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佳慧,李書錕,漆江(銅仁學院,貴州 銅仁 554300)
實驗室既是教師和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但也是發生事故概率較高的地方。眾所周知,實驗室往往存在較多的易燃易爆和易制毒等危險化學藥品及高溫高壓機電設備,安全隱患較大。再者部分院校的實驗室建筑較為老舊,缺乏必要的消防設施,這些都易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實驗室潛在的安全隱患不僅威脅著師生的生命安全,同時若發生事故也會在社會上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認真分析實驗室安全教育的現狀,探索適合地方院校發展的安全教育對策,是當前地方院校實驗室面臨的重要任務[1]。
實驗室是學校進行教書育人、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的重要場所。隨著國家和地方對高等教育的持續投入,各地方院校的實驗室建設取得了快速發展,但同時也暴露出更多的安全問題。從近年教育部開展的高校實驗室安全檢查情況反饋來看[1-2],地方院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仍然任重而道遠。在安全教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較為突出的問題:
1.1.1 學校整體安全意識薄弱,師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
由于受到地方院校辦學特點和發展定位的影響,實驗室安全工作雖然已作為各高校的重點工作,但多數地方院校仍把重心放在保障實驗室的正常運轉上,對于實驗室安全教育方面則重視不夠;加之很多院校對教師的晉升考核多側重其教學科研工作,而對實驗室安全指標考核未做強制性要求;此外,學生注重于課程學習,對實驗室安全知識的學習一般僅限于實驗第一課實驗教師的叮囑,久而久之,學校整體安全意識逐漸趨于薄弱。
1.1.2 缺乏專職的實驗室安全管理部門,組織能力薄弱
多數地方院校并未設立實驗室管理的處級部門,更沒有專職負責實驗室安全教育的安全技術科,而是在教務處或保衛處等部門設置了實訓科或實驗中心等科室,負責實驗室有關的一應事務,管理職責寬泛、人員配備不足。地方院校實驗室雖不如省部屬高校實驗室地域寬大、復雜,但實驗室管理工作已逐漸成為一個具有系統工程特征的綜合管理學科,兩三人雖能保障其基本的運轉,但想要出特色、出成效就有難度,尤其是邊緣化的安全教育,則更是無暇顧及組織。
1.1.3 專業技術特長與工作崗位匹配度不高
近年來,地方院校大量引進高層次人才,極大地充實了地方院校的人才隊伍,但從實驗室管理來看,引進者并未過多關注其是否適合實驗室管理及是否愿意從事實驗室管理。加之,由于受職稱評定條件及地方觀念的引導,多數實驗室管理人員不愿評定實驗技術職稱,自然不愿在實驗室管理工作及實驗安全教育方面付諸過多努力,在完成日常工作之余也不愿過多去思考如何才能有成效地開展實驗室安全教育工作。
1.2.1 學校安全教育平臺少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信息化技術逐步成熟。借助于各類信息化平臺的便利,省部屬高校實驗室安全教育得到快速發展。但很多地方院校由于受實驗室運行經費及人員限制,未能引進諸如實驗室安全知識網上學習與考試系統、安全文化月等安全教育平臺,間接導致實驗室安全教育工作的開展效果不盡人意。
1.2.2 專業師資力量薄弱,創新能力有待提高
地方院校多部門管理安全工作現象較普遍,專職安全管理人員數量不足、專業能力不強亦是普遍存在。大多數實驗室管理員由實驗教學教師兼任,導致實驗管理人員的整體管理水平不高、理論水平不強,對于實驗室安全教育培訓缺乏知識儲備。有限的人力僅能保障實驗室的正常運轉,沒有精力或沒有能力組織實驗室開展安全教育活動,如舉辦安全教育講座、活動策劃等,更不用談創新安全教育形式。
1.2.3 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關于實驗室安全教育除教育部、教育廳有明確的文件要求外[3],地方院校在這方面一般沒有過多的強調,缺少明確的監督、獎懲制度,對實驗室安全細節,如:安全教育內容、頻次、形式等,亦多無硬性要求。在人力、物力有限的情況下,各管理部門及實驗室都能積極定期組織開展實驗室安全會議及消防演練等,但對于安全教育知識培訓后師生掌握的效果如何一般無直觀的評價機制,使安全教育培訓逐漸成為了一種“例行公事”。
針對上述地方院校實驗室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地方院校必須充分認識到實驗室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不斷強化安全教育責任意識,提高安全教育頻率,豐富安全教育形式,切實加強院校實驗室安全教育體系建設,構建健康、寬松、安全的實驗環境,推動實驗室安全教育工作良性發展。
安全意識決定安全行為,只有提高安全意識,深刻認識到抓好實驗室安全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將維護校園安全作為學校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才能真正做好實驗室安全教育工作。地方院校還應進一步明確安全教育責任,筆者認為可以考慮采取以下方式:
