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宋智慧
風險普查,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是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是提升自然災害防治能力的基礎性工作,人人參與、人人受益。
回溯既往,人類社會始終與自然災害同生共存,防災減災、抗災救災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永恒課題。洪澇、干旱、臺風、地震……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
面對點多面廣的自然災害現狀,摸清底數、未雨綢繆、有的放矢,防災減災工作才能事半功倍。而實施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等應急管理重要論述的具體行動,是立足于“防”、著眼于“治”的必要之舉。
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主要包括六個方面內容:一是致災要素調查,包括地質災害、氣象災害、水旱災害、森林和草原火災、海洋災害;二是承災體調查,包括遭受災害破壞和影響的人口、房屋、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三次產業、資源與環境;三是歷史災害調查;四是減災資源和能力調查,包括政府、社會、基層的隊伍裝備、物資保障、防災工程等;五是重點隱患調查,包括致災重點隱患調查、自然災害次生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重點隱患調查等;六是協助省、市級層面開展綜合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
自國務院普查辦下發此次普查任務以來,湖南省專門成立了普查領導小組和普查辦公室,率先在安化縣、長沙縣、石門縣等3個國家試點縣探索經驗,精心謀劃,統籌調度,有序推進;全省各級應急系統上下一心,科學整合技術力量,嚴格按照普查技術要求更新相關數據,堅持全過程數據質量、安全管理,牢牢把住數據質量這條“生命線”,確保數據的完整性、規范性、一致性和合理性,為普查工作全面優質開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得到了國務院普查辦的充分肯定。
通過此次風險普查,摸清全省自然災害風險隱患底數,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這不僅能直接為監測預警、應急指揮、搶險救災、物資調度等提供數據和科技支撐,也能為開展自然災害防治和災害綜合風險防范、自然災害保險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撐,還將為精準管理、綜合施策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摸清底數只是第一步,用好普查數據,才能更加充分地發揮普查價值。我們要積極運用這次普查成果,為提高全社會自然災害防治能力,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國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