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丹青

我認識一位名叫海部真的日本漁民,他是愛知縣知多半島的人,現在很喜歡釣魚,我問過他是不是因為從小長在海邊才喜歡上釣魚的,他說“不是”。
海部真說:“我從小長在海島,總是看父親出海捕魚,看都看煩了,上中學時就去了名古屋,每年也就過元旦時回來一次。后來考大學考到了東京,也只有元旦才回家。我念書念的是文學,有回讀到一個故事。一個釣魚人在海邊遇見了一個想自殺的年輕人,年輕人目光呆滯,一直往海里走。釣魚人攔住了他,說家里有急事,馬上要回去一趟,請年輕人幫忙看一下漁竿。在海邊一列排了5個漁竿,正在等魚上鉤。年輕人猶豫了一下,看到釣魚人焦急的樣子就答應了。而就在年輕人看漁竿時,每個漁竿竟然都釣上了魚,一條接一條的,讓年輕人應接不暇。他笑了,突然變得很忙。等釣魚人回來時,5個漁竿釣到的5條魚全都平躺在了海灘上。釣魚人表示了謝意,讓年輕人把這些魚都帶回去,別再往海里走了。年輕人哭了,一條魚也沒拿,離開了海岸,返回了城市。”
我問海部真:“這個故事打動了你?”
他說:“是的。大學畢業(yè)后,我回去接了父親的班,當了一個漁民,這正好跟那個年輕人返回城市是相反的。”說到此,他笑了,笑得很可愛。
張朝元//摘自2020年12月31日《羊城晚報》,攝圖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