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英 劉穎 黃海燕


【摘要】目的:探討新生兒高壓氧的護理策略。方法:選取需行高壓氧治療的289例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抽樣法分為兩組,對照組(n=144)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n=145)給予規范護理操作,做好在高壓氧治療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的處理應急預案。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兩組總有效率比較,觀察組為96.6%,高于對照組的80.6%,差異明顯(P<0.05);觀察組新生兒神經行為測定評分表(NABA)、兒童心理測試量表(PQ)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意外事件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掌握好適應癥和禁忌癥,嚴格操作程序,做好不良反應處理預案,對新生兒行高壓氧治療是安全的。
【關鍵詞】新生兒;高壓氧;護理策略;規范護理操作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01-0101-02
新生兒腦病主要是由胎兒宮內窘迫、胎兒宮內缺氧、羊水污染、臍帶繞頸造成的,若無法及時采取措施治療,患兒很可能在以后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小兒腦性癱瘓的癥狀,預后較差。高壓氧療法是新生兒腦病常用治療手段,主要是通過向艙內輸入高壓氧或高壓空氣使艙內形成一個高壓環境,向缺氧機體提供有效、充足的氧以改善腦組織缺氧狀態,避免腦部組織大面積壞死,進而起到修復患兒腦部受損組織的作用[1]。選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新生兒科共收治的289例行高壓氧治療的新生兒,總結護理策略,具體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搜集289例高壓氧治療的新生兒為研究對象,均于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新生兒科收治,將其根據隨機抽樣法分為兩組:對照組(n=144)、觀察組(n=145)。對照組男孩79例、女孩65例;疾病類型:缺血缺氧9例、顱內出血5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64例、支氣管肺發育不良1例、梅毒4例、新生兒窒息16例、新生兒產瘤及頭顱血腫7例、腦膜炎1例、其他37例。觀察組男孩79例、女孩66例,疾病類型:缺血缺氧11例、顱內出血5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64例、支氣管肺發育不良1例、梅毒3例、新生兒窒息15例、新生兒產瘤及頭顱血腫7例、敗血癥1例、其他38例。兩組基線資料對比均保持同質性(P>0.05)。
1.2 治療 常規治療,如營養腦細胞代謝等對癥治療,在此基礎上,應用YLC0.5/1.2型單人嬰幼兒透明氧艙,廠家為武漢海博瑞科技有限公司,在進行治療時,將壓力調整為1.6ATA,時間:50~60min。
1.3 艙前準備工作 ①設備:檢查氧艙各個部分情況,諸如閥門、氧壓表、測氧儀、供氧等部分,查看是否能夠正常運轉,觀察艙門是否有漏氣的情況,有機玻璃是否出現裂紋,電路是否連接妥當,加濕裝置是否保持在70%以上,核對艙內濕度;②氧艙內托盤墊好氧艙專用純棉被墊,以防產生靜電,避免使用絲綢、毛皮、化纖材料等;③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嚴格執行,堅守崗位,不得以任何理由離開,并填寫操作記錄。
1.4 護理 對照組(n=144)采用常規護理,護理人員按照科室規定及遵醫囑執行各項護理措施,包括病情觀察、生命體征監測、家屬宣傳教育稍等。觀察組(n=145)給予規范護理操作,做好在高壓氧治療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的處理應急預案,具體操作如下:
(1)艙前的護理:①臨床觀察:進艙前查看患兒全身皮膚情況,并看臍部有無滲透血及生命體癥的情況,如有腦血、水腫征象,需首先進行控制,待平穩后方可進行高壓氧治療;如存在嚴重的鼻塞、腹瀉、咳嗽等情況,需暫停治療。②治療前,需查看患兒是否涂抹護膚品,如有,需清洗干凈后實施治療,避免油脂發生自燃現象。③更換好尿布,并換上氧艙專用的被服并包好,充分暴露頭部,頭部略高,防止哭鬧,被子松開,蓋住鼻發生意外。④入艙前半小時喂好奶,取右側臥位。⑤留有留置針患兒要固定好,防止脫落并出血。
