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電工委員會標準化管理局(IEC/SMB)第170次會議通過決議,批準成立由中國提出的電力機器人技術委員會(IEC/TC 129),并將秘書處設在中國。
電力機器人是代替人工對電力設施進行安全巡視、智能運檢、靈活操作、帶電作業的重要技術保障,能夠加強電力設備管理能力,大幅提升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智能化水平。IEC/TC 129的成立,將有效推動中國電力機器人自主創新技術與世界共享,支持構建智能升級和融合創新的智能電網,引領電力企業及上下游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國國家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來源:搜狐網
4月18日全國電磁超材料技術及制品標準化委員會”(以下簡稱“標委會”)年度工作會議在光啟709基地舉行。從會上了解到,中國超材料產業近年來發展迅猛,超材料知識產權以及超材料產業體系建立上領先其他國家。同時,自2013年以來,中國持續推進超材料行業標準化工作,目前已成行業規則制定者。
公開資料顯示,超材料是指一些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備的超常物理性質的人工復合結構或復合材料,突破了傳統的材料設計思想,直接通過材料物理尺度上的有序結構的設計來獲得等效的表觀性能。而這些性能往往是傳統材料望塵莫及的。超材料優異的特性以及革命性應用前景,吸引了全球的關注,成為當前全球最熱門、最受矚目的前沿技術之一。
中國超材料技術研發起步較晚,但在國家大力支持以及各方的努力下,中國超材料產業近年來發展迅猛,由“實驗室研究”成功推進至“產業化應用”,超材料廣泛應用于多個尖端裝備領域。
作為一門新興的深度交叉學科,超材料融合了物理、化學、電磁、集成電路、力學、材料以及裝備制造等相對龐大的技術體系。2013年11月5日,首屆“全國電磁超材料技術及制品標準化委員會”的正式成立,標志著中國超材料進入到標準體系建立時期。2016年,由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起草的《電磁超材料術語》正式實施,成為全球第一份超材料領域的國家標準,同時奠定了中國在超材料技術研究和標準轉化的國際領先地位。
短短幾年時間,標委會取得了跨越式發展,在超材料術語、標識、通用規范等領域均實現了本領域首批國家標準,將一項非標的科學研究領域逐漸轉變成有一定標準規范的行業領域,這也意味著中國在超材料產業化道路上邁進了一大步,已經逐漸成為了規則制定者。
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副院長趙治亞透露,截至2020年底,由標委會負責歸口的國家級標準總數為3項,分別為《電磁超材料術語》《機載超材料天線罩通用規范》和《機載吸波超材料通用規范》,其中后兩項是超材料領域全國首批產品通用規范,并于2020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該系列標準的正式實施,將進一步健全中國超材料標準體系,并為中國超材料產業發展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