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常榮(山東濱化濱陽燃化有限公司,山東 濱州 251800)
建立完善科學的質量管理標準,使企業在產品研發和生產過程中能夠有嚴格的標準體系作為依據,才能為化工企業質量管理創造更好的條件和機會。因此,化工企業質量管理標準化建設就成為企業家和質量管理工作者關心的課題。為了給化工企業的生產運行和質量管理提供更加科學的依據,進一步推動化工產品研發及生產過程的標準化體系建設,不僅僅是化工企業長周期安全穩定運行的基礎,這是也做好化工企業質量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
化工產品種類多樣,生產過程比較復雜,不同產品的生產工藝區別比較大,即便是相同化工產品,在生產工藝上也有很大的差異。同時,化工產品在生產的過程中還具有一定的危險性,無論是生產裝置還是物料,如果在生產的過程中操作和使用不當都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安全事故發生。另外,設備的運行狀況也會對生產過程產生影響,不僅影響產品的質量,也會影響生產過程的安全。所以,從化工企業生產的角度來講,持續動態的生產模式給企業質量管理帶來巨大的挑戰。如果在質量管理當中沒有一個科學完善的質量管理標準化體系作為基礎,有效控制生產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很難保證生產過程中不會出現問題,一旦出現問題勢必會影響質量,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發生安全事故。所以,需要對生產工藝和生產過程進行標準化建設,這是化工企業生產運行和質量管理的本質要求[1]。
標準化建設是工業生產的必然結果,這一點可以從西方發達國家的標準化建設歷程中明顯的看出來,現在我國企業在生產中使用的標準體系,比如ISO 9000質量管理體系就是源于西方發達國家。這一點恰恰說明了化工企業在所處于的安全、環保復雜生產條件下,企業質量管理標準化建設是一種必然趨勢和本質要求。
一方面,大型化工企業集團,借助于自身強大的管理能力,在學習和借鑒化工企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經驗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經營發展狀況,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標準化體系。比如說中國石化在標準化建設上,建立了從石油開采、到煉油全過程的科學合理的技術標準體系,以及與石油生產密切相關的崗位工作標準體系和標準化信息體系。標準化體系的建設為中國石化各項工作的開展,尤其是質量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科學、合理的依據。除此之外,中石油、中海油等其他公司集團,也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標準化體系的制定及修訂工作,其在標準化體系建設上走在了國內前列。
另一方面,中小化工企業在標準化體系建設上呈現出參差不齊的特點,生產經營業績狀況良好的企業,能夠積極學習借鑒其他企業的標準化體系建設經驗,建立和完善了符合自身經營發展需要的標準化體系;但是更多的中小化工企業在標準化體系建設中存在不少的問題,比如說一些企業由于生產設備和技術落后,安全、環保意識不強,無科學正確的戰略發展規劃,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較大的環境污染和破壞,沒有足夠的資金用于污染治理及生產線的升級改造,無序排放、暗放偷排時有發生,既擾亂了正常的產品銷售市場,又造成了極大的環境污染和破壞。
化工生產是一種技術性依賴非常強的生產行業,生產線必須持續不間斷的運行,各生產環節必須保持緊密的聯系,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造成質量事故。而從當前企業標準化體系建設情況來看,所建立的標準化體系并沒有覆蓋生產、銷售的全過程。現有的標準化體系基本上是圍繞產品質量建立起來的,只注重產品檢測指標是否符合國家或企業的相關標準,沒有重視生產過程各個環節的標準化體系建設,而忽略了生產過程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最后當然會影響到標準化體系建設及運行的整體效果。除此之外,在設計和開發標準,生產和交付標準,服務標準等方面也沒有建立與之相對應的標準化體系,這些子體系的建設也是生產經營過程中必須重視的工作,是與企業的質量管理密不可分的。如果不能建立起完善的子系統,也會對產品質量造成不利影響。當然,各個標準之間應該有效地協調起來,彼此之間要形成緊密的聯系,不能出現管理標準與技術標準不配套的情況,這也是一些化工企業在標準化體系建設上結構失衡的重要表現。
