構來講,沖擊和機遇一起存在,對金融市場造成的是短期影響,中長期主要由基本面決定。
而對銀行而言,其沖擊主要是間接的影響,并整體上處于可控狀態,按照“非典”時期總結的經驗,新冠肺炎疫情將在短期內對銀行信貸需求產生短暫的沖擊,并且影響最大的地方就是疫情嚴重的地區。在公共信用方面,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游等行業受疫情影響較大。零售信貸方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導致2月份住房抵押貸款增長壓力加大,基于信用卡的消費信貸需求逐漸減弱。但從中長期來看,零售信貸的增長仍然十分廣闊。區域信貸需求方面,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的金融機構金融活動飽受嚴重沖擊。2-3月份,湖北省存貸款增速明顯滯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將對銀行一般存款的增長帶來一定影響,并在短期內造成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顯著下降。疫情對銀行資產質量的影響有限。但短期內,抗風險能力較弱的小微企業和個人經營性貸款值得關注。而對非銀行金融機構來講,機遇和沖擊同時存在,其一,和疫情為國內實體經濟帶來的沖擊相似,資管、證券以及保險等行業的經營環境也發生了邊際惡化情況,比如,證券和保險等行業線下營銷與展業的活動短期受限,隨著國內實體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中小企業經營狀況惡化,非銀行資產面可能面臨較大的資產減值壓力。其二,疫情使公眾的健康風險意識得到了增強,壽險業務,尤其是健康保險業務得到了快速增長。
短時間內,疫情會嚴重的沖擊到金融市場,然而,對于中長期而言,主要由基本面決定,對股市來講,這次疫情的迅猛擴散,短期內,將通過影響市場參與者預期和經濟基本面,對市場運行產生負面影響,中長期市場將迎來向上反彈行情。債市受到新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的影響,絕大多數悲觀預期已經相對充分地反映在價格上,利率走勢也會跟著流行的節奏而變化。中長期來看,債券市場在緩解疫情恐慌后將回歸基本面。
建議根據“政策扶持、短期與長期相結合、攻堅克難、化危為機”的思路,切實有效地應對疫情對經濟金融的影響。
建議國務院各部門、各政府圍繞“控制疫情、穩定就業、保障民生”及時頒發相應政策,將經濟社會穩定底線,短期突發事件可以綜合運用相關政策,幫助企業順利渡過難關。貨幣政策,需要始終保證寬松的基調,并使寬信用和寬貨幣相結合,確保有合理充裕的流動性,進而減少企業融資成本,積極鼓勵商業行為因疫情造成暫時性資金困難的企業提供信貸支持,為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政策性金融機構要加大對醫藥衛生原料藥生產經營企業的低成本金融支持力度,以提升物資供應讀,同時也要嚴格打擊規避、遺棄債務的惡意行為。
財政政策方面,可充分考慮擴大國債、地方債和專項債的發行規模,合理提高赤字率,進而有效進行減稅降費,一季度減免中小企業和房屋租賃企業所得稅,對自主經營的中小企業使用專項資金,減少或延緩繳納社會保障費,強化對小微企業、中小企業以及民營企業等的支持。在費用降低方面,建議各級國資委牽頭督促水、電、氣、通信、鐵路、航空、公路等有關部門將收費標準適當降低,最終可以將企業經營壓力進行有效減輕。
建議地方政府、中央政府、金融機構、民營企業在對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進行應對過程中,需要努力對壓力、損失共同進行分擔。在有效控制疫情的過程中,可嘗試把工作重心逐漸放在人民生活以及社會生產的恢復方面。
1.疫情期間相關限制措施逐步放寬和取消,公共服務逐步恢復正常,從而使學校正常上課、商業恢復以及企業生產擁有理想的條件,對疫情期間積壓的公共服務需求,要做到簡政放權,提高工作效率,進而快速解決居民與企業存在的一些困難。
2.積極利用財政政策對地方經濟恢復進行支持,并按照各省市區疫情嚴重的不同狀況,適當增加與調整中央財政轉移支付比;適當增加疫情嚴重地區的地方債券發行量;而那些受損嚴重的企業,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可以利用稅收減免、減少社保繳費和財政貼息貸款等相關措施實施財政扶持。
3.建議通過定向降標或MPa考核,加大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新基礎設施、智慧城市、醫療衛生、數字經濟、高端智能制造、批發零售等領域的支持力度,全面推進經濟新動能的有效增長,從而保證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除此之外,積極鼓勵各地的金融機構對疫情受損企業進行支持,并對債務以及還款期限進行合理的調整,進而將疫情帶來的不良貸款的容忍度進行提升,并將盡職免責制度進行有效落實。
1.加快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現“政府市場化、公私合營發展、醫患滿意”。第一,要盡快補齊醫療衛生服務供給的短板。繼續提高醫療衛生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和財政總支出的比重,確保醫療衛生支出增量資金,建立規范的各級政府醫療衛生責任分擔和籌資機制,完善基本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增加床位、醫療設備和人均醫生數量。第二,積極推進社會醫療機構多元化經營格局,降低準入門檻,鼓勵民間資本興辦醫療機構,提升醫療衛生服務主體,確保醫療服務水平全面提升。第三,優化醫療衛生服務效率。最后,建立和培養專業化的人才團隊。
2.將政府治理能力進行提升。首先,提高信息透明和公開度,實行政府信息公開清單管理、政府信息定期公開機制。要強化輿論監督,對新聞媒體于公眾對重大公共事件的知情權進行充分尊重,以防止公權力的濫用。其次,加強對社會治理體系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建設,實現由管理向服務的轉變,促進政府、社會、公眾參與的協商,暢通信息溝通渠道。第三,不斷改革選人和用人機制,完善官員問責體系。最后,對有關法律法規進行持續完善。
商業銀行要以落實“防疫”金融政策為重點,加強對疫情等重大突發事件正確應對的前瞻性研究和深入研究;以金融支持受災嚴重的中小微企業為導向,以供應鏈金融為重點,為中小微企業提供精準服務;加強對數字化操作、智能化風險的控制,最大程度有效規避2003年經濟刺激以及信貸擴張導致的不良利率增長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