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云麒(北京市大興區消防救援支隊,北京 100000)
我國化工行業的發展和進步,離不開對腐蝕性化學品的應用。由于腐蝕性化學品自身具有較強的危險性,在使用和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對策和消防應急處理對策,才能避免泄露事故的發生,以免發生給化工企業經濟效益帶來嚴重的影響。化工行業要積極分析腐蝕性化學品的危險特點,針對危險特性制定相應的應急處理對策,保證腐蝕性化學品在化工行業安全應用。
腐蝕性化學品,顧名思義最大特點就是具有腐蝕的特性,與其他物質接觸的過程中還會產生化學反應,對其他物質造成損壞。例如PCI5遇到水后,則會產生具有腐蝕性的HCl氣體,如果人體直接接觸會對呼吸道產生嚴重的損壞,如果是金屬接觸也會引發金屬的腐蝕。因此,化學品的腐蝕性不論是對人體還是環境等都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傷害。如果人們吸入了具有腐蝕性的氣體,會出現咳嗽、頭暈的癥狀,嚴重的還會引發嚴重的肺部疾病,甚至導致人體死亡[1]。如果是人的皮膚接觸到了具有腐蝕性的化學品,則會產生嚴重的灼傷,傷口愈合速度慢且治愈難度大。腐蝕性化學品的泄露還會對河流、土地等造成極大的影響,導致水中生物死亡和農田中植物的死亡,甚至會導致整片農田荒廢。在儲存腐蝕性化學品的時候,由于其會產生氣體,因此對儲存庫房的金屬門窗、鋼筋以及墻體等都造成腐蝕。在化學品運輸和應用的時候,一旦發生的泄露的情況,則會對運輸車輛和設備等都造成極大的損壞,引發嚴重的安全事故[2]。
一些腐蝕性化學品會會發出有毒的氣體。例如濃硝酸泄露在空氣中,在光照的刺激下,濃硝酸則會產生棕紅色的NO2,對大氣環境和人體都造成極大損壞。HF具有較強的毒性,如果空氣中的HF濃度達到了0.025%以上,那么則會對人體健康造成直接的損傷。
腐蝕性化學品常具有極強的易燃性,比如說,甲酸、濃縮乙酸等。濃縮乙酸所處環境的溫度超過40 ℃且濃度達到了4%,則一旦有火源就會發生爆炸,引發嚴重的安全事故。
腐蝕性化學品產生泄露的事故一般為突發性事故,任何時間任何場合都可能會發生且都是意外發生。同時,腐蝕性化學品泄露事故本身的危害性和危險性較強,化學品自身本來就具有腐蝕性和毒害性,一旦出現化學品泄露,勢必會造成嚴重的損壞事故,最常見的問題就是發生爆炸以及對環境的污染,這些都對人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造成極大的影響。如果是具有腐蝕性的化學品出現了泄露,處理起來困難重重,泄露現場的環境等都會給泄露事故的處理帶來阻礙[3]。
腐蝕性化學品泄露事故的發生,大多數都是人為因素引發的,人們在選擇腐蝕性化學品工廠地址的時候,未能綜合評估周圍環境和各種影響因素,也沒有做到實地考察。同時,在實施處理的時候,大多數設備都無法滿足施工的要求,安全標準也無法達標。運輸具有腐蝕性的化學品的過程中,由于違規和不良操作,也會引發泄露事故[4]。
消防部門接到報警后,要根據腐蝕性化學品的危險特點,制定合理的應急搶救方案,根據應急預警的信息向政府部門作報告,通過審批啟動重大災害應急預案。在政府的幫助下,調動各種消防部門的幫助,盡快準備好防護設備和堵漏器械,盡快抵達泄露現場進行處理。同時,消防部門還要加強對環境保護機構和政府的聯系,制定針對性的泄露問題處理對策。
消防人員在達到泄露事故現場以后,要根據風向選擇停車和擺放設備的位置,做好現場實際情況的勘查,也要及時向當事人詢問具體事件發生的經過。將事前檢查好的儀器和設備準備好,加強對現場的勘查,了解事故現場的實際情況。消防人員需要充分了解腐蝕性化學品的種類,根據泄露事故現場的風向和風速,確定好泄漏現場主要的事故位置,分析化學品泄露造成的污染情況,及時確定污染源,找到污染物的源頭[5]。如果是是生產裝置產生的泄露問題,就要積極與企業溝通,確定針對性的處理方案,及時將閥門關閉,停止所有的工作流程。若是運輸過程中產生泄露,消防人員需要將污染區隔離開,停止液體的運輸以免造成更大的安全事故。
