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響東(中石化浙江金華石油分公司,浙江 金華 321000)
當前車輛已經成為人們重要的生活用品,加油站數量持續增加,加油站員工數量也明顯增長。由于加油站日常開支大,如果經營不善,會導致經濟收益和支出成反比,將影響企業的發展。為了轉變這種現狀,必須基于加油站人力資源問題,合理設置崗位,確保員工招聘與培訓的科學性,全面提高人力資源應用效果,以此提升人均平均勞動效率(以下簡稱“人均勞效”)。人均勞效為工作人員平均勞動效率,當銷售額較高,員工數量少時,則人均勞效就越高。人均勞效對員工滿意度、企業利潤及企業發展的影響非常大。
遵循多元化的發展理念,當產業鏈比較復雜且完整時,將會擴大規模化以增強競爭優勢,使加油站經營風險降低。然而在發展中,由于受到上游企業影響,對加油站競爭優勢的制約影響較大,尤其是市場化融合中,業務結構比較復雜,從而形成資本內循環,對企業發展活力造成很大的影響。業務同質化發展,對企業創新造成較大限制。在早期發展中,石油會戰精神成為行業財富,人員統配紅利效果明顯。然而,人員隊伍的持續龐大會逐漸轉化為企業發展的壓力。人均勞效低,企業未發揮出獎金、工資、績效分配機制的效應,將嚴重限制企業的發展。導致此種現象的原因,多是對個體價值稀釋。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必須高度重視對人的管理。經營目的在于擴大企業利益、員工利益,確保全員參與到生產經營中,共同為企業發展創造佳績,以此提升員工的價值感與幸福感。所以,員工的獲得感對工作效率影響非常大。由于加油站人員密集,應注重提升個體效率,有助于改變人均效率。
為了加強服務質量,加油站增加員工數量,認為員工數量與服務品質成正比,能夠相應增加加油站的經濟效益,但是此種思想認知比較片面化。員工數量增加,盡管解決了服務問題,但是加油站服務效率提升,縮短客戶等待時間,才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優質化的服務。然而,加油站經營期間會暴露較多問題,例如員工數量多,崗位分配不合理,導致員工排班不合理,相應加劇了人力資源浪費,也會增加加油站管理難度。
長期依賴,加油站進行員工績效考核時,一般只是考核銷售量,例如商品、油品銷售量,沒有納入人均勞效,致使績效考核不能為加油站提供管理依據,現實意義不強。此外,加油站編制員工核算薪酬時,一般會摒除便利店主管、發卡員,上述崗位需要單獨計算,對人均勞效統計影響非常大,還會對班組良性競爭產生影響,不利于班組內部合作。員工工作積極性不高,相應影響服務品質,削弱加油站競爭力。
盡管加油站實行全天候營業制,然而早7點至晚21點為營業銷售高峰期,其他時間段的客流量不多,因此銷售額也較低。在高峰時間段以外,如果還是按照滿員編制方式排班,將會加大人員浪費,降低人均勞效。另外,加油站夜間值班人員勞動強度相對較大,卻沒有提升薪酬水平,從而導致員工出現不滿情緒。所以應按照加油站客流量,確保排班統籌合理。
為了全面提升加油站人均勞效,必須轉變用工理念,對用工數量進行控制,合理利用人力資源。根據加油站規模和員工數量制定相適應的管理措施,優化加油站人員結構,同時加強加油站內部運營管理,全面提升管理的實效性與經濟性。管理人員要注重各部門的協調與指揮,處理好員工的矛盾等問題,以此加強員工的向心力與凝聚力。此外,加油站還需要定期向員工普及降本增效的理念,使員工了解提升人均勞效的價值所在,以全方位促進提升員工工作效率,并減少員工數量,以此提升人均勞效水平。
在薪酬考核中,需要調整加油站、片區、零售部分考核指標,增加人均零售量指標,同時賦予考核權重。通過此種方式,不僅會對零售量進行考核,還能夠對用工進行考核。按照企業零售目標任務、用工數量控制,可以確定加油站、片區人均零售量,將其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汽油和柴油按照噸油標準計提,比人均零售量低,需要同比例減少噸油標準。積極鼓勵加油站內部挖掘,減少用工量,實行裁人不減薪的辦法。加油站還應當引導便利店營業員、發卡員兼職其他崗位。優化崗位之后,可以將節省工資發放給員工,以此提升員工收入水平[1]。
