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視頻資源成為各產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基礎,隨著人們精神需求的改變,傳統演播室建設的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人們對視頻內容的需求。文章將圍繞融媒體時代下高效虛擬演播室的建設原則和建設方式,探討虛擬演播室在不同場景下的實際應用。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虛擬演播室;建設與應用
0? 引言
互聯網的興起、信息技術的發展與廣泛普及促進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從競爭逐漸走向融合,而從長遠發展來看,傳統媒體向融媒體方向拓展是必然趨勢,媒體借助大數據、物聯網、虛擬現實等信息技術方式開始向著智能化、數字化方向發展。融媒體虛擬演播室的應用意義在于其在虛實場景的融合、信號源的來源、節目的后期制作等方面有著極大的創新性。
1? 融媒體時代下虛擬演播室的建設內容分析
1.1? 虛擬演播室建設的原則
建設虛擬演播室項目,應該堅持以實用性、可靠性、擴展性為建設原則,從虛擬演播室系統的功能、運行以及配置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首先,遵循實用性原則主要是根據虛擬演播室的功能考慮的,需要建設方根據虛擬演播室建設的目的、虛擬演播室實現的功能等,確立可行的系統功能建設目標。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虛擬演播室系統的類型日益增多,所提供的虛擬演播室系統在功能上和經濟方面有很大的差別。所以,建設人員要根據自身的實際需求和經濟水平,秉持實用性,避免為了求全,盲目追求高檔次的建設標準。其次,從虛擬演播室系統的運行分析,需要遵循可靠性原則。因為虛擬演播室作為視頻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運行是否穩定可靠,各項數據指標是否能夠滿足演播室的實際要求,是虛擬演播室系統運行需要考慮的關鍵因素。最后,從虛擬演播室系統的配置方面分析,需要建設人員遵循擴展性原則[1]。由于虛擬演播室技術還處于發展之中,所以,在虛擬演播室系統配置時,要具有一定的靈活度,切實落實擴展性原則,留有發展和優化的空間。
1.2? 虛擬演播室建設的方式
虛擬演播室借助信息技術實現了進一步發展,廣泛應用于各類建設發展領域,如電視節目制作、遠程教育、校園文化環境建設、綜藝、訪談節目等。虛擬演播室主要有兩種建設方式:第一,虛擬演播室的全新性建設,主要將虛擬演播室的系統設備、燈光、環境進行重新設計與建設[2]。相關人員在進行虛擬演播室的全新性建設時,需要貫徹實用性、可靠性和擴展性的建設原則,結合建設虛擬演播室的目的、功能上真實的需求、項目投入的建設成本、虛擬演播室建設的類型等諸多層面進行綜合考量。第二,虛擬演播室的改造性建設,主要體現在對已存在的演播室進行基礎性改造,結合自身的功能需求,保留需要的部分,并增添新的功能,以此創新建設虛擬演播室。建設人員在對虛擬演播室進行改造性建設時,因為需要在原有演播室基礎上進行改造,所以涉及的情況較為復雜,需要建設人員考慮以下因素,做好充足的準備。首先,初始化定位要便捷;其次,跟蹤要準確,避免前景與背景產生脫節或停頓;再次,渲染要實時,確保生成真實的情境,保障渲染效果;最后,色鍵指標要高,保障人像和物體色彩的清晰和真實程度。
2 ? 虛擬演播技術的應用分析
2.1? 對虛擬人物進行構建
時代的變革與科技的進步,促使虛擬人物形象逐漸受到各大經濟領域的追捧,虛擬技術所展現的科技感、藝術感等受到了公眾的喜愛。對虛擬人物進行構建與設計,主要是借助虛擬技術,塑造虛擬的形象,對人身體各個關節部分進行仿真,然后在計算機的操作與控制下,讓虛擬的人物在行動、身體的控制等方面與人無異,可以自由活動,而且虛擬人物可以在計算機的控制下與現實中的人們進行無障礙交流,這對科技領域、虛擬演播室的創新發展都具有新的意義。從節目播出效果來看,只要熟練運用技術,就可以結合節目需求,制作出更加高級和震撼的視覺效果,增強人們的感官體驗,以此提升電視節目、網絡視頻等媒體平臺的影響力。同時,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開展虛擬人物表演活動,只要在真實人物身體關節上裝上傳感器,通過傳感器將獲取的各項數據信息傳輸到工作站,以此控制所制作的虛擬動畫人物的關節活動,讓虛擬人物能夠完整實時呈現出表演者的肢體動作。此外,通過技術手段,還可以讓虛擬人物與真實人物出現在虛擬場景中,實現相互配合表演、移動、交流等,為視頻節目增添新奇感。
2.2? 系統模型的構建
系統模型的構建主要基于實際場景的拍攝或者在動態環境所拍攝的視頻資源,由于電視節目制作時,畫面主體處于運動的狀態,為了有效解決所拍攝的動態場景出現的虛框問題,相關建設人員可以通過系統建模的方式,消除這種現象。系統建模操作簡單,可以快捷處理問題,所以,為了保障節目質量和播出效果,需要建立規范、系統的建模流程,并且在建模過程中,也需要綜合考量,考慮全面。首先,要確保系統建模的便捷性、可操作性,防止系統建模走向過度復雜的誤區;其次,需要對燈光和參數進行優化處理,相關人員在對燈光參數進行轉化的過程中,可以借助相關軟件,進行與之相匹配的操作,降低參數轉化的難度,實現對數據參數的有效控制;最后,為了確保虛擬演播室系統的畫面幀數呈現高清的效果,可以通過遮罩來阻擋光線的反射作用,利用遮罩的作用呈現出節目畫面的真實性,滿足觀眾的視覺體驗[3]。基于此,系統建模設計需要有嚴格的規劃,如果沒有一套完備的操作和設計規劃流程,就無法保障節目錄制的質量,所以,要明確和規范系統建模的流程,做好節目錄制的相關準備工作。
