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中海油能源發展裝備技術有限公司工業清洗中心,天津 300459)
企業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小到個人工藝作坊,大到跨國集團,其內在機理都是通過勞動使原材料發生價值增值或形成產品,進而根據需求進行流通。這一過程不可避免會發生人有意識的工作行為和材料、半成品、成品的物流周轉。企業存在于社會的各個角落,在與其他組織或個人發生經濟行為中擔負著載體和平臺的角色。企業的各類行為尤其經濟方面會與社會形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方面受到社會各方面的影響和約束,另一方面企業的任何行為也會反作用于社會。因此,企業行為產生的所有責任問題應當也必須由企業承擔主體責任。這其中涉及的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經過了一系列的變革和發展,最終通過法律予以明確,這標志著我國經濟發展由“粗放數量”向“高質量”發生轉變,同時也標志著我國安全生產責任體系發生了本質上的改變和提高。
(1)國家在改革開放發展過程中最初過分強調經濟發展,對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中的企業引導較為模糊。我國自20 世紀90 年代初開展改革開放解放勞動生產力,開展經濟體制創新,奠定了中國30 年經濟高速增長的良好格局。但同時也埋下了安全生產責任導向不清的隱患,各層級經濟體過分關注經濟增長、增速,充分享受國家人口紅利,“以人為本”的國家大政方針被理解成以人為資本,而非以人為根本。
(2)企業領導層管理理念陳舊,更新跟不上形勢,對主體責任認識不足。各種類型經濟體的管理者普遍存在賺錢壓倒一切的觀念,并將安全生產責任事故與賠償金額掛鉤,認為出了事故是運氣不好,賠錢了事,沒有根本從思想上重視,態度上嚴肅以及提升上進行思考。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以往歷史時期的安全生產責任追究力度偏輕,往往大事化小,息事寧人,沒有形成持續改進的動力。
(3)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一直處于持續改進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政策漏洞。我國一直致力于建立完整關于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體系,并一直處于更新提升的過程。但許多企業出業績、快上馬、搞建設的思想往往導致前期分析調研工作、技術研究工作存在不足。新領域經濟建設要突破技術壁壘,沒有參照和借鑒,風險認知不清。導致一些特別重大事故的發生,進而帶動了安全生產立法、立標工作的進程。這是一個應當被牢記和警醒的發展時期。
(4)信息技術不足,警示教育作用得不到普及,借鑒管理無從談起。信息技術的爆炸式發展是近10 年受電子科技發展帶來的直觀變化。以往的信息傳遞不論是電話、報紙、電視媒體都存在一定的制約性,達不到第一時間傳播、不分對象層級關注、傳播載體豐富、評論解讀角度多樣等新的特征??色@得途徑和豐富性不足,不論是政策發布生效還是案例分享就不能起到警示與借鑒的作用,同樣或類似事故就不能得到有效避免。
(5)監督機制不健全,責任追究偏輕。沒有界定管理責任,導致日常管理流程多、審批多、許可多、備案多,可是一旦出現事故造成你推我、我推你的局面。沒有分清主體責任、管理責任和監督責任的內在區別,工作的深入程度得不到保障,工作流于表面,沒有深入到技術層面遏制風險。同時也導致不能深入透徹地落實出現相關事故后的責任追究,以及對“四個不放過”這一處理原則的落實現象。責任追究偏輕、偏軟也就導致企業抓安全生產表面化、形式化和個人化。
2013 年7 月和2016 年1 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方面多次強調并對企業安全生產中安全管理做出新指示新要求,主要體現在企業領導分管責任及黨政共管方面。從國家政策層面將安全生產提升到戰略高度[1]。
2014 年12 月頒布實施《安全生產法》,更是用大量條款規定和詮釋了有關安全生產的新要求,加大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處罰程度。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這一全新理念被明確,必將促進我國各層級、各類型企業重視安全生產,提升安全生產水平。
(1)突出體現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栋踩a法》明確規定了企業及企業負責人對安全生產應承擔和負責。這一理念將“誰主管誰負責、管業務管安全”的要求明確為可執行、可操作的法律條款。在第十八條更是明確企業一把手必須組織建立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保障企業制度建設和安全投入,及時消除隱患,及時如實報告事故,將企業一把手的安全生產行為具體化。