一是成立實驗室安全領導小組。《教育部科技司關于組織開展2020年度高等學校科研實驗室安全自查自糾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各高校參照《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檢查項目表》對各類實驗室進行安全隱患排查。《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檢查項目表》第一條即“有校級實驗室安全工作領導機構”,可見實驗室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對學校實驗室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成立校級實驗室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能進一步明確校領導及各職能部門的相關責任,并把其責任擺到明面上,時刻提醒,這對推動安全教育工作的開展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2]。
二是各級簽訂實驗室安全責任書。安全責任書可以明確彼此的責任和職責,在做到實驗安全責任到人的同時,也避免彼此之間責任的重疊,從而形成學校各級各部門之間既分工明確同時又緊密合作的安全管理體系。同時,為避免簽訂安全責任書成為走過場,安全領導小組還應該針對責任書中所涉及的各類條款進行跟蹤督查,確保大家各司其職、各盡其職,這樣能達到安全責任層層落實的效果。
加大實驗室的硬件設施經費投入,并將建設符合安全標準的實驗室硬件設施當作安全教育的重要任務。隨著大學的擴招、實驗室的新建或擴建,實驗室信息化管理則更為重要,尤其在安全教育宣傳方面,引進實驗室安全信息系統,包括實驗室準入門禁、安全教育平臺、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等,將大大地節約管理人力,且在實驗室安全教育方面能夠取得顯著效果,師生的安全教育成效也有了量化的指標。其次,有效地利用實驗樓內空間加強實驗室安全文化的建設,加大安全教育的宣傳力度。如可以通過張貼警示語、安全漫畫、安全制度等構建文化墻,或播放實驗室安全小短片等形式,能夠對師生的安全教育能起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效果。
加強實驗室管理人員隊伍建設。一是引進愿意從事實驗室管理工作的教職工,并積極組織他們參加實驗室管理學習,培養安全教育實踐能力,逐步形成一支專業的實驗室管理隊伍,讓安全文化建設逐見成效;二是采取績效考評、獎懲措施,使實驗管理人員能夠安心堅守崗位,并積極做好實驗室安全教育宣傳工作。
科學有效的實驗室安全課程是加強實驗室安全教育的保障,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有種慣性的神圣感,所以將實驗室安全教育課程納入人才培養計劃是很有必要的。建議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考慮:一是開設全校性實驗室安全教育通識課程,如《大學實驗室安全基礎》選修課,以一課多師的形式,分模塊講授實驗室安全基礎知識。二是二級學院根據專業的差異性,開設化學類、生物類、物電類等實驗室安全教育專業必修課程。兼顧理論講解與實操訓練,不僅讓師生可以在課堂上探索實驗室安全的重要性,也可以帶領學生到實驗室感受實驗室安全的現狀并進行事故應急演練,讓學生切身體會到發生安全事故時該如何有效和快捷地自救、他救。
地方院校可以通過信息平臺、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平臺加強實驗室安全宣傳,讓師生可以通過此類平臺進行安全意識和安全能力方面的學習,使網絡學習成為提高學生安全意識的重要途徑。還可以有效地利用學校的宣傳欄、校園廣播等多種渠道在學校范圍內大力宣傳安全教育,形成安全教育的氛圍。具體來說,可以向師生們發放實驗室安全使用手冊,張貼安全教育海報,定期舉辦安全教育專題講座,讓學生欣賞和觀看安全教育宣傳片,定期舉行消防、危化品泄漏等安全演習等,從多方面強化安全教育宣傳[3]。
根據專業的差異性組織實驗管理人員參加專業領域的安全培訓,如生化類可參加危化品安全管理培訓,物電類可參加機電設備安全培訓等等;其次,可以通過舉辦安全文化月開展實驗室安全培訓與專題講座、應急演練、安全知識競賽、實驗室海報設計大賽、海報巡展等活動;三是將實驗室安全融入于師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可以將實驗室安全列入必開展的主題班會,在班會上讓學生討論對實驗室安全的認識、意見或建議等;四是可以開設一些與實驗室安全相關的項目課題、志愿服務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從多個方面構思,不斷創新安全教育形式。
大多數地方院校正處于內涵建設階段,實驗室安全教育及實驗室安全文化建設任重道遠,需要學校各職能部門、二級學院共同協調、配合和廣大師生的通力支持,逐步強化安全責任意識、提高安全教育頻率、創新安全教育形式,并將形式轉化為內生,以保障實驗室安全、有序地開展各類教學、科研及社會服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