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華 等
上面不“官僚”,下面難“形式”
伊平(遼寧錦州)
某領導下去視察,在菜市場與羊肉攤主的對話確是“比較幽默又發人深思的好段子”?!冻枪転楹钨u羊肉》(《雜文月刊》2021年6月原創版)。我贊同作者許先生的斷言:城管隊員去菜市場客串賣羊肉以及城管隊長客串賣海鮮是他們上面有意安排的。
如今,有些領導下基層視察(或檢查或調研)之前,熱衷于給基層打招呼(也可能是領導手下人背著領導所為),總是“兵馬未動”,“通知”先行,把視察時間、內容等有關事情詳細告之。之所以這樣做,大概是出于怕下面工作出漏洞使責任人難堪的“好心”,或因與被視察單位存在“榮辱與共”的利害關系。殊不知這樣做自覺不自覺地為弄虛作假者提供了有利條件。于是,領導“所到之處,歡聲笑語,掌聲雷動,到處鶯歌燕舞,一派繁榮景象??吹降亩际呛每吹模牭降亩际呛寐牭模龅降亩际亲屓烁袆拥摹?。領導一行人員的吃喝拉撒也被安排得周到妥當。于是,領導對所看到、聽到的無不感到“滿意”。視察好像是圓滿成功,實則聽不到基層群眾的真實聲音,看不到基層存在的緊迫問題,解決不了群眾的實際困難。如此活動流于形式,成效甚微,勞民傷財,群眾很有意見,且助長了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曾有過這樣的事情:某中學一直不重視“電教”工作,相關設施很不完備。當接到有關部門檢查評比的通知后,便開始認認真真造假。他們充分發動學生,靠“借”起家,缺啥補啥。于是,學?!坝小绷嗽撚械囊磺性O備,并告誡學生如何回答檢查人員提問。檢查過后,所借物品“完璧歸趙”。結果,該校被評為“電教工作先進校”。由不重視轉眼之間就成了“先進”,豈不荒唐!
竊以為,領導視察也好,調研也好,對某項工作的檢查也好,都應該多一些事先不打招呼的不宣而至,突然到位,并且認認真真查看那些所要看的內容。別搞聽聽假匯報、看看假現場,勞民又傷財地假視察(檢查)。要像溫家寶任總理時那樣,“中途停車,走進農戶”,并且“掀開鍋蓋”,看看百姓的吃、穿、住究竟如何,切不可按著下面的“安排”走馬觀花。既然不正之風存在于社會各個領域,弄虛作假者又屢屢得手,那么,“突然襲擊”就是對付弄虛作假,了解實情的一種有效手段,也是改進工作作風的實際行動。上面不“官僚”,下面難“形式”。
“口水”橫流,何以解憂?
朱國平(江蘇蘇州)
李景陽先生的文章《只因口水來去無蹤》(《雜文月刊》2021年4月原創版),痛陳“互吃口水”之陋習,對“來去無蹤”的口水進行“顯影”,讓人讀之觸目驚心,深感摒棄傳統飲食習慣,接軌世界文明,實行分餐制,實乃勢所必行。
但是正如李先生文末所云:移風易俗,談何容易!國人的飲食習慣,是伴隨幾千年漫長的農耕社會的發展而逐步形成的,農耕社會雖已基本完成轉型,但與之相適應的根深蒂固的觀念與習俗,其強大的滯后性,使飲食習慣的改變,絕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怎么辦?
個人認為,就餐者有好的“吃相”,再輔之以餐廳(館、所)服務工作的與時俱進,比如提供“公筷”,由服務員在餐桌上給客人“分餐”,這樣,既可免“口水”之憂,又能揚長避短,既除舊俗之弊端,又享舊俗之余溫。
形式主義還是“崽賣爺田”
劉曰建(北京豐臺)
《形式主義是借“公”雞下“私”蛋》(《雜文月刊》2021年7月原創版),文章問得好:誰見家庭、個人、民企自掏腰包搞形式主義的?點出要害:搞形式主義的成本必是“國帑”,絕不動用“私房”。文章不說“四風”之首形式主義的各種表現:作風飄浮、工作不實,文山會海、表面文章,貪圖虛名、弄虛作假等等,另辟蹊徑:借“公”雞下“私”蛋,說白了就是假“公”濟“私”、損“公”利“私”。民間俗語有“崽賣爺田不心疼”,一大家子吃大鍋飯,那田的主人是“爺”,“崽”所占份額有限,賣了自然不心疼,分家另過,再賣就會錙銖必較、討價還價,恐怕還舍不得賣,留作永久基業。筆者多年前在某商業銀行總行人事部負責工作,每年春季都要開全國人事工作會議,總結上年工作、部署本年工作,中間還有中型會議、小型會議,會議費不菲。一次我向行長匯報會議籌備情況,并請行長到會講話,行長說:咱們每年開會太多、費用太大,如果銀行是我自己開的,我絕不會花這么多錢開這么多會,部署工作發個文件就行了。此話一針見血!弊端誰都明白,就是不思改革,皆因未觸及到“私”。新冠疫情以來,國內、國際視頻會議頻繁,國家間會談都不用出國了,節約了多少銀子啊。被疫情逼出來的視頻會議,如果定型為會議形式,不是全部會議都視頻,大部分會議采取視頻形式總是可以的。這對改變領導干部長途舟車勞頓,天南海北聚到一起開會,勞民傷財的窘況,大有裨益。參會者還不用遠離工作崗位,開會工作兩不誤,節約的交通費、住宿費、人工費,將非??捎^。如能形成共識,也算反對形式主義的一大成果。
藝術一定高于生活嗎?
曹勇(安徽淮南)
趙志疆的《舉中醫旗、用西醫藥、砸中醫鍋,招搖撞騙的“仁醫堂”們該治理了》(《雜文月刊》2021年7月原創版),讀后令人哭笑不得?!巴评碜骷摇弊辖痍愒凇叭梳t堂”做針灸被套路了,所謂“小分子袪炎針”治療,實質上就是5毛錢的針劑被收了4500元。
其實,涉事的唐醫生應該不知道忽悠的是“推理大師”,要是事先知道紫金陳是誰,可能會是另一種結果。問題是有關部門處理的理由是“夸大宣傳醫療效果和過度收費”,這是幾個意思?“過度收費”已明擺著,“夸大宣傳”就是弄虛作假,醫藥上弄虛作假就是草菅人命,草菅人命就應該取締?;蛟S是“推理作家”沒被治好但也沒被治死,有關部門沒有取締“仁醫堂”,只是罰3.5萬元,停涉事唐醫生3個月的職。那么3個月后唐醫生是否就可以繼續忽悠……然后再罰再停職,循環往復?到頭來倒霉的永遠是普通患者。
是的,藝術源于生活沒有錯嗎,但能不能高于生活不好說。不信讓紫金陳寫一篇《三個月后的唐醫生》,推理一下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