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書芹/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農業農村局 071200
經過調查顯示,一些地區保育豬場的仔豬出現腹瀉、食欲不振、脫水消瘦等癥狀,養殖戶采取抗生素治療,但是效果不佳,病情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導致仔豬的死亡率上升。病程持續時間多達15d,一部分患病豬出現脫水嚴重癥狀導致死亡,死亡率為8%。
臨床研究顯示,豬流行性腹瀉病毒能夠感染各個年齡段和品種的豬,一般情況下,潛伏期為3 ~5d。仔豬感染損失最為嚴重,之后是保育豬,而育肥豬感染1 周左右能夠自行康復。仔豬感染豬流行性腹瀉病毒,主要的臨床癥狀為排出淡黃色水樣的稀便,并且伴有特殊的腥臭味。有些患病豬會出現嘔吐、脫水消瘦、眼窩內陷、皮毛粗亂的癥狀。仔豬患病和豬流行性腹瀉的感染癥狀比較相似。
對病死豬進行解剖可以發現腸道出血和腸壁變薄,且在腸道中有沒有消化的食物殘渣,帶有特殊的腥臭味。結合患病的臨床癥狀和用藥情況可以診斷為保育豬感染了豬流行性腹瀉疾病。為了進一步確診,使用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和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的檢測試劑卡進行進一步的確診,檢測步驟如下: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患病豬的糞便,按照檢測試劑卡說明書要求,對所采集的糞便進行豬流行性腹瀉疾病和豬傳染性胃腸炎的鑒別診斷,經過鑒別診斷之后可以出結果,豬流行性腹瀉疾病的試劑卡結果呈現陽性,而豬傳染性胃腸炎試劑卡呈現陰性。
3.1 優化飼料管理手段為減少仔豬流行性腹瀉疾病的發生,需要采取科學的飼養管理措施。首先,如果仔豬患病的話,可以給仔豬喂食含有豬流行性腹瀉疾病抗體的初乳,可以在飼料中添加一定含量的電解多維和補液鹽,目的是防止脫水。其次,采取適當的限制飲食的措施,降低腸胃的負擔。最后,合理控制住豬舍的溫度,減少仔豬扎堆情況的出現,做好日常的清潔和消毒管理工作。
3.2 加強消毒防疫措施為了有效的預防該病的發生,應該加強對圈舍的清潔工作,其是空舍清潔的工作。對感染的病豬進行嚴格的消毒管理,保育豬轉群后需要對豬舍進行徹底的沖洗和消毒處理,還應該檢測消毒的效果,檢驗合格之后才能繼續使用。最后,如果豬舍被感染的話,及時做好隔離措施,防止病毒的傳播和蔓延。最后,做好生物安全措施盡量,減少外部車輛和人員的進入,防止病原菌進入到豬場內。
3.3 科學的用藥為了有效的防止仔豬發生繼發性感染,可以在飼料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粘桿菌素或一定量的電解多維,治療7d 左右可以停藥。一般情況下,仔豬患腹瀉疾病康復之后會出現明顯的呼吸道疾病,可以在飲水或者飼料中加入防治呼吸道疾病的藥物,如復方阿莫西林。
3.4 做好養殖場的免疫預防工作科學的免疫接種能夠有效的減少仔豬發病的概率,為此,應該重視以下幾方面的免疫措施。首先,母豬在分娩之前,可以使用豬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疫苗,也可以使用含有輪狀病毒的三聯活疫苗。其次,仔豬出生之后,可以給每頭仔豬注射一份疫苗,間隔30min 之后再吃初乳,能夠起到很好的免疫效果。此外,仔豬斷奶前7d,可以為其肌肉注射疫苗,免疫時間為半年。最后,在仔豬進入到保育豬舍之前,采取科學的免疫程序來接種豬瘟疫苗豬偽狂犬病疫苗等能夠有效的防止仔豬發生流行性腹瀉,也能夠減少混合感染和繼發感染的可能性,避免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
3.5 做好日常管理措施首先,發病豬及時隔離。一旦養豬場出現疑似病豬的話,必須及時采取隔離措施。其次,如果腹瀉比較嚴重和病情不能夠控制的豬場,在保證隔離措施到位的情況下,采取口服藥物治療的方式,為懷孕母豬進行口服治療,效果比較明顯。最后,做好仔豬保溫工作,采取早期斷奶的措施。在保證圈舍溫度的前提條件下,保證食物易消化、適口性好和營養充足。采取早期斷奶的營養支持療法是減少仔豬流行性腹瀉的重要措施。
仔豬流行性腹瀉嚴重影響養豬業的健康發展,造成比較嚴重的經濟損失。為此,應該充分的認識到仔豬腹瀉的影響,分析該病的臨床癥狀,確定診斷的方式,找出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尤其在發病的初期階段,應該堅持預防為主的選擇,做好前期的消毒工作,對患病仔豬采取隔離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