在標準化體系建設上,只有走在國際前列,才能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創造良好的條件。一些中小化工企業,在生產技術和檢測等方面不能與國際先進企業接軌,因此標準化體系建設的先進性存在較大缺陷。即便是一些大型化工企業,在標準化體系建設上也存在類似的問題,導致化工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比較低,進入國際市場困難重重。從國際市場發展情況來看,化工產品的標準化體系一直處在不斷變化和提升的過程之中。比如,凡是進入歐盟的化工產品都必須符合REACH標準,而這一標準是不斷發展進步的,要想讓化工產品進入歐盟國家,生產企業在生產標準上必須達到這一標準。所以必須在標準體系建設上時刻關注這一標準的變化,將新的規定融入到標準化體系中,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產品符合歐盟標準,才能進入歐盟市場。但是國內企業在標準化體系建設上很少做到這一點,只有少數一些大型化工企業集團才重視該項工作,這是國內化工企業在標準化體系建設上的一個明顯不足。
國內化工企業在標準化體系建設上,應該充分認識到其在質量管理中的重要性,重視和加強標準化體系建設。一方面,國家應該通過立法的形式,督促中小化工企業根據自身的經營發展狀況,建立符合自身生產經營發展需要的標準化體系,重點針對生產技術、生產過程等重要環節,強化標準化體系建設。在這一過程中化工行業組織應該在標準化體系建設上發揮良好的引導作用,規范企業生產的每一個環節,確保各類不同企業的每一種生產技術,都有明確的標準可以借鑒。另一方面,在技術標準建設上,應該將標準化體系建設與生產技術水平的改進與提升、生產裝備的改進與完善等有效的結合起來。站在標準化體系建設的角度來看,一些先進的化工生產標準化體系,都是建立在先進的生產技術的基礎之上的,如果企業自身的生產設備不符合先進的生產技術標準,標準化體系建設就無從談起,因此先進的生產設備在質量管理上要與先進的標準化體系相適應。借助于生產技術的提升和設備的改造,企業可以建立新的標準化體系,包括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標準化體系以及產品質量的標準化體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利用標準化體系建設為質量管理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2]。
站在企業質量管理的角度來講,質量管理的內容不應局限于產品質量,也包括其他方面的工作制度,比如:產品營銷質量、服務質量等。所以在標準化體系建設的過程中,所制定的標準化體系,不能只針對企業產品生產或研發工作,其他方面的工作也應該被納入標準化體系建設的內容之中,徹底解決化工企業標準化體系建設過程中的不系統問題,增強標準化體系建設的科學性、合理性。在標準化體系建設的過程中,并且要審視現有標準化體系建設中的不足,針對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每一個環節,建立統一標準和要求,如明確產品的設計標準和研發標準,生產交付標準和服務標準等。除此之外,在安全、環保管理工作的標準化建設的方面,也應該引起化工企業的重視,這是因為安全和環保事故已成為化工企業的不可觸碰的紅線。絕大多數化工企業都在不同程度上產生廢水、廢氣和廢渣等污染物,生產條件常常是高溫高壓,如果不能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環保管理標準體系,企業的安全生產、清潔生產就無法得到保障。另外,在解決標準化體系內部結構失衡問題的基礎上,化工企業在標準化建設的過程中也要重視各類標準之間的銜接性,避免不同標準體系之間不配套的情況出現,彼此之間應該相互協調、相互促進。
化工企業的標準化體系建設的過程中不能只盯著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也不能僅僅學習國內企業的標準化體系建設經驗和成果,還要應該學習和借鑒國外化工企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的經驗,尤其是一些發達國家有關質量管理的相關標準。在學習借鑒的基礎上,始終關注標準化體系建設的最新變化,尤其是發達國家有關質量管理標準的變化,將最新的標準規定融入到自身的標準化體系建設之中,始終保持標準化體系建設的先進性。當然,標準化體系建設對于一個企業來說也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工作,大型化工企業集團在標準化體系建設上有天然的管理資源優勢,中型化工企業在有一定資金投入的情況下,也具備標準化體系的建設能力,而小型化工企業在這方面的能力就可能有所欠缺。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化工行業主管部門可以專門針對不同的化工企業,給出標準化體系建設的樣板,適當兼顧國內及國際的相關質量管理標準化體系,讓小型化工企業的標準化體系建設的過程中可以借鑒行業模板,比較便利的建立起相對先進的質量管理標準化體系。
總之,化工企業在質量管理方面,應該將其與標準化體系建設有效的結合起來,真正將其標準化體系建設作為提高化工企業質量管理能力與水平的重要依據,為企業的發展壯大創造更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