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莉

幼兒階段的音樂教育尤其是唱歌教育有其顯著的年齡特點。小班幼兒在活動中以興趣為首位,喜歡情節性、游戲性強的歌曲,對簡單而富有情趣的歌曲會產生濃厚的興趣,樂于反復跟唱,有時還會即興哼唱一些自編的旋律和短句。根據這些特點,教師可以運用靈活多變、適宜適度的教學策略組織教學,使唱歌活動更加富有開放性和創造性,豐富幼兒的情緒和情感,培養初步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
一、“情景表演”型組織策略
情景表演通常采用的形式是教師或幼兒在活動現場做啞劇表演或歌舞表演。例如,在新歌《小小雞蛋把門開》的導入設計中,考慮到作品的歌詞只是反映了“小雞出殼”這件簡單的事情,因此教師采用了“情景表演”的導入方法,讓幼兒在傾聽范唱的同時觀看現場表演,使原本抽象的歌詞內容轉變成一個具體形象的、一目了然的情景,直觀地理解了什么叫“出殼”,怎樣是“毛茸茸”“胖乎乎”。教師表演后,幼兒在教師范唱時情不自禁地跟著表演“開門”“摸羽毛”“小雞叫”的動作。這種形象生動的方式極易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他們興致盎然地主動參與,提高了學習專注性,也就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動作游戲”型組織策略
根據小班幼兒生性好動的特點,對于一些律動性較強的歌曲,教師可采取動作游戲的方式引導幼兒做形體動作,讓幼兒隨著音樂節奏自然地舞動起來,肢體隨之活躍起來。例如,教唱新歌《摸摸鼻子拍拍手》,這首歌詞曲簡單并較多重復,歌詞內容動作性強。教師教唱前先和幼兒玩“小木偶”的游戲,請“小木偶”聽老師說出身體某部位名稱后,馬上用雙手摸摸該部位。剛開始時教師隨意地喊出,然后轉用歌詞內容的順序,接著用上歌詞的節奏說出指令,最后唱出歌詞。另外,教師運用“小領袖”的游戲,啟發幼兒創編不同的身體動作,并將之編入歌曲,帶領全體幼兒唱出。這種方式契合了小班幼兒活潑好動的天性,幼兒在輕松、快樂的動作游戲中接觸、理解、學習新作品,在邊唱歌邊做動作的過程中,既體驗了音樂的節奏韻律美,又充分發揮了創造性。小班幼兒思維處于直覺行動思維階段,認知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行動,這種以動作游戲為現行組織者的引入方式,能使他們在愉悅的動中學,動中唱。
三、“歌詞創編”型組織策略
小班幼兒已初步形成了創造性表現的意識和能力,對短小、多重復、節奏簡單工整的歌曲,教師可直接運用編填新歌詞的方法組織活動。它的特點在于先啟發幼兒從歌曲的某個部分更換歌詞,以仿編的方式切入新歌的學習。例如,新歌《吵醒了獅子快快跑》的教學,課前考慮到這首歌曲歌詞的語法結構比較清晰、單純、童趣,歌曲的最后一句具有可變性,因而教師運用了歌詞創編的導入方法,先用游戲手段引出第一段歌詞及其歌詞結構模式:“我是小貓、我是小貓,喵喵喵叫,喵喵喵叫,吵醒了小狗汪汪汪汪叫!”教師范唱后,提問:“小狗會吵醒什么小動物呢?它會怎樣叫?”幼兒都積極地、興致勃勃地說出自己喜歡的動物,如:吵醒了小豬、小羊、小兔等,還編出了各種有趣的象聲詞。然后教師引導幼兒按照歌詞的結構模式和節奏念出并隨樂跟唱,只是這次換上了幼兒提出的角色和叫聲,這種期待和滿足令他們在活動中始終保持著高漲的學習熱情,在充滿驚喜、接龍式的快樂哼唱中,自然而然習得了新經驗。小班幼兒對新鮮事物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這種方法可充分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及創造性,從而自覺參與活動,并學得輕松、愉快。
四、“游戲先行”型組織策略
在唱歌教學中,游戲先行的特點就是讓幼兒在玩游戲的過程中輕松自然地學唱歌。如新歌《小司機》,“小司機們”開著自己喜愛的小汽車或火車,教師在活動中設置了“加油站”“北京站”“上海站”“深圳站”,以“這是聲控加油站,唱歌才能拿到加油票”的情景激發幼兒唱的興趣,以“唱對了歌曲,車站的站長才讓我們通過”的游戲規則,糾正幼兒在唱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這種方法娛樂性強,能有效地激發幼兒的興趣。再如教唱《小魚游》時,一般會用先教歌曲后玩游戲的方法,教師嘗試將這程序顛倒過來,先引導幼兒玩游戲“大鴨和小魚”,讓幼兒邊聽范唱邊自編小魚游的動作,接著在小魚游的環節邊游邊跟唱,大家興致勃勃地又唱又玩,樂在其中。《規程》中明確指出“幼兒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游戲之中”,小班教學更應以游戲化活動為主,使孩子們樂中學、玩中學。
五、“故事情境”型組織策略
理解歌詞是歌唱教學的基本要求,也是激發幼兒學唱新歌興趣的前提。對于故事情節性較強的歌曲,歌詞本身就是一個故事或是朗朗上口的兒歌,可采取先講故事、再念兒歌、最后隨音樂學唱這種層層遞進的方法。如歌曲《小雞找媽媽》,教師首先向幼兒呈現了情節線索:小雞跟著媽媽出來草地上游玩→媽媽突然不見了→小雞跟著雞姐姐到小動物家找媽媽→小動物幫忙一起找→終于找到了媽媽。幼兒對歌曲中主人公有了認識后,教師再將故事濃縮成兒歌(即歌詞),在音樂伴奏下,以集體、分角色、伴隨動作等方式按節奏念出,在此過程中幼兒自然而然地理解、熟悉了歌曲內容。對于一首聽得懂、能理解的歌曲,最后隨樂并且饒有興趣地唱歌也就變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故事、兒歌、歌曲,都是小班幼兒喜愛的活動形式,而故事情景的引入、兒歌的濃縮和多種歌唱形式的運用,使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富有情趣。
六、“圖譜輔助”型組織策略
小班幼兒的思維特點以具體形象為主,對于情節、內容稍復雜的歌曲,可采用圖譜展示的方式讓幼兒更好地理解。如在學習歌曲《小老鼠和大懶貓》的活動中,教師把歌曲按樂句結構編成四張有故事情節的圖譜,幼兒看到有趣的圖譜后產生了學習的興趣。用合適的圖譜進行輔助教學,一方面增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幫助幼兒用看圖譜的方法理解、記憶歌詞以及歌曲所要表達的內容。這樣,他們很快就感受到了歌曲詼諧有趣的情緒風格,也理解了歌曲中的角色關系。有了這樣的鋪墊,再通過手指游戲、兩兩分角色對唱等方式學唱,幼兒在游戲化、活動化的過程中自覺自愿、快樂地投入活動中。“圖譜”的切入使歌曲內容變得形象鮮明、具體生動,順應了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從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