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秀鎮
寫下這個題目,緣由一個大官的“思”與“行”。這個大官就是云南省委原書記秦光榮。據報道,2021年1月13日晚,云南省紀委、監委、宣傳部和云南省廣播電視臺聯合推出反腐警示專題片《清流毒——云南在行動》第三集,片中披露了秦光榮案的諸多細節,其中之一是:為求“當大領導”,秦光榮大搞封建迷信。他聽說,清朝年間青城山一位道士在昆明長蟲山布下了“捆龍鎖陣”,使長蟲山上的九條龍飛走了七條,鎖住了云南的龍脈,所以云南出不了“大領導”。這些毫無科學依據的民間傳說,百姓都當成茶余飯后的談資,然而,秦光榮便深信不疑。為讓自己當上“大領導”,便請來“風水大師”恢復風水,以期飛龍回歸,自己仕途通達。“風水大師”上山一看,裝神弄鬼一番后,對秦光榮說,要是恢復長蟲山的風水,云南會出重要人物,過去是出王,現在起碼可以出國級領導。秦光榮聽了心花怒放,當即尋求破陣之法,并花80萬元巨資,按照“大師”說法破陣,在山上布下“先天無極八卦陣”……
秦光榮為當“大領導”,不信馬列信鬼神,不問蒼生問大師,大搞封建迷信,背離一個共產黨員的信仰和理想,這里暫且不論,我想說的是想當“大領導”的問題。雖有名人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想”和“當”并不是一回事。要實現從“想”到“當”,這里得有一過程,有許多條件。就拿“士兵想當將軍”來說,除了有好的愿望外,還得長年累月,年復一年勤學苦練軍事技術,練就一身比常人過硬的本領。若是光“想”不 “練”,就是不吃不睡,天天想,月月想,年年想,也是想不來的。即是靠歪門邪道“想”到了“將軍”的頭銜,也是一個草包將軍,上不了戰場,打不了勝仗。同樣,對于地方干部而言,想當大官,想當大領導,就“想”而言,并不是壞事,但這里有兩個問題:一是“想”的動機;二是怎樣去“想”。先說“動機”。共產黨的“官”是人民的勤務員,是百姓的“公仆”,是全心意為人民服務的公務人員。一級官有一級官的職責,官階越高,職責越大。如果你想為人民造福,想為更多更大范圍的百姓謀福祉,以筆者之見,這種“想”并沒有什么不好,相反應該受到稱贊。但如果說,像秦光榮那樣,想當大官大領導,是為了光宗耀祖,炫耀權力,或為高人一等盛氣凌人,甚至為了更大的以權謀私,那么,這樣的人官越大對百姓對黨的事業危害越大(秦光榮罪行,其他不說,他“落馬”后,被查僅受賄就達2300多萬元人民幣)。這種人一旦當了他想要的大官大領導,一定是個禍國害民比原職更大的大壞官。再說“怎樣去想”。動機不好,初心不正的人,姑且不去論他。就說有了“想”的好動機之人,要實現自己之所“想”,也得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出色地做好當下所在崗位的工作,多想為百姓排憂解難,少想“一步登天”。無論在哪個崗位都做一個百姓稱贊的好官,這樣即使沒有實現當“大領導”的理想,也無愧于心,無愧于黨,無愧于百姓。
孫中山先生有句名言:“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為何?以鄙人之陋見,所謂“大事”,用當今的話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為國家謀復興,為百姓謀幸福。這種“志”人人可立,人人可為,而且只要你努力,不停下腳步,就可以把美好之大“志”變成現實,當下許許多多的時代楷模就是人們“立志”的一盞盞明燈。這些同志官位不算高,有的還是個普通百姓,可他們用自己的一生實現了“做大事”之“志”,成就了人民心中之“碑”。而“做大官”,何謂“大官”?“官”的大小是相對的,人處于某一個官價上,對下屬來說,你是大官,而對于上司來說,你是小官。就是你“志”在自己認為某個官價上的“大官”,不說你走旁門左道,就是你認真干事,也不一定能實現,因為一是“大官”職數有限,二是還要“天時地利人和”。
末了,還得啰嗦幾句:仕者可以有“欲”(官欲),因為“欲”是向上的動力。但“欲”之太高,甚至無限,則不可取。如秦光榮之人,官至一省之首,在老百姓看來,已經是不得了、了不得的大官了,可他卻欲壑難填,還絞盡腦汁想當國家級的大官。這種官,其結局可想而知。縱觀古今,凡名望高大者,不是他所做的官大,而是他所做事業的成功。作為官人應以時代楷模們為榜樣,不求“官”有多大,但求無愧于民,做一個受民愛戴,為百姓造福的人民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