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青秀/甘肅省臨潭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747500
在最近的這些年,羊黑疫不斷造成羊群的大面積死亡,使得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難以降低。根據相關研究表明,羊黑疫的致病菌可以長期存在土壤中。根據秦奇洪[1]的研究報告表明:羊黑疫病高發地被檢測出土壤中含有大量的b 型諾維氏梭菌的存在,當羊群仔吃到被諾維氏梭菌感染過后的植物或草飼料便會迅速地患上羊黑疫,導致羊發生休克性的死亡,然后大面積的進行傳染感染,造成養羊業的巨大經濟損失。本文主要圍繞著羊黑疫疾病特點,臨床癥狀以及防控措施幾個方面進行綜述。
首先羊黑疫的致病菌種是諾韋氏梭菌,該菌種主要是革蘭氏陽性菌,具有厭氧以及不產生硬膜等特點,該病菌能夠在羊的體內快速繁殖并產生外毒素,導致羊群出現羊黑疫,嚴重降低羊的生產性能。一般多以2 ~4 歲的綿羊進行感染發病,此外該種疾病還能引起牛的感染,因此在飼養過程中需要嚴格做到防止病毒的傳播,造成二次感染。根據實驗表明,當羊食用被諾維氏梭菌感染后的青草和植物后,該菌種形成的芽孢便會快速的從腸胃進入到肝臟之中,形成肝臟吸蟲,導致肝臟氧化。為諾韋氏梭菌提供一個較良好的生存環境,在羊體內產生毒素,使得血液導致毒血癥。有相關研究表明,在動物實驗過程中,豚鼠對于諾維氏梭菌的敏感度最高,當羊感染羊黑疫病之后,在臨床上的癥狀也各不相同,有些羊癥狀較為明顯,表現為走路不穩、共濟失調、厭食、腹痛、呼吸不暢、體溫升高等現象。也有部分羊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表現,前一日采食等表現正常,第二天便在圈舍之中死亡,發病急促。將感染羊黑疫病死的羊送往實驗室進行診斷,解剖發現羊的尸體在很短時間內便會腐爛,在解剖過程中發現靜脈有明顯充血等現象,因此病死羊常常外觀呈黑色,心內膜有較為明顯的出血點,在進行肝臟切片過程中,將患病羊的肝臟切片鏡檢,會發現肝片吸蟲在羊尸體內大量存在,臨床上還會出現胸部皮下組織出現水腫等現象,有黃色的膿水流出,并具有較強的異味。
羊黑疫的發病極快,多數羊的臨床癥狀不明顯,之后便突然死亡。也有部分羊病情可以持續1 ~3d 左右。根據張勛[2]的研究表明:在病羊的體腔達到41℃,體溫升高,病羊口腔以及鼻腔會出現淡黃色液體流出,患病羊的食欲下降,停止反芻,放牧時會出現呼吸不暢困難、容易掉隊、搖頭晃腦、共濟失調、俯臥拒絕運動等現象,病羊在進行解剖過程中,結果顯示大部分羊膽囊皮下靜脈高度出充血、黃色或淡紅色的漿液性滲出物出現。此外,病灶外部充血,心包積液。部分患病羊腎臟表面出血、胃粘膜出血、十二指腸充血等現象。在實驗室診斷法中,通常采用剖檢方法,采取病死羊、肝臟、壞組織進行染色進行進檢。可以發現出諾維氏梭菌單個或多個存在,有部分菌體連成短鏈狀等。
3.1 加強飼養管理,提高其免疫力為了提高所羊的免疫力,可以通過圈舍飼養的方式進行育肥,在飼料中補喂食鹽,可以提高其采食量和飲水,著重照顧妊娠以及哺乳母羊。妊娠和哺乳母羊自身的營養不僅需要維持自身的生長發育還需要照顧好胎兒和幼羊的生長發育,因此他們的免疫力更差。更容易感染上羊黑疫疾病,禁止羊群飲用污水廢水等。在飼料方面拒絕使用霉變腐敗的飼料。在寒冬季節為了防止羊群食用凍霜草、冰草,需要有意識的引導羊群運動,增加羊群的抵抗能力,有效防止疾病的發生。此外還需要定期進行疫苗注射,根據研究表明:常見的疫苗注射有羊腸毒血癥、黑疫、快疫五聯苗。
3.2 對放牧土地進行檢測在放牧過程中,需要對放牧場地合理選擇,放牧前應該優先對放牧場地進行篩選,選取該場地中的土壤、水源青草和植物樣品等需要進行檢測,若土中以及環境中檢測出B 型諾維氏梭菌或其他有害的菌種,應該及時修改放牧計劃,使得羊群遠離危害地點,避免疾病的發病傳播,避免整個羊群受到感染。
3.3 切斷傳播途徑由于羊黑疫屬于烈性傳染性疾病,因此在生產過程中,如果確診羊黑疫的發生需要及時的向當地相關部門報告,立即啟動應急計劃,對與病羊接觸過的羊群進行單獨的進行飼喂。需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和照顧,在確保其健康之后才可以再次投入生產,與其他羊群混合飼養,嚴格禁止將病羊的尸體隨意拋棄,或者投入生產食用,這樣會造成疾病的大面積的傳播。要及時做好無害化處理,此外還需要做好日常環境以及衛生的工作。
3.4 合理引種控制感染源羊場應該采用枝繁枝治愈的飼養方式,這樣能夠有效的降低生產過程中嚴重的風險。在尹總前需要對當地所飼養進行相關了解,確保沒有該類疾病的發生,才可以放心進行一種在每一個羊場路口應該設有消毒池。對羊群進行有效的保護和治療。
3.5 控制好易感動物對于感染疫病的羊需要進行及時隔離,嚴重情況下要及時撲殺,進行無害化處理,避免造成大規模的感染,發現需要及時處理,不可以抱著僥幸心理,避免因小失大。對于感染癥狀輕微的病羊要及時隔離,放在保育舍進行飼養,細心照顧治療能夠恢復其生產性能,爭取將疫病的影響降到最低。
3.6 改變傳統養殖模式羊黑疫對羊群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嚴重的影響了養殖場的經濟效益。在傳統的放牧模式越來越不適用于現代生產,不夠安全,常有疾病多發,因此為了追求經濟最大化,要選擇將羊群圈舍飼養,這樣即可以降低病毒對羊群生產上的危害,又可以增加羊群的生產性能,確保能夠將所飼養的羊養肥養膘。
本文主要從病理及流行特點、臨床診斷和綜合防治措施等幾個方面進行綜述,希望能夠給養羊業的工作人員給出建議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