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夢瑤
本文從《巴賽爾協議》關于資本充足率的監管要求入手,結合近三年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狀況和資本充足率相關數據,分析商業銀行在資本充足率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同時,借鑒國內外資本充足率管理的有效方法,提出恰當的策略和建議。
金融是推動國家經濟發展進步的重要利器,也是當代經濟的血脈所在。在金融市場乃至整個國民經濟中,商業銀行處于非常獨特的位置。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工作無論對于金融業發展還是整個宏觀經濟的穩定運行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必須依靠資本監管,其中資本充足率被稱作是風險管理的最終防線,因此其重要性顯而易見。
從2014年開始,我國進入經濟新常態。為了更好地適應這一經濟背景,商業銀行應該積極尋找更加適合自身的經營模式,加強風險管理,防范出現特大金融風險。鑒于此,資本充足率問題依舊是歷年來學界和業界研究的重點課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巴賽爾協議》是巴塞爾委員會為加強商業銀行資本監管而出臺的為國際范圍所普遍接受的監管法規。自1988年《巴賽爾協議I》問世以來,一共經歷了1996年、2004年、2010年等多次修訂和完善。最新版《巴賽爾協議III》于2010年面世,據其規定,商業銀行資本分為一級資本和二級資本。其中,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不低于4.5%,一級資本充足率不低于6%,資本充足率不低于8%。
1.商業銀行融資渠道狹窄。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存在資本結構單一的問題。一級資本幾乎全部來自于核心一級資本,其他一級資本數量極少。同樣,二級資本工具數目也極其匱乏,僅包含優先股、次級債和可轉債等常見資本工具,缺乏其他資本工具的創新。
2.貸款質量下降,不良貸款率處于較高水平。
2019年我國商業銀行各季度不良貸款余額分別為2.1571萬億元、2.2352萬億元、2.3672萬億元和2.4135萬億元;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80%、1.81%、1.86%、1.86%;撥備覆蓋率分別為192.17%、190.61%、187.63%、186.08%。以2018年為例,我國部分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情況如下:浦發銀行2.06%,中信銀行1.80%,華夏銀行1.77%,民生銀行1.72%,平安銀行1.68%,農業銀行1.62%,興業銀行1.59%,工商銀行1.54%,建設銀行1.48%。
經過以上數據的分析,我們能夠得出結論:總體來看,中國商業銀行普遍具有較高的不良貸款率,這是致使商業銀行資本缺乏的一個重要因素。
3.表外業務回歸表內。
根據資管新規的最新要求,有將近五萬億元人民幣的表外非標業務要逐步回歸表內,依據資本充足率的計算,表外非標業務回歸表內勢必會增加風險加權資產,在銀行資本總量不變動的前提下,表外業務回歸表內無疑會使得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減小。
1.股本構成不合理:普通股占比過大。
從中國銀行業的現狀來看,普通股是構成一級資本的主要力量,其占比達到10%以上,遠遠大于國際市場普遍認同的臨界點3%。另外,一級資本構成中,優先股占比極少,遠低于國際要求的正常水平。依照2019年銀行資本充足率報告,中國銀行優先股總額159.9億元人民幣,占一級資本的8.85%,中國工商銀行優先股總額199.4億元人民幣,占一級資本的7.5%。由此可見,我國商業銀行股本構成結構不適當,普通股占比過大,優先股等其余資本工具占比過小。
2.一級資本和二級資本占比不合理。
從資本結構角度來看,我國商業銀行資本構成不合理。在一級資本中,核心一級資本所占比重過大,在有些銀行占比甚至高達90%之多,其他一級資本占比微不足道,有些銀行甚至幾乎沒有任何其他一級資本。以四大國有銀行為例,2019年其資本構成情況如下表:
表1 2019年四大國有銀行資本構成情況 單位:億元人民幣
顯而易見,各商業銀行的一級資本占資本總量的大部分,二級資本只占少數部分。此外,依照《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的相應規定,諸多二級資本工具在過渡期結束后將不再記入監管資本。如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分別籌集二級資本557.8億和427.8億,其中分別有450億和208.9億在過渡期之后將不再記入監管資本。這一舉措會進一步降低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水平。