3 虛擬演播室應用場景
3.1? 在互動直播中的應用
電視直播演播室從傳統的廣電網發展到了電信網、互聯網,實現節目的全媒體采集、制作、發布以及與不同數字終端用戶的交流互動,激發了廣大用戶的參與積極性,同時也改變了傳統電視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等要素,向著全天候、全程化發展,實現了跨領域直播互動、互通、開展多項業務的優勢。例如:戶外記者可以利用手機、攝像機與演播室多方進行實時連接互動,以更加靈活多樣的全網絡分發模式,加強視頻互動的系統功能作用,提升了演播室的直播互動體驗。而且可以進行多信源接入,實現手機互動、多信道導播切換等功能,有效降低運營成本。此外,虛擬演播室與網絡直播結合運用,有效發揮系統功能優勢,不僅可以開展多方直播互動節目,還可以在綜藝節目、高速狀況視頻連線、大型活動或者賽事活動直播等方面進行應用。
3.2? 在電視節目制作中的應用
虛擬技術在電視節目制作中有著很高的應用性和實效性價值。以少兒綜藝類節目制作為例,其內容特點展現出很強的靈活性,所蘊含的知識內容不僅僅是理論上的照本宣科,更重要的是融入趣味性,能夠引起少兒探索的興趣,而且其形式多種多樣。這就需要運用虛擬演播技術對少兒綜藝類節目的畫面進行修飾,結合節目本身的制作需求和節目特點,可以在背景、色彩構成等進行創新思考,利用卡通人物形象和元素,以豐富、絢爛的色彩感,構成充滿童趣的演播室背景,以此提升節目畫面的表現效果,引起少兒對節目的關注。
綜藝類節目對虛擬演播室技術運用較為頻繁,而且隨著近年來綜藝種類和數量日益增多,觀眾對綜藝節目的質量要求,需要利用演播室技術增添電視節目效果,提升畫面整體的豐富度。筆者單位可以為綜藝節目錄制提供良好的場地和演播室資源,而且虛擬演播室跟綜藝演播室導控室可以共用,加上信號實現了互通互融,可以為綜藝節目制作提供多種場地和虛擬技術支持。此外,還有訪談類節目,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空間感,所以對空間的要求較高,需要在受訪者和訪問者之間,營造出和諧舒適的氛圍,并利用虛擬演播技術進行空間遮擋,起到空間裝飾的作用。
4? 結語
綜上所述,了解了融媒體時代下虛擬演播技術對視頻資源、節目制作的重要性,需要加強對新興技術的應用,結合自身的建設需求和需要遵循的建設原則,確立全方位的發展策略,如在虛擬人物構建、系統建模等方面的應用,綜合這些層面,引進智能化信息技術,創新節目呈現形式,提升節目播出效果。本文以電視節目、高校教育教學等對虛擬演播技術的應用分析,呈現了不同領域下的視覺享受效果。
[參考文獻]
[1]楊成柱.融媒體時代虛擬演播技術在電視節目制作中的應用[J].西部廣播電視,2020(11):196-197.
[2]陳利,李潔.融媒體時代高校虛擬演播室的建設與應用[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0(9):89-92.
[3]田冰.融媒體時代移動式虛擬演播室技術在電視節目制作中的應用[J].中國傳媒科技,2018(6):86-87.
(編輯 王雪芬)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efficient virtual studio in the era of financial media
Peng Guoping
(Rong Media Center, Liy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Liyang 213300, China)
Abstract:In the background of financial media era, video resource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various industries. With the change of people’s spiritual needs, the traditional studio construction mode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people’s demand for video content at the present stage.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virtual studios in different scenarios around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 and methods of efficient virtual studios in the era of financial media.
Key words:financial media era; virtual studio;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作者簡介:彭國平(1975— ),男,江蘇溧陽人,工程師,本科;研究方向:融媒體技術,網絡運維,電視播出和演播室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