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麗 徐 暢 謝順利
1中原工學院建筑工程學院(450007)2鄭州經貿學院土木建筑學院(450007)
地方應用型高校主要培養實踐動手能力強的復合型應用技術人才。要提高應用型人才的教育質量,歸根到底在于教師。《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指導意見》以提高教師專業素質能力為關鍵提升教師實踐和創新能力。高校青年教師正成長為教師隊伍的主力軍,接受新事物能力強,更容易與學生溝通,能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思想和學習動態。但是由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較弱,青年教師的教學創新能力跟不上地方本科院校的轉型發展。因此開展地方應用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是十分必要的。
1)實踐教學能力欠缺。大部分青年教師沒有企業工作經歷,缺乏實踐工作經驗。青年教師忙于完成校內教學任務,沒有充足的時間到企業參加一線實踐活動。
2)教學工作壓力大。專職專任教師數量偏少,要求教師完成的額定教學工作量較大,須同時承擔多門課程教學,且教師的收入和教學工作量掛鉤。
3)教研科研能力弱。很多地方應用型高校對教研科研工作量要求較低,教師對教科研不夠重視,忽視了申報教科研項目也是一個思考研究和促進專業教學能力提高的過程[1]。
調查了解青年教師的現狀,掌握青年教師的思想與心理動態,以“青年教師自主發展”為主題,討論和學習“職業生涯規劃”,幫助青年教師樹立職業認同感,喚起職業幸福感,增強榮譽感,減小職業壓力,提升師德素養,爭做“四有”好老師,當好“四個引路人”。每年開展“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評選活動,并對其先進事跡進行宣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促進教師全面發展。開設正面管教SEL系列培訓課程,有利于青年教師和學生的溝通交流,有利于培養有責任感、有自主感、有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學生。
突出“重實踐、厚基礎、增靈活、強能力”的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提升青年教師的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一是建立青年教師到校企合作單位學習、交流的制度和機制。我校每年派出約20名青年教師到企事業單位參加實踐鍛煉,學校對派出的青年教師的實踐鍛煉進行全過程跟蹤,學習和交流結束后,開展企業和學校共同對教師實踐結果的考核,根據《“雙師雙能型”教師認定管理辦法》認定通過后授予“雙師雙能型”教師稱號。二是聘請企業的能工巧匠承擔一定教學工作或舉辦專題講座,指導青年教師的實踐教學,提高青年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提高教學質量[1]。三是青年教師利用在理論知識和科研等方面的優勢,與企業合作開展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或為企業開展技術咨詢等服務項目,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和增加經濟效益,實現雙方共贏。
1)增加師資培訓經費。按照按需培訓、學以致用、注重實效的原則,制訂“校本培訓”“短期外出培訓”“青年骨干教師國內培訓”“網絡精品課程培訓”等教師進修學習計劃,鼓勵碩士、博士學位等學歷提升進修。
2)實施新入職青年教師坐班制。坐班時間為一至兩年,坐班期間,青年教師可以承擔實驗員部分工作,可以與其他老師集體備課、批改學生作業、進行理論學習等,可以幫助辦公室主任做好辦公室的教學科研等日常事務管理工作,幫助青年教師快速熟悉學校的規章制度,盡快融入集體生活[3]。
3)建立青年教師導師制。導師以“傳、幫、帶”方式從審閱教案(課件)、隨堂聽課、申報教科研課題、編撰著作或教材、撰寫學術論文、提升專業技能等方面對青年教師開展一對一培養。每位青年老師每學期聽老教師至少2次課,開展青年教師觀摩課活動,幫助青年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能,盡快適應學校轉型后的教學工作需要,逐步站穩講臺、站好講臺、享受講臺。
4)開展教學技能大賽。為進一步落實學校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目標,深化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開展應用型課程說課比賽、多媒體課件比賽等,要求40歲以下的老師必須參加,切實提高青年教師應用型課程的教學能力和水平。
5)鼓勵教師創新,參加學科競賽等。鼓勵教師勇于打破傳統的教與學模式,參與在線課程建設,推廣翻轉課堂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等模式,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駕馭課堂的能力。鼓勵青年教師積極組織各種學科競賽,加強和行業聯系,指導專業學科競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競賽等,鍛煉青年教師的工程能力和實踐能力。即便2020年疫情期間也利用線上會議平臺資源面向師生開展線上學科競賽宣講、動員和培訓[4]。
1)校內外教學督導專家隨機聽課,檢查各項教學資料是否齊全,并進行教學質量評價,督導專家聽課詳細情況和學生教學信息員教學反饋信息匯總后反饋給青年教師,多維度考核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學改革應用情況,青年教師對學校教學評估意見進行總結反思后形成整改報告,交給教師成長發展中心。強化教學質量在績效分配、年度考核、聘期考核、職稱評審等中的比重。
2)學校和院系隨機抽取青年教師理論課和實踐課的存檔資料,檢查任課教師是否嚴格按照命題的規定命題,是否依據專業培養目標和學生實際情況,評卷教師評卷、核分是否準確;要求課程資料存檔規范,教學資料和成績評定及相關支持材料齊全。
3)加強教學管理,規范任課教師日常教學行為,幫助新入職教師盡快適應課堂教學需要,教學評估與教師發展中心每年組織教學督導專家新入職的青年任課教師的教案、PPT課件等教學資料進行了現場檢查評審,重點指出青年教師在教案、講義書寫、教學日歷填寫和多媒體課件制作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4)在教師(實驗)系列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實施辦法中,對學校年度教學質量考核提出具體量化,要求開展改革教學方法,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對指導學生個人或團隊在專業技能競賽取得的成績也有相應的要求,還要考核參與專業建設等的情況。
5)增大青年教師教學改革研究和科研項目的資助力度,激勵青年教師不斷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在企業掛職鍛煉期間給予一定的資助;實施“青年骨干教師資助計劃”,學校每年申報、評審一次,遴選資助10個左右優秀項目,幫助優秀青年骨干教師積極開展教科研工作和學術活動,調動青年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青年教師隊伍快速成長[5-7]。
通過對地方應用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的方法和途徑的不斷探索,鄭州經貿學院50%以上的青年教師被認定為“雙師雙能型”教師,2020屆畢業生對青年教師師資的滿意度達85%,這不僅提升了青年教師的教學創新能力,也有利于學校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