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功堯

法蘭西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貢獻了燦若星河的一連串作家。風土人情各異的法國小城為作家們提供了棲身空間,也增添了今日漫游法國的來客造訪這些大城小鎮的因緣。
記得兒時的一個生日,父親騎車帶我去家鄉小城的書店,讓我挑幾本書作為生日禮物。我滿心歡喜抱回一整箱凡爾納科幻小說全集,花去了父親當時幾乎一個月的工資。那之后暑期的兩個多月內,我狼吞虎咽般讀完了《地心游記》《海底兩萬里》《八十天環游地球》等二三十本小說,凡爾納和他那些充滿奇思妙想卻合情可信的故事,牢牢印在了腦海中。因此,趁我在法國生活,去亞眠探訪凡爾納故居,可說是圓了將近20年的心愿。
走出亞眠火車站,沿著站前寬闊的林蔭道走不遠,就能見到一間凡爾納曾經生活過的老房子,那是一棟獨立的三層小樓,凡爾納在此度過了他生命中最后的18年,1900年在這里去世。
走進小樓所在的庭院,鋪滿一整面院墻的壁畫立即把我的視線吸引了過去。畫面自下而上,大部分仿佛是從高空俯瞰地球,曲折的海岸線分隔開大地與海洋;靠近畫面頂端的水天相接處,露出水面的半個太陽放射著光芒,天空中飄著氣球、水艇,似乎還懸著另外一個天體。這讓我想起了小時候讀過的《八十天環游地球》,更迫不及待地想要進入樓內一探究竟。
小樓一層的室內庭院采光極佳,滿滿當當地裝飾著綠植,塔樓頂端的造型似乎是一個迷你的天文臺,不知道當年凡爾納是否曾從這里一次次地仰望星空。小樓的三層亦即頂層,在我看來是最值得細細游覽的。寫作室書桌上有作家生前使用過的地球儀原物,凡爾納憑借非同凡響的想象力和大量案頭積累,作品的內容幾乎布滿了地球儀的各個角落。而寫作室隔壁的《八十天環游地球》展廳,更像是一個鋪展開的世界地圖,所有與這部最暢銷法語小說有關的衍生品,都能在此覓到蹤跡。



大多數人讀福樓拜的作品,或許都是從《包法利夫人》開始的。小說主人公愛瑪嫁給了小鎮醫生包法利,又在婚后生活中與法學專業學生萊昂曖昧不清。福樓拜的父親是諾曼底大區首府魯昂城著名的外科醫生,福樓拜自小熱愛文學,但又遵從父母之命前往巴黎大學攻讀法學。因此,對于外省醫生家庭的生活,以及巴黎法學專業學生的日常,福樓拜可以說是信手拈來。
若要追溯福樓拜人生的起點,尋訪《包法利夫人》小說中的場景,去魯昂城走一趟必不可少。由巴黎搭上一班開往諾曼底的快車或是慢車,只消一兩個小時即到魯昂。
從火車站出來,穿過熱鬧的市場和步行街,很快就來到一座紅色磚墻包圍的幽靜庭院。門旁嵌入墻內的石板上用金色銘文寫著:福樓拜1821年12月12日出生于此。庭院里,一邊是種了各種藥用植物的小花園,另一邊是居家用的二層樓。與其說這里是福樓拜博物館,毋寧說它更像一座近代醫學博物館。10多個房間,有的是裝滿了瓶瓶罐罐以及稱重天平的藥房,有的甚至擺放著布料縫制的人偶模型,用于訓練接生醫護人員。走廊和樓梯間里懸掛著用寵物鳥制成的標本和宗教人物木雕。光線幽暗,人走在其中難免生出一點肅穆甚至恐懼的感覺。
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無愧于意識流代表作,行文隨作家思緒飄蕩而跳躍在不同的時空,我很想看看這位體弱多病、性格敏感的作家是在怎樣的環境中創作了這樣一部小說。
普魯斯特從20世紀初開始醞釀這部小說,正是從那時起,他每年夏天都會從巴黎搬到諾曼底海邊小鎮卡堡生活一段時間。那里在夏季景色壯美、氣候宜人,被稱作鮮花海岸,時至今日仍是巴黎人周末或者暑假休閑的好去處。
卡堡不大,位置最靠中心的,是鎮上建于1 8 6 2年的大酒店。建筑風格帶著明顯的1 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美好時代”的印記,高挑的青灰瓦片覆蓋屋頂,有幾分巴洛克的味道,但窗戶的形制卻方正開闊,不見巴洛克的圓窗元素。家境殷實的普魯斯特,百年前正是下榻于這間大酒店,度過了將近10個夏天。小說中“我”跟隨家人度假的海濱小鎮馬爾貝克,想來便是卡堡了。酒店草坪外專門立了一塊圖文并茂的說明牌,敘說作家、作品與這酒店的淵源。
//摘自《環球》2020年第26期,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