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小平 攝影/錢小平 錢建民 編輯/易可


2020年5月下旬,我接到安徽省績溪縣華陽鎮溪馬村一村民的電話,說又有綬帶鳥前來筑巢。翌日,我和錢建民便乘坐高鐵前往。績溪縣華陽鎮是綬帶鳥保護區,保護區內的溪馬村,有一大片百年樹齡的楓楊樹,一條明亮清澈的溪水悄無聲息地從林中穿過,生態環境優美,樹林茂密且出奇地幽靜。每年都有一對綬帶鳥在此筑巢繁衍。到溪馬村,已是中午時分。放下行李,便直奔有綬帶鳥出沒的溪水邊。早聽說綬帶鳥愛干凈,常跳入溪水中清洗羽毛,于是踩著溪水架起了相機,耐心等候綬帶鳥地出現。一等就是一個下午,卻未見綬帶鳥的蹤影。
第二天,我們決定主動尋找綬帶鳥。在有觀鳥經驗的村民指點下,我們在溪邊橋前的一棵百年古楓楊樹杈上,找到了綠葉掩映下的鳥巢。鳥巢呈倒圓錐形,結構精致,鳥巢的外壁以植物花絮、苔蘚、羽毛甚至雪白的片狀的塑料薄膜、蛛網編織而成。鳥巢的內壁由細草、草莖以及樹皮的纖維構成。既然如此精致的鳥巢已經筑好,那么盯住鳥巢就一定可以拍攝到綬帶鳥。


果然,很快就看到了綬帶鳥。我們追著綬帶鳥的蹤跡,了解綬帶鳥的活動軌跡。綬帶鳥體型如麻雀般大小,喜歡單獨或成對活動,在樹林頂端的樹枝間跳躍,確實很難觀察到。在溪馬村的這對綬帶鳥,雌鳥形態較雄鳥短小,背部為深紅色。雄性的體色帶著金屬閃光的藍黑色,頭頂伸出一簇冠羽,拖拽兩條長長的白色尾羽,像綬帶一樣。它們在樹林上方樹枝間跳躍翻飛,尾羽像風箏的飄帶,優雅而灑脫。
忽然,綬帶鳥巢的上方來了一只棕色松鴉,開始筑巢。這無疑侵犯了綬帶鳥的繁殖領地。雄性綬帶鳥立即進行驅趕,向比自己體型大數倍的松鴉發起進攻,十分兇悍。面對體型碩大的松鴉,綬帶鳥毫不示弱,一直打斗到把松鴉趕出綬帶鳥的繁殖領地,還不忘毀壞松鴉建了一半的巢穴。打斗時,綬帶鳥不時發出高亢的鳴叫,同時羽冠高聳,讓我們大開眼界。
打斗停止了,楓楊林恢復了平靜。此刻,我才注意到雌鳥早已坐在鳥巢上了。我觀察了約二十來分鐘,雌鳥展翅飛離了鳥巢。待在鳥巢附近的雄鳥立即飛到鳥巢上坐著。原來綬帶鳥已經開始孵卵,孵化小鳥。雌鳥承擔孵卵的主要工作,但雄鳥也參與孵卵活動。此時,我想象著十五天后小鳥出殼了,小鳥的爸爸媽媽共同哺育雛鳥,教會幼鳥獨立生活。那時,展現在眼前的將是其樂融融的一大家子。

綬帶鳥,亦稱壽帶鳥,又有練鵲、長尾鹟、一枝花等異名。雄鳥體長連尾羽約30厘米,頭、頸和羽冠均具深藍輝光,身體其余部分白色而具黑色羽干紋。中央兩根尾羽長達身體的四五倍,形似綬帶。綬帶鳥的食譜幾乎全為昆蟲,而且以鱗翅目為最多,例如天蛾、松毛蟲及其幼蟲和卵等,是森林中消滅害蟲的能手。松鴉是中型鳥類,體長28厘米—35厘米,頭頂有羽冠,春末夏天以昆蟲為主,也吃蜘蛛、雛鳥、鳥卵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