(2)明確要求必須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及相關要求?!栋踩a法》在第十九條提出規定要求,企業必須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并且責任制應當包括各崗位人員的責任以及范圍和考核標準等,同時對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情況實施監督考核機制,確保政策落地,并對企業內部組織和相關人員的職責和地位進行了明確,還在第十八條和第二十五條規定了企業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方面的責任和注意事項。這部分近年來已成為地方政府開展企業檢查重點關注內容,反映了法律法規執行過程正在逐步深化。
(3)突出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和法律懲罰制度。隱患排查治理是企業原有的一項安全工作,新頒布的安全生產法已正式將其升級為明確的法律要求,除了建立健全隱患排查治理制度,還納入政府日常監管范圍。隱患即是事故的管理理念就是在此基礎上被提出和發揚的,反映在政府日常監管工作中的變化就是處罰更加嚴格,由結果事實違法向風險趨勢違法轉化。同時也明確并細化了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相關刑事責任。
3.1.1 “黨政同責”原則
我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國家行政體制在充分體現制度優越性的同時也決定了企業體制,企業必須履行其社會責任,尤其以國企最為明顯,各級黨的領導干部和行政領導干部都必須履行其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責任[2]。
3.1.2 “一崗雙責”原則
企業內部專業分工不應成為落實安全生產責任的壁壘,安全生產工作關系所有人,所以永遠是全員的工作。各崗位人員要做到“履行本崗,不忘安全”的工作職責。
3.1.3 “以崗定責”原則
崗位不同決定了承擔安全生產責任的不同,角色定位必須準確,不能一窩蜂似地胡拍亂拍。崗位安全生產責任清單的編制應基于崗位工作職責,確保安全責任與崗位職責及其崗位安全風險相匹配。
3.1.4 “層層分解”原則
企業建立責任制體系,應當根據企業安全生產具體情況,梳理各部門及所屬單位所涉及業務的生產特點和責任要點。再結合崗位工作職責,將部門及所屬單位安全生產責任要點分解到各崗位。建立起“千斤重擔層傳導,每人身上有指標”的安全生產責任金字塔。
3.1.5 “全員參與”原則
員工是企業基本單元,也是企業管理最小的細胞。各崗位人員應充分參與本崗位安全生產責任清單的編制工作,對制定的本崗位安全責任做到清晰明確。
(1)要準確把握“安全第一”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的真正含義。“安全第一”不僅僅是因為出了生產安全事故會導致企業經營過程受阻,也不僅僅是因為出了安全事故企業主要負責人會受到責任追究。其根本要義是因為一旦發生生產安全事故,人們生命財產會受到損失,尤其是人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脅。生命是無價的。這也是習總書記強調的“安全紅線理論”,什么是紅線?是規矩,是準則,是底線。如果認識不清,企業的主體責任就一定落實不下去,所以必須采取各種手段給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和中高層領導干部洗腦,大家統一思想,夯實落實基礎。
(2)強化“一把手”第一責任制。推進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一把手是關鍵。這里的一把手更多強調的是企業實際管理者,是真正對企業行為產生直接作用的管理者。一把手的行為和習慣就是企業的行為和習慣,上有所好,下必趨之,將安全生產先進典型作為榜樣,則違規行為必然減少。同時,一把手掌握資源,安全生產工作的投入必須得到保證,離不開一把手的支持。
(3)堅持“三個必須”原則的落地?!叭?行業/業務/生產)必須管安全”不能只是口號。以往時期很多企業中的安全管理人員都有一種不可言說的辛酸和委屈,開展專業工作被別人認為是“清閑、沒事兒干”,看到風險隱患指出來被認為是“多事”,查找出隱患落實整改時無人認領,自己找出的隱患“自己改”?!叭齻€必須”原則的提出,為這些情況做了最好定義,企業安全生產到底是誰的事,風險究竟是怎么產生的,整改措施由誰落實一目了然。企業必須通過自身的制度轉化或措施轉化將“三個必須”原則落地。
(4)培養企業安全文化和員工主動擔當意識,夯實基層員工的崗位責任。培養員工安全責任意識是企業落實主體責任的基礎。而培養員工的責任意識受到員工個體文化程度、性格特征、工作環境、工作技能水平差異的影響,沒有可以通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必須從培養習慣入手,養成習慣才能形成文化,形成文化才能影響意識。抓手在于執行,我國大部分企業在制度建設上基本都處于較高水平,而在制度執行方面則多處于較低水平,根源在于執行不利。因此應從培養執行文化入手,簡化制度為規范行為,做到執行到位。
企業落實主體責任的發成歷程充滿艱辛,其中包含著血的教訓。當前我國正處于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關鍵時期,更是處于十四五規劃的關鍵時期,加強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地是適應現代企業發展的需要,更是用實際行動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有力推手。做好企業安全生產工作就是為國家作出的最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