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灌南生態環境監測站,江蘇 連云港 222500)
伴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保主題號召,人們對水資源的治療越來越重視。水資源健康關系到人類的生命安全,水質監測工作要全面的監督水體的污染物和微生物數量,采取先進的監測手段改善水資源系統環境,通過水質檢測系統加大水質檢測的范圍和內容,確保水質管控工作的具體效果。對水資源的監測工作要堅決落實高校規定,完成國家有關部門的法律法規要求,保護水這一不可替代的自然資源。
環境監測實驗室水質檢測質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義:第一個方面,實驗室質量控制主要包括實驗室的內部質量控制和實驗過程的質量控制,實驗室內部的質量控制指的是在水質檢測工作當中,實驗工作人員圍繞著水質檢測的相關標準進行自我控制。控制的結果對水質質量檢測的最終數據有重要的影響,它能夠確保實驗過程安全可靠,免受外界環境的負面因素干擾,提高水質檢測結果的可靠性,也能夠保障實驗室外部質量控制做好基礎部分。實驗室水質檢測質量控制工作要根據各種類型的統計數據綜合分析環境質量的穩定程度,把發生的異常情況和偶然因素、意外情況考慮在內,制定有針對性的解決策略。由此可見,環境監測要從根本上減小誤差出現的概率,對誤差出現的范圍進行控制,提高水質檢測結果的準確程度。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工作是基礎性的工作,也是保障水質檢測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助力。環境檢測實驗室水質的監測工作能為環境保護工程提供科學的數據,工作人員要重視完善數據結果的完整性,提高準確程度。由此可見,環境監測實驗室水質監測工作的開展有不可替代的重要運用。
樣本的采集是實驗室水質檢測的前提環節,在進行水樣收集時一定要選擇合適的容器,包括試管、試劑、玻璃瓶等裝置,做消毒處理,進行清潔殺菌。對于容器的選擇也是重要的步驟,在水樣采集過程中,不同的樣品不能反復使用同一個容器,要注意分類存放,如果某些實驗項目對水樣采集的質量要求比較高,工作人員要采用全新的容器進行儲存,最好是一次性用具,防止交叉污染。樣品采集完成之后,工作人員要對樣品采集的地點、時間等參數進行記錄,保證樣品數據的完整性,在實驗過程中方便信息核實,幫助實驗人員制定正確的實驗方案[1]。樣品采集完成之后,要注意儲存和保護,在運輸存放過程中避免藥品被污染破壞。除此之外,樣品采集完畢到達實驗室之后,工作人員要采取抽樣調查的方式檢測質量是否符合標準,做好交接儲存工作,按照實驗室樣品的保存規范對水樣進行管理。
環境檢測實驗室水樣檢測質量控制要注意選擇合適的檢測方法,不一樣的水質監測方式會帶來不一樣的數據結果,不同方法也有不同的使用范圍。在水質監測之前,工作人員要分析水樣的基體組成部分、大致濃度范圍、酸堿度,對這些基本的信息要做出正確的參數判斷,根據本次水質監測的項目目的、要求,選擇合適的檢測方法。在這里要注意,工作人員可以優先考慮級別比較高的分析方法,按照國家和行業的標準,在保證檢測結果準確性和精細化的前提之下適當的簡化操作程序,節約檢測成本。在方法選擇完畢之后,對監測結果數據的準確性要進行進一步的檢驗,這也是實驗室水質檢測的根本保障之所在[2]。工作人員要使用專業的精密儀器進行水質監測,在儀器使用之前要對其功能進行檢查,保證儀器性能合格正常,能夠安全的投入使用。工作人員要按照實驗室的相關規定對試驗結果得出的數據進行精密地分析,判斷得出的結論是否有誤,查看推斷的數值和檢測的數值之間是否吻合。通常來說,正確的數據結果會有一定的重復性和再現性,它的原理是對事實的規律性重復。
進行水質檢測工作要選擇先進的設備,保障實驗室檢測環境的安全可靠。水質監測工作已經由來已久,工作人員用傳統的水質監測設備也可以完成相應的項目工作,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水質檢測實驗室的條件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此基礎之上工作人員可以利用更加先進的設備提高檢測數據的準確性,比如一定范圍之內的水質情況忽上忽下,呈現不規律的波動。在這樣的情況下,工作人員可以利用帶有自動化功能的先進測試設備得出水質情況的歷史數據,利用數據分析技術進行橫向縱向對比,對一段時間之內的水質情況進行預測,同時也可以發現異常因素。