消防人員要評估泄露現場的實際情況,與警察合作加強污染區域的警戒,同時還要根據風速和風向的不同,確定警戒的范圍和距離。警戒范圍不可隨意進入,無關人員要遠離事故現場,如果是具有燃燒性的腐蝕性化學品出現泄漏,那么就要注意在警戒范圍中不可出現電火花或火源,以免造成氣體的爆炸。
分析泄漏現場的實際情況,現場的消防工作人員要積極與各部門溝通,構建協同工作方案。交通部門主要負責泄漏事故現場周圍的交通情況進行協調,重視事故現場警戒工作;環保機構要定期分析泄露事故現場處理的情況;醫療部門也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落實好人員急救工作;消防部門則要重視對現場的勘查和護理。腐蝕性化學品具有極強的危險性,因此處理對策必須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事前做好準備,事后也要注意完善。受到現場環境的影響,無法立刻轉移的化學品要通過有效手段隔離保存,以免產生二次風險。利用泡沫類材料覆蓋已經泄露的化學品,避免化學品的揮發[6]。
如果是液態腐蝕性化學品發生泄露,會在低洼區域和溝渠等位置發生聚集不僅影響環境,還會對土壤造成破壞。消防人員達到泄露事故現場以后,利用筑堤圍堵的方式組織液態化學品的分散,控制好化學品造成污染的范圍。如果是對儲罐和管道出現的泄露問題,第一反應就是要將閥門關閉,然后實施現場的維護,降低泄露造成的危害程度。如果無法第一時間關閉閥門,就要利用專業的堵塞手段來堵住源頭,或及時將泄露的罐體移走。如果封堵工作也無法進行,消防人員就要準備新的罐車處理腐蝕性化學品,同時,倒灌的時候要注意再次泄露的情況[7]。
事故現場常用的洗消方式為物理洗消法,就是利用日曬通風促進毒害物質的稀釋,降低有害物質毒害的濃度。同時還可以通過液體浸泡和蒸煮的手段消除毒性,進行掩埋處理,將有害物品搬走。消防人員還可以利用化學洗消手段,利用揮發洗消劑與毒源產生的化學反應,徹底清除有害物質,并保護現場環境。不過在具體應用的時候,需要考慮反應后是否會產生新的有毒物質,選擇合適的洗消劑,還要配備合理的器材,化學洗消法的應用成本較高,在實際應用中,常將物理洗消與化學洗消法結合的手段實施操作。
消防人員在腐蝕性化學品泄露事故的處理中,需要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做好自我防護。腐蝕性化學品泄露事故現場空氣環境不佳,因此需要準備呼吸器,穿戴好防護服和防護手套,避免皮膚直接接觸化學品造成腐蝕,威脅消防人員的人身安全[8]。消防人員在處理腐蝕性化學品泄露事故的時候,要注意不可隨意采用高壓水槍,以免造成化學品的飛濺,給現場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構成威脅。消防部門要嚴格管控消防用水和洗消用水等,以免這些污水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
腐蝕性化學品的危險特性非常明顯,對周圍環境和人體健康都造成嚴重影響,消防部門要積極分析腐蝕性化學品泄露事故的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消防應急處理對策,最大程度減少腐蝕性化學品對環境和人體造成的影響。通過合理手段處理化學品,保證人身生命安全。腐蝕性化學品的危險特性,在其發生安全事故后會對社會穩定造成極大的影響,要積極分析事故現場的各種因素,制定合理的管理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