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物,是很多影視作品中的重要角色。從《小Q》里聰明可愛的導盲犬、《忠犬八公的故事》里的秋田犬,到《流浪貓鮑勃》中的大橘B o b,莫不如此。然而,每次動畫片、電影帶來的養寵熱潮一過,頭疼的不僅是買了新寵物的人們,還有各地的寵物收容所及動物環境學家們。
2003年,《海底總動員》創下當時歷史上動畫電影首映周末票房最高紀錄的同時,也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波寵物小丑魚的購買熱潮。但小丑魚是生活在海中的咸水魚,其實很不適合家庭喂養。
專業的寵物魚愛好者會投入上千美元在家里置辦巨大的咸水魚缸,這些魚缸通常需要近2米的長度,且有能容納一噸水的體量。此外還需要較為專業的養護,時刻關注魚缸溫度、正確喂食,并適時換水。
很明顯,大多數小丑魚購買者達不到這樣的專業飼養標準。普通人只會像養金魚一樣給它們提供一個小魚缸,所以這些被捕獲的野生海洋魚類基本都難得善終。
在太平洋西南部的瓦努阿圖,當地小丑魚及海底的珊瑚礁因為過度捕撈在三年內消失了50%。在影視作品引起的養寵熱潮中,魚類因為其最廉價且“容易處理”,成為最大的受害者。諷刺的是《海底總動員》的創作初衷就是呼吁大家不要濫捕海洋生物,最終結果卻適得其反。
另一位大家很難想到的受害者,是《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的貓頭鷹。
《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中的貓頭鷹海德薇戲份并不多,但奈何小說及電影的影響力實在太大,而貓頭鷹又是里面唯一一個重要的動物配角,因此就被少數狂熱粉絲盯上了。
從2012年開始,J.K.羅琳多次在社交媒體及各種場合呼吁粉絲們不要嘗試將貓頭鷹作為寵物飼養,但粉絲并不配合。

在電影里看起來帥氣十足的貓頭鷹,實際上十分兇猛且極具攻擊性,所以它一點都不適合家庭飼養。另一方面貓頭鷹需要很大的活動空間,就像小丑魚一樣,一時興起的飼養者當然也不會有大型的專業鳥舍。
所以,很快這些貓頭鷹飼養者就棄之不養,而這些不負責任的飼養者另一大通病就是,他們總覺得人工飼養的動物放歸自然就能瞬間變成野生動物并幸福地生活下去。
2012年開始,英國貓頭鷹動物收容所的寵物貓頭鷹數量與日俱增。北威爾士貓頭鷹保護中心的帕姆·托希爾表示,《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完結讓很多人失去了繼續飼養貓頭鷹的興趣,這讓她需要照顧的收容貓頭鷹數量在半年內從6只變成了100只。
獲得動物收容所的庇護是這些被棄養寵物最好的歸宿,更多被棄養的貓頭鷹會因為缺乏野外生存能力而很快曝尸荒野。
不僅罕見的野生動物會成為棄養寵物,事實上常見的貓貓狗狗還是最大的棄養寵物群體。早在1997年前后,狗狗就是第一批因影視作品而受寵又失寵的受害者。
1996年,迪士尼將其經典動畫長片《101忠狗》重拍成真人電影《1 0 1真狗》。這部喜劇冒險電影以兩條聰明絕頂的斑點狗為主角。不得不說電影中訓練有素的斑點狗確實討人喜歡,它們會幫忙開門、取牛奶,甚至在主人起身之前給他放好洗澡水倒好咖啡,最重要的是還能在自己找對象的同時順便幫主人找到真愛……
于是,斑點狗迅速成為英美家庭最受歡迎的寵物成員。1996年的圣誕節,大量的小斑點狗被作為禮物送給各家各戶的兒童。
然而現實中的斑點狗與電影中的完美形象差距巨大,很快問題就來了。品種優秀、訓練有素的斑點狗確實十分厲害,它們可以作為狩獵犬、護衛犬甚至消防犬擔起重任。但這也意味著這一品種的狗需要較大的活動量,很多人反映他們飼養的斑點狗過度活躍,好斗且十分不喜歡孩子。

另一方面,斑點狗本身有很高概率的遺傳缺陷問題,但隨著市場需求的突增,業余養殖者根本不懂育種,搞出了一大堆“問題犬”。
不負責任的育種者和經驗不足的飼養者,一起釀成了1997年至2000年間的斑點狗棄養慘劇。大量的斑點狗被其原始主人拋棄,盡管專門針對斑點狗的救援組織如雨后春筍般冒出,還是收容不下數量驚人的棄養犬。
遺棄寵物帶來的傳染病、傷人危險、對生態平衡的破壞等社會影響且先不談,光是情感上的考量就在不斷提醒我們:出于尊重,我們應該對養寵物這個決定有足夠慎重且全面的考慮。每一個人都有必要在飼養自己的寵物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這既是對社會的負責、對動物的尊重,更是對自身道德的要求。
//摘自SME科技故事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