從我國當前銀行資本構成結構來看,一級資本占比遠遠超過二級資本,尤其是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平均二級資本占比甚至不到20%。因此,二級資本極度匱乏是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問題存在的又一重要原因。
3.各類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差異大。
表2 2019年各類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情況
按照上表顯示數據,不難發現我國各類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存在較大差異。其中,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都維持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上,而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雖略低于五大銀行,但也處于較高水平。然而,部分城市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較低,僅略高于最低監管標準。而部分農村商業銀行則因信貸業務量較小,使得資本充足率偏高。
1.內源資本籌集策略。
(1)加強銀行管理,制定和健全銀行內部經營機制。健全的銀行內部經營管理機制極大程度上提高從業人員的工作效率,增加銀行的獲利空間。所以,強化經營管理,健全和完善銀行內部經營機制是增強商業銀行獲利能力的有效方式,也是提高資本充足率的必然舉措。
(2)實行差異化經營,提升銀行利潤。近年來,各類銀行之間的競爭愈來愈烈,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存在同質問題,致使其利潤空間縮小。因此,商業銀行應充分認識自身獨特優勢,因時因地制宜,創造出符合客戶差異性需求的金融產品,并且逐步拓寬經營范圍,以贏取更多利潤。
(3)減少開支,節約成本。當前,許多地區的銀行分支機構設置和人員配置不合理,致使銀行運營成本提高、資源浪費現象嚴重。所以,精簡機構、優化人員配置是銀行減少開支、節約成本、增強盈利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
(4)致力于發展中間業務,加強銀行的盈利能力。與傳統銀行業務不同,中間業務不構成商業銀行加權風險資產。而且其利潤來源更廣泛,風險更低。所以,積極發展中間業務以增加銀行利潤有助于提高資本充足率。
2.外源資本籌集策略。
(1)發行普通股。普通股是最常見的資本補充方式,在各類企業的實際經營操作中廣泛運用。它具有較多優勢:第一,普通股無到期日限制,所以,普通股是銀行資本中最穩定的資金。第二,普通股股利不固定,銀行可根據盈利情況決定股利支付與否以及股利的支付數量。因此,銀行的財務負擔較輕。
(2)發行優先股。相較于普通股,優先股具有以下獨特優勢:第一,優先股股東不參與銀行經營管理與決策,不會稀釋普通股股東的權力。第二,優先股股利固定,雖要求定期支付股利,但即使不支付股利也不會引發銀行破產。
(3)發行可轉換債券。發行可轉換債券也具有許多優勢。第一,銀行支付給可轉換債券持有人的利息通常低于不可轉換債券,可節省籌資成本。第二,若未來可轉換債券成功轉換為普通股,可節省發行股票的高額成本。
1.優化資產組合,提高資產質量,降低風險水平。
(1)調整資產結構,優化資產組合。第一,商業銀行需適當調整證券投資結構,降低高風險證券投資的比重。第二,商業銀行可購買不同證券資產組合以減少投資風險。第三,商業銀行可調整貸款資產組成,適當出售流動性差的高風險資產。
(2)提高資產質量,降低不良貸款率。我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處于較高水平,所以降低不良貸款率是提高資本充足率的一條必由之路。商業銀行信貸部門應謹慎放貸,做好貸前審查工作。另外,商業銀行要密切關注貸款企業的各項指標,對資不抵債的企業及時采取恰當的措施,減少進一步損失。
2.建立全面風險管理系統,降低銀行總體風險。
風險管理是商業銀行日常運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對于商業銀行穩健運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健全的規章制度、科學合理的風險管理可使商業銀行迅速地識別風險,采取適當的措施應對風險,使得銀行長久運營和發展。因此,必須要建立、健全和完善風險管理體系,從而降低銀行總體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