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鑫
(黔南公路建設養護有限公司,貴州 都勻 558000)
某公路局部產生了不均勻沉降現象,通過對該部位路床的開挖,發現有軟弱層存在,為解決這一問題,根據地質勘察報告決定采用天然砂礫進行換填,對于換填的厚度,設計確定為60~100 cm。
(1)換填材料,天然砂礫要有良好的水穩定性和透水性。
(2)材料使用前要對其進行檢查,不能含有垃圾和雜物。當在排水固結地基中使用時,換填材料的含泥量不能超出3%。
(3)卵石的最大粒徑要控制在墊層設計厚度或虛鋪厚度2/3以內,同時不能超過50 mm。
(1)測量放樣;(2)清表;(3)舊路基開挖;(4)換填材料質量檢驗;(5)換填材料分層攤鋪;(6)灑水;(7)碾壓夯實;(8)找平驗收;(9)養護。
(1)由專業的測量技術人員在施工段實施測量放樣,并由現場技術人員進行機械設備的合理安排,將換填部位開挖干凈,采用人工和機械設備相配合的方法。
(2)對特殊路基段進行的處理應嚴格按照設計圖紙進行,同時,基坑開挖也要按照相應的圖紙進行,將基坑開挖完成后,其底部不能存在雜物和軟土。
(1)換填材料應分層填筑,對于分層的厚度,通常按照15~20 cm控制,在現場可采用樣樁來有效控制。根據不同的實際條件,選擇壓實或者是夯實的方法來處理。在大面積施工中,實際的鋪筑厚度可以達到35 cm,此時可采用壓路機進行碾壓。
(2)砂礫層的底面應處在相同的標高上,如深度有所不同,則應將基土表面開挖成一定坡度的斜坡,每層接茬部位之間的水平方向距離應有0.5~1.0 m的錯開,同時將其壓實或夯實。
(3)在鋪筑天然砂礫的過程中,若發現砂礫成堆或級配相對較大的情況,需要采用人工將其整平,即利用人工對不合格卵石進行開挖,然后填入有良好級配的天然砂礫。
(4)在對鋪筑完成的級配砂礫進行夯實碾壓之前,需要以實際的干濕程度為依據,結合氣候條件,通過灑水確保砂礫含水量處在最佳范圍內,通常要控制在8%~12%范圍內。對于碾壓遍數,需通過專門的現場試驗來確定。碾壓利用壓路機反復進行,論據搭接要達到50 cm以上,對邊緣處進行碾壓時,可使用小型夯實機進行,將落距離控制在40~50 mm范圍內,使壓實度達到96%以上。
(1)在實際的換填施工中應做好逐層找平,做好壓實度的檢查及天然砂礫材料實際含水量,將檢查結果及時通知給監理單位進行報驗,經檢查確認合格后,方可對下一層進行天然砂礫的鋪筑。
(2)將最后一層天然砂礫碾壓或夯實好后,在表面采用拉線的方法找平,使標高始終處在規范允許的范圍內。
考慮到舊路有很多社會車輛通行,故在將一段填筑好后需對其進行封閉,封閉的時間不能少于3 d,期間不允許任何車輛進入,并按照一定的時間間隔進行灑水養護。
(1)在每步施工工序結束后,都要先由施工隊進行自檢,然后由質檢部進行復檢,最后由監理工程師進行終檢,經三檢制確認合格后,方可開始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項目部應安排專人到達現場進行嚴格的控制,同時將試驗得到的結果作為施工指導的主要依據。
(3)對于質檢工程師,應聽取監理人員提出的意見,并組織相關人員嚴格落實。
(4)在任何一道工序施工中,都要做好交底,同時由工程師為整個施工過程提供指導。
(5)當需要在雨季進行施工時,需要在回填區域以內認真做好防排水。
(6)對每層的松鋪厚度進行嚴格控制,使其滿足相關設計與規范提出的要求,同時安排專人在現場進行旁站監督,保證分層厚度與填料質量都達到要求,防止由于填筑厚度不滿足要求導致碾壓不密實或起皮。
(1)在雨季對溝槽進行開挖時,應盡可能減小開挖的長度,并盡可能的加快施工速度。在開挖結束后,應立即清槽與釬探驗槽,經檢驗確認合格后,方可開始天然砂礫材料的換填,以免土基長時間暴露。
(2)雨季施工時要切實加強和氣象部門之間的聯系溝通,及時對施工作業安排進行適當的調整,構建完善的防洪巡查制度,并安排專人嚴格落實。
(3)開槽后產生的邊坡,其坡度不能太大,對于土槽邊坡,應將其鏟平和拍打密實,防止在雨水沖刷作用下產生滑坡或倒塌等現象。
(4)雨季施工中,需在工地準備數量充足的物資與填料,確保施工得以連續。
(5)做好材料儲備,防止雨季施工由于材料短缺而導致停工。
(6)強烈降雨時,應暫時停止填筑,在天晴后對已經完成填筑的部分進行檢測和必要的翻曬處理,確定達到設計要求后,方可恢復施工。
綜上所述,天然級配是一種常用的路基換填材料,通過換填,能保證路基質量,改善技術狀況,解決局部沉降等實際問題。目前,該公路工程的路基換填施工已經順利完成,且經檢查確認其施工質量合格,所用換填施工技術合理可行,值得類似工程參考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