先進的水質檢測設備可以對數據進行自動傳輸,方便工作人員進行遠程操作,判斷水質變化的情況。根據系統分析比對行業標準,讓人們更快地判斷出一段時間之內的水質具體情況,提高了水質檢測的效率,把人力操作轉變為智能化分析,降低了實驗結果的誤差[3]。除了實驗檢測儀器之外,實驗室外部檢測環境也需要控制,首先在實驗室整體環境上需要保持通風和采光良好。實驗室的空調系統最好再用中央空調,減少細菌污染,保持室溫恒定,有利于樣品的存放和實驗儀器的維護,其次要安裝聲控設備,保持水電設施正常使用,把溫度、濕度、水電等能源保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實驗室不同類型的工作區域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防止交叉污染,在實驗結束之后要做好清潔消毒工作,相關設備需要進行定期地維護和調整。
實驗室水質監測質量控制工作結果是否準確,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樣品的質量,而樣品的質量和采樣頻率的合理性是分不開的。對于水質采樣而言,要按照多水期與枯水期進行獨立的采樣,之后再對取得的樣本進行獨立的檢測與分析,根據檢測目標地區不同季節降水量的變化設定合適的水樣采集標準,對于某些情況比較特殊的地區,工作人員可以設置長期的水質觀察點,每個禮拜每個月進行定期的采樣,對樣本進行評測。沒有特殊情況的地區一般來說一次項目只需要完成一次采樣工作就可以了,如果檢測的水質對象是飲用水,那么就要按照更加嚴格的標準進行采樣檢測,在采樣時間之內要進行兩次以上的查驗工作,每個樣本的采集時間要間隔10 d,對多個樣本進行質量的對比,采用加權平均數的方法得出最準確的結果。除此之外,水質樣品的采集還要根據采集地的時間和季節進行考量,如果采樣的時間正處在旱季或洪澇災害頻繁發生的時間,那么這一階段的水質情況波動性太大,并不具有平均代表性[4]。
同樣,樣品的采集地點也需要被考慮進去,如果在河流中采集水樣,要考慮到河流的寬度和長度,上游和下游,根據不同地段的水質情況選擇最具有代表性的水樣,保障在線檢測情況的穩定性。總體來說水質樣品的采樣工作非常重要,一定要按照科學的頻率和方法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水量的收集,提高水質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參考性。
實驗室水質檢測還要保障檢測模式的科學合理,建設較為完善的水質監測體系,加強水資源檢測過程的科學性。如果采用傳統的檢測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水質檢測標準的要求有關,工作人員要采用更加先進的檢測手段和檢測設備,對水質情況做出更加高級的分析,安排更多元化的檢測項目提高數據結果的準確性,對于一些特殊水樣的檢測,實驗室要引進或借用高精度的設備定期進行維護和保養,在檢測階段完成之后,工作人員要提高檢測結果數據分析的能力。
當前,水質檢測數據分析和處理包含了計量、審核、整理三個階段,工作人員在數據計量工作之前要對數據進行分類處理,避免數據信息混亂,結合實驗樣本對原始數據進行測算,還要嚴格控制工作人員的人為操作變量,避免操作失誤導致誤差的發生。在數據測量工作完成之后,工作人員結合數據標準對水質進行客觀的評價,最后要對檢測結果進行分類保存,方便后續查看。
水質質量檢測工作需要檢測人員的直接參與,因此人員的素質對檢測的結果準確性有重要的影響作用,水質分析監測工作需要具有專業操作技術和知識儲備,工作人員一方面要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和操作技能,另外一方面要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耐心,熟練掌握實驗室水質管理工作的相關要求。當前國內環境監測實驗室大多數是第三方機構,為了節約成本,很多實驗室并不注重對工作人員組織的培訓,人員素質良莠不齊,有關工作人員要積極學習水質檢測相關知識,對一些新進入工作崗位的員工要進行統一培訓,教授工作人員掌握水質分析工作步驟,以及相關儀器的使用方法。
綜上所述,環境監測實驗室水質監測的質量控制工作需要對步驟和過程進行精準的控制,還要注意采樣頻率的合理性,建設科學合理的水質監測模式,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提高水質監測工作的整體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