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兵(廣東大鵬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000)
備品備件是在各行各業中所有與生產、運行設備相關的零件。無論是用于維修還是制造,每個行業中的每個企業均會提前準備一定數量的物品和零配件,以備不時之需。以液化天然氣(LNG)等企業為例,離心泵設備的軸承、機封、口環等零部件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后難免因故出現磨損甚至是損壞,必須立刻更換相應的部件,否則便會埋下安全隱患。因此,提高這些備品備件的管理質量至關重要。
受企業規模、生產形式、LNG 接卸量等因素的影響,不同的LNG 企業針對設備的備品備件進行管理時,原則上必須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不可盲目借鑒其他相關LNG 企業的管理方式。比如某些企業的生產受下游用戶的影響較大,分“淡季”和“旺季”。在淡季時,由于下游企業的用氣量需求減少,企業的外輸量也會隨之減少,由此導致各項資源的消耗速度大幅度降低,設備零部件的更換頻率也遠遠不如旺季。但一些大型LNG 企業的下游業務范圍廣,自身具備較為完善的銷售體系,全年生產需求量幾乎不會發生顯著變化,各設備配件的消耗情況也始終處于穩定的狀態[1]。由此可見,同行業中,實際生產經營情況大相徑庭的企業在方方面面均存在較大的差異,如果一個企業盲目地借鑒另一個企業的“成功經驗”,并未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是否合適,則針對備品備件的管理水平必然較低,很可能影響該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
需要注意的是,從理論上來看,企業的規模如果較大,則其各方面的管理水平理應提升至相對較高的程度。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如上文提到的大型LNG 企業,由于全年生產需求幾乎沒有變化,導致各設備的零部件更換頻率、對應資源的消耗數量均維持穩定狀態。在此種情況下,企業的管理人員若是缺乏長遠視角,認為備品備件的采購與儲備數量只需維持“夠用”的標準即可,則一旦發生突發情況,企業措手不及之下,很容易吃大虧。比如在2020 年,人們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口罩、酒精及84 消毒液等物品一度成為緊俏產品,很多一線防疫人員在短時間內都面臨物資短缺的窘境。此種類似的情況也存在于LNG 企業中,如針對生產設備更換零部件的采購與管理制度已經長期未更新,整體管理模式略顯松散和混亂,對市場現時情況的了解程度不足等,均已埋下隱患。
(1)一些LNG企業庫房的備件庫存盤點工作未能及時進行。由此造成的后果是,未能提前發現一些備件數量已經嚴重不足的情況,在需要使用時才發現,但此時無法迅速獲得,導致設備的運行或維修工作受到影響。
(2)LNG 行業的生產設備對材質和精密度的要求較高。一條工藝生產線上的機組設備很可能由多個型號的零部件組成。正常情況下,管理人員必須對所有型號的零部件進行檢驗、歸類保管。但很多LNG 企業的管理人員由于自身疏忽或未能承擔相應的職責,經常將不同型號的零部件混在一起,在需要使用時,或是交付技術人員型號不符的部件,或是無法及時提供對應的部件,導致其他工作無法順利進行,最終額外增加大量非必要的成本。
(3)除了上述兩種完全由管理人員的疏忽原因造成備品備件管理水平不佳的情況之外,一些LNG 企業提交的備品備件使用計劃與實際消耗情況之間存在較大的出入。造成此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機制存在漏洞,或是極個別人員為了一己私利。
(4)如果備品備件運抵企業倉儲部門之后,相關人員未能對其質量進行檢測,導致無法正常運用(最常見的情況為,采購的備品備件型號與需求型號不相符,但未曾批量仔細檢驗便直接入庫),給企業造成損失。
