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獎1億”與“竹籃打水”
據《錢江晚報》報道,2018年,中了支付寶號稱“一個億”大獎的信小呆(化名),曾成為全網羨慕的“最強錦鯉”。6月1日,信小呆發布視頻。視頻中,信小呆自嘲是“過氣錦鯉”,對于中獎之后的生活,信小呆坦言:“其實過得不太好?!?/p>
如今的“最強錦鯉”信女士,可以用“剛中獎時豪情萬丈,如今卻是空空的行囊”、“竹籃打水一場空”來形容了:不但花光了積蓄沒有了錢,還丟了工作;轉行不順,工作碰壁;因獎致貧,還查出了憂郁癥……
縱觀信小呆“中獎1億”卻“致貧失意”的不平凡經歷,其教訓值得反思。
其一,天降價值“1億”的“巨形餡餅”——心潮澎湃,熱血噴涌,缺乏冷靜思考。其二,在還不知道具體獎品是什么的情況下盲目辭職,處事過于草率。其三,以一次博弈賭一生,自比“徐霞客”“謝靈運”之遠景規劃未免離譜。
雖然巷言俚語常說“人不得外財不富,馬不得夜料不肥”,然一夜暴富的概率連萬分之一都到不了。期盼致富沒有錯,但最好的途徑,還是依靠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智慧和汗水最牢靠。霧里看花,難觀其本色的艷麗;水中望月,難撈得真正圓滿的理想;真正的財富,不能靠上帝恩賜——運氣眷顧。
我們同時也應該正確看待信小呆“現身說法”的反思,其本意是希望“幫到更多人”,莫蹈盲目輕信“外財餡餅”之覆轍,這是有積極意義的。
在這里,我們還希望相關監管部門,對形形色色、五花八門的各類有獎活動,加強監管,對旨在單純吸粉獲點擊量、含有夸大獎品價值、曲徑通“騙”的離譜活動,進行干預,予以規范,以免老中青善男信女被忽悠,讓主辦方獲“歪財”后躲在一旁偷著樂。
——芳 薇
砸碎罪惡鏈條
力爭天下無拐
歷經24年,郭剛堂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兒子。提起郭剛堂,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陌生,其實,他跟劉德華還有點關系。2015年的時候,劉德華主演了一部打拐題材的電影,電影的名字叫《失孤》,講述的是一個父親14年的尋子路。而郭剛堂,就是這個電影的原型。
藝術雖然來源于生活,但生活往往比藝術更殘酷。從1997年到現在,過去24年的時間里,郭剛堂騎著摩托車跑了50多萬公里,他騎壞了十幾輛摩托車,幾乎跑遍了全國的每一個角落,他曾經說過一句話,只有在路上,才覺得對得起兒子。從二十多歲的小伙子,到年過半百滿頭白發,郭剛堂人生中最美的年華,都是在焦灼不安的心情,和馬不停蹄的奔波中度過。在他心里,這是一個父親的救贖之路,因為他覺得對不起自己的兒子。但是,郭剛堂顯然也是受害者,甚至是最大的受害者,因為孩子被拐走的時候只有2歲,還來不及了解人心險惡,而郭剛堂當時初為人父,突然失去兒子令他痛不欲生。孩子被人拐走,就像是一個家庭被人剜去了心臟,拐賣兒童這種古老的惡行,無論用什么樣惡毒的詞語詛咒都毫不為過。
郭剛堂父子團圓,得益于公安部開展的“團圓”行動,這項行動已經找回了2000名被拐兒童,這是一份令人倍感沉重的成績單,因為還有很多像郭剛堂一樣的父親,仍在苦苦尋找兒子,還有很多歷經苦難的家庭,仍在尋找失落的“心臟”。對于打拐,不僅需要發現一個,查找一個,而且需要抓住一個,打擊一個,徹底砸碎拐賣兒童的罪惡鏈條。如果說尋找兒子,是郭剛堂的救贖之路;力爭天下無拐,就是整個社會的救贖之路。
——趙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