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禎/陜西省定邊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718699
衣原體目的成員是嚴格的胞內寄生菌,具有獨特的發育周期和獨特的感染形式。衣原體在真核宿主細胞非酸化的細胞質空泡內繁殖。衣原體目包含4 個科,即衣原體科、副衣原體科、西氏衣原體科和沃氏衣原體科。親軟骨沃氏衣原體和副衣原體屬與牛的流產有關。哈特曼新衣原體是一種阿米巴原蟲的內共生體,與貓的眼病有關。目前為止獸醫學和人醫學上最重要衣原體種類都屬于衣原體科。
在衣原體的發育周期中,衣原體感染和繁殖的形式在形態上就有獨特性。細胞外衣原體感染的形式稱為元體,個體微小(200 ~300nm),新陳代謝緩慢,滲透壓穩定。每個元體有常規細菌細胞質膜、周質間隙和含有脂多糖的外膜。周質間隙不含肽聚糖層,元體依賴二硫化物交聯外膜蛋白來達到滲透穩定性。
動物體胃腸道似乎是衣原體感染的常在部位腸感染經常是亞臨床的并且是持續的。衣原體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斷斷續續地通過糞便排出體外。
當被感染的后備母羊流產時,經常能夠使這種細菌感染其他未被感染的羊群。大量的衣原體從感染母羊胎盤和子宮排出物流出。衣原體可以在低溫環境中存活幾天。通常通過攝食發生感染。感染公羊在性傳播中的作用還未確定。母羊在妊娠后期感染通常不會流產,但流產也可能發生在下一次妊娠。在妊娠早期感染會導致本次妊娠發生流產。母羔羊可能在新生兒期感染在第一次妊娠時發生流產。因此,綿羊地方性流產大量突然暴發常發生在引進感染羊群的第2 年。
根據病史、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來考慮某種衣原體感染,比如貓衣原體病和母羊的地方性流產基于病史和臨床癥狀,懷疑由衣原體引起的一種疾病暴發,實驗室確診是可信的。衣原體感染的實驗室診斷技術新發展已有綜述。
4.1 用于微生物分離樣本應保存在適宜的運輸培養基中,如添加犢牛血清、氨芐類抗生素和一種抗真菌劑的蔗糖-磷酸-鹽谷氨酸鹽培養基中。由于衣原體不耐熱,樣本應在4℃下保存。若要長期保存,樣本要在-70℃下凍存。然而,每輪的冷融都會降低貯藏微生物的效價。4.2 顯微鏡直接觀察適用于檢測含有中等數量微生物的涂片或組織切片。來自于流產胎兒器官,患禽衣原體病的肝、脾的涂片或組織切片適于直接檢查。衣原體流產病例的胎盤涂片典型地含有大量微生物。合適的化學染色過程包括改良的抗酸染色法、姬姆薩染色法等。亞甲基藍染色的涂片可以在暗視野顯微鏡下觀察。免疫熒光染色改善了涂片中檢測衣原體元體的靈敏度,但通常不能確定涉及的種類,因為通常用的單克隆抗體是針對衣原體科特異性抗原,比如衣原體的脂多糖。4.3 ELISA 商品化試劑盒已用于沙眼衣原體的診斷。許多試劑盒檢測衣原體脂多糖,這是所有衣原體屬和親衣原體屬常見的。因此,這些試劑盒能被用于檢測兩個屬內所有種的脂多糖。
4.4 幾種血清學技術可用于衣原體抗體的檢測,包括補體結合試驗、ELISA、間接免疫熒光和顯微免疫熒光。雖然補體結合試驗是被最廣泛接受的血清學試驗,但是這種方法費時,且只有中度的敏感性。
綿羊地方性流產以妊娠后期發生流產或早產弱羔羊為特點。流產的羔羊發育良好并且非常新鮮。感染的胎盤母面絨毛小葉壞死,鄰近絨毛小葉間組織水腫,經常伴隨著一種比較臟的粉色子宮分泌物。流產母羊很少表現臨床癥狀,并且以后的繁育力通常為受損害。雖然在十分易感的羊群中,30%以上的動物可能會流產,但通常羊群的發病率為5%~10%。
6.1 衣原體對多種抗生素敏感,可以在暴發期使用。如長效土霉素。然而,抗生素治療不能根除感染,并且治療的母羊可以在分娩過程中散播衣原體。
6.2 減少受感染羊群的傳播機會:隔離所有流產母羊2 ~3 周,移除和銷毀所有胎盤,徹底清潔流產發生的地方并給尚未產羔的母羊服用長效土霉素。
6.3 必須做出決定是接種疫苗還是企圖通過篩選淘汰根除疾病。一種活的減毒疫苗,即化學誘導溫度敏感突變株疫苗是有效的,必須在母羊交配前接種。滅活疫苗也有效,可以用于妊娠動物。接種疫苗動物的流產率和病原菌排出水平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