目前,我國市場經濟制度已經較為完善,各行各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利潤空間已經被進一步地壓縮,在未能出現諸如“第四次互聯網革命”等具備劃時代意義、有重大影響力、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顛覆市場競爭及運行機制的事件的情況下,企業為了獲取更高的利益,一方面,需要改進技術,提高產能;另一方面,必須動用一切力量,盡可能地合理減少成本支出。因此,提高針對LNG 企業備品備件的管理質量至關重要。目前,全球范圍內,很多生產企業基于日常經營中獲得經驗,認為對備品備件進行管理時,首先應該完成分類。基于此種思路的管理法被稱為ABC 分類管理法,容納了AHP 層次分析法和灰色分析法。此種管理方法共分為兩層思維:第一層,表層,是指對企業生產流程中所有設備的備品備件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占用的資金比例多寡、重要度排列、是否可代替共計三項要素,逐項排布之后,實行分類分級管理。第二層,靈活層,針對特定設備的備品備件進行管理時,并不見得行綜合考慮,而是僅僅根據備品備件的重要性、采購周期、采購價格,甚至是當前市場的供貨量、未來一段時間的行情變化等情況,確定管理側重順序。無論基于哪一層開展管理,核心思路卻大致相當—根據備品備件的消耗數量、支出的成本由大到小進行排列。以此為基礎,可繪制成費用累積分布圖。一般情況下,按照下列原則將備品備件分為三類:A 類,總成本占比率達到70%以上,占各類零部件總量的20%以上;B 類,成本占比在60%~70%之間,占零件總量約10%左右;C 類,需要頻換更換、損壞速率較高的備品備件(不考慮成本占比和具體數量)[2]。
除了ABC 分類管理方法之外,對于LNG 企業來說,最實用的管理方式為基于備品備件消耗需求以及庫存數量的綜合管理方式。實際上,此種方式適用于絕大多數行業,具體情況如下:
(1)在一定程度上借鑒ABC 分類管理方法。所謂的“消耗需求”,其量化具象呈現形式即為占零部件總量的比例。簡單來說,如果備品備件對應的設備在LNG 企業生產流程中具有不可或缺性,脫離該設備便無法正常生產,且庫存數量比例達到一定程度,則表明此種備品備件在管理中的優先級應予以提升。試想,在數以百計、千計甚至萬計的備品中,如果某一種備品的庫存數量極少,則表明其需求量不大,日常消耗速率較小;如果常備數量必須長時間維持“大量”“穩定”,則說明需求量大、日常消耗極其頻繁。因此,基于消耗需求的管理方式實際上可視為對ABC 分類管理法的升級,只是企業將一些自認為更加重要的數據“單列”,根據該項數據制定管理方式。
(2)消耗需求的統計方式體現在庫存顯示信息上。因此,統計及管理人員可根據備件庫存的時間序列,分析對應項的離散特征。比如:經濟訂貨批量、安全庫存量、經濟生產批量等,均可作為重要參考。
2.3.1 備品備件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模型的構建流程
設備及備品備件全壽命周期的所有成本組成為:消耗成本、因各種原因導致停機而造成的損失、不同周期維護成本及臨時檢修成本、設備使用壽命達到上限之后的“退役處理”成本。上述四項成本相加之和即為設備及備品備件全壽命周期成本。其中,消耗成本的計算方式為:將具體的使用次數(可以“年”為單位)與采購成本相乘。其他對應的成本應根據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相關紀錄選擇性納入。
2.3.2 備品備件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
(1)通過上述模型,分析并核算備品備件全壽命周期成本,得出精確的數值。以此數值作為參考標準,結合財務數據、庫存進出情況以及其他相關報表未能直觀體現的影響因素,調整采購方案。換言之,用更加科學的方式保證備品備件的采購及存儲工作處于長期穩定的狀態,避免出現“斷貨”現象。
(2)構建備品備件基本管理數據庫。如:財務報表、庫房管理記錄等均應轉變為數字化顯示方式。此外,如:備件的進出口采購情況、跟蹤使用記錄等均會納入模型分析系統中,經過“核心影響因素”分析,確定管理的優先級,保證重要備品備件的“優先處理”。
(3)基于大數據分析的管理模型成功構建之后,企業還需建立健全備品備件管理制度,提高執行效率。具體而言,采購計劃是否科學、備品抵達后如何驗收、出入庫有何依據、報廢過程需要哪些流程等均需逐漸規范。除此之外,LNG 企業還需組織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其責任意識和思想覺悟,盡量降低人為問題的發生率。
備品備件的管理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企業能否維持穩定運行。如果企業的設備出現故障,而備用的零部件因多種原因無法使用,輕則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重則埋下安全隱患甚至直接造成嚴重事故。對于LNG 企業來說,基于LNG 生產及下游用戶的特殊性,提高對備品備件的管理質量更加重要。但管理不可盲目,只有結合企業自身的經營特點,選擇契合度最高的管理方式,才能從根本上保證管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