(2)升壓、穩壓、減壓過程的護理:①升壓和減壓時需要緩慢而均勻,速度一般控制在0.005MPa/minP②穩壓階段采用持續小流量換氣,將排氧和進氧閥都打開,流量5~7L/min,每隔10min進行換氣1次。③病情觀察:艙內壓力可能會使部分患兒發生不是癥狀,因此需密切觀察患兒的呼吸、膚色有無改變及有無尖叫、嘔吐、面肌抽搐等,及時做好減壓、出艙準備。
(3)出艙的護理:①待艙內壓力降低零后,方可出艙,如發現有出汗,需及時給予擦干,做好保暖工作,如衣服潮濕及時更換,查看有無大、小便并更換,避免受涼。及時觀察患兒的生命體征,面色及意識情況。②詳細記錄病情變化及處理措施。③氧艙消毒后通風,避免艙內交叉感染。需注意的是:消毒時,需采用消毒劑擦拭,禁止應用紫外線、酒精等進行消毒。
1.5 觀察指標 ①評價治療效果。評價標準:治療5d內“生理反射、意識、肌張力、驚厥控制”等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視為顯效;治療6~10d內上述癥狀及體征恢復,視為有效;上述標準均未達到這,視為無效,總有效率=1-無效率。②護理前后采用新生兒神經行為測定評分表(NABA)、兒童心理測試量表(PQ)對兩組新生兒神經心理行為進行測評,分數越高說明新生兒越正常。③意外事件發生情況。
1.6 統計學方法 借助統計學軟件SPSS24.0進行假設校驗,計數資料分布用%表達,卡方假設校驗,計量資料分布用x±s表達,t樣本假設校驗,P<0.05設為統計學差異基礎表達。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 神經心理行為評分 兩組護理前NABA評分、PQ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2.3 意外事件發生率 兩組患兒均安全出艙,對照組發生哭鬧、嘔吐分別20例、3例,觀察組分別為19例、3例,此外,兩組均未出現其他不良反應及意外事故。兩組意外事件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分別為0.038、0.163,P值分別為0.845、0.686)。
3 討論
高壓氧是臨床上一種較為常見的治療方式,其能夠提高組織中的氧分壓、氧有效彌散距離,同時還能夠使血液中的氧含量升高,提高血氧分壓,進而改善腦組織的缺氧狀況,促進腦細胞的正常代謝,使得受損的腦細胞能夠早期恢復,改善腦細胞功能。在常規綜合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高壓氧治療,能夠進一步增強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的機體抗氧能力,改善神經功能,進而獲得良好的療效[2]。
護理工作是臨床治療中的重要部分,于提升療效、改善預后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以往常規護理,多是遵照科室規定及醫囑執行護理措施,但并未將所有護理內容統一規范,科室規定中細化內容不明確、醫囑多存在主觀性,以致護理工作沒有規范的細則、內容可以遵循,影響最終護理效果[3]本研究觀察組新生兒高壓氧治療中輔助規范性護理操作,所有護理人員嚴格遵守操作程序和制度,艙前的護理旨在掃除影響高壓氧治療的危險因素;升壓、穩壓、減壓過程的護理核心在于嚴密觀察新生兒病情變化,避免新生兒出現意外或生理不適,影響高壓氧治療順利進行;出艙后的護理重在合理規避誘發不良事件的危險因素,提升護理安全性及改善治療效果。護理后觀察組新生兒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NABA評分、PQ評分明顯提升,提示新生兒高壓氧治療中輔助這一護理模式可有效增強療效及改善預后。另外兩組患兒均安全出艙,除了哭鬧嘔吐外,其他病例未出現不良反應,可見輔助規范性護理操作可提升護理安全性,減緩新生兒生理不適癥狀。
綜上,高壓氧治療中,需嚴格執行操作程序、嚴格遵守操作制度,并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以避免發生并發癥,促進治療的順利進行,其中輔助規范性護理操作具有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池卡,張麗燕.新生兒高壓氧治療中的護理策略[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118-119.
[2]李玉蘭.新生兒高壓氧治療中的護理策略[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6,18(92):276.
[3]陳萍.新生兒高壓氧治療中的護理策略[J].養生保健指南,2019,10(8):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