優化整合加油站崗位與人員設置:設置站經理。將加油員與綜合崗融合在一起,實行一崗多職制:站經理主要負責開發客戶、日常管理;綜合崗負責商品、油品銷售量統計,同時編制財務報表,管理日常開支與票據;加油員負責銷售和充值物品、加油操作等。
通過此種崗位設置,可以加強員工的相互合作,解決了員工之間的矛盾,加強了員工之間的情誼。科學設置崗位,可以使加油站處于正常經營與管理狀態,同時提升加油站服務水平。
按照加油站區域內客流量對營業時間進行調整。如果夜間客流量少,可以暫停營業,只需滿足客流高峰時期營業狀態即可。加油站員工應當實行倒班制度,通常為二班、三班倒,不同班組薪酬與績效相連接,以此加強員工之間的內部競爭。針對同班組人員,高峰時段可以全員加班,在低峰時段可以調班休息,確保加油站員工每月休息時間達到10天,人均勞動時間小于每月160小時[2]。
加油站為高危行業,對員工素質、技能要求非常高,應當定期組織員工參與技能培訓,確保掌握加油站基礎設備的應用。同時,可以熟悉加油操作流程,靈活處理加油中的問題。在崗人員定期參與考核,只有考核結果合格,才可以頒發證書,所有員工必須持證上崗。針對工作表現優異的員工,需要提供內部晉升機會,以此促進員工職業發展,全心投入到加油站工作中。要注重員工隊伍結構優化,全面提升技能素養,以保障勞動生產率提升。通過提升人均勞效,可以妥善處理加油站改革與發展的關系,增加營業收入,提升市場占有率,為加油站經營管理提供制度保障[3]。
針對造成人均勞效低下的原因,提出以下建議:第一,技能與崗位不適配。為了充分發揮崗位職能與效率,實現理想化管理效果,應當采用轉崗、培訓等方式。要正確識別技能與崗位不匹配現象,全面減少人力資源浪費;管理人員加強責任心,可以科學用人到崗,降低技能與崗位不匹配現象。當發現此種問題時,應及時采取措施予以處理,不僅可以提升人均勞效,還可以加強員工負責制。第二,技能不端。針對該類問題需要通過思想引導、績效分配等方式加以解決。當員工具備能力,但是工作態度不認真,將會對加油站發展造成極大不良影響,不僅會使工作效率降低,還會引發短板效應。為了處理好此類問題,管理部門必須注重考核兌現,基于事業價值、崗位價值宣傳,引導員工轉變思想。第三,針對有能力,但是工作抱怨比較多的員工,必須為員工規劃職業發展,提供價值考核機會。價值積分、泰勒制等,均可以作為考核參考。但目前的考核只應用到部門、業務板塊中,無法有效作用于個體考核,致使考核結果不公平,會影響到員工思想與心理。加油站員工缺乏成才通道,無法正確認知價值與能力,主觀意識處于高估值狀態,從而加劇思想波動,對工作影響非常大[4]。
第一,注重加油站安全管控。在加油站建設視頻監控系統,對加油區、油庫、車道進行監控,轉變巡查管理方式,注重遠程監控和異常事件管理,全面加強現場管理效果。第二,合理應用零售管理系統。加油員必須熟悉系統查詢功能,通過平臺實現信息查詢與共享,減少統計、上報任務量。第三,加大宣傳解釋力度,引導消費行為。當加油站調整營業時間之前,應當提前貼出告示或宣傳欄,詳細標注加油站地理位置、營業時間、業務類別等,確保用戶在不同時間就近選擇加油站。加油站員工注重加強服務意識,針對固定用戶與重點用戶應當采用重點宣講方式,告知加油站營業時間,為用戶提供便捷的服務,避免用戶不清楚加油站的營業時間,導致大量用戶流失,降低市場占有率[5]。
綜上所述,加油站人均勞效,對員工利益、加油站發展影響重大,所以必須全面提升人均勞效水平。加油站注重深化改革,制定合理的標準薪酬考核制度;做好崗位配置與優化,控制用工人數;高度重視員工入職與教育培訓,以此落實各項管理措施和辦法,提升加油站人均勞效水平,實現加油站持續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