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啟國 呂乖林/貴州省大方縣農業農村局 551600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群眾愈發重視肉制品的質量,使得對牛肉的需求及質量要求不斷提高。母牛飼養已經成為了我國當前農業發展的主要重要組成部分,其不僅可以提高農業經濟,而且可以促進生態養殖的發展。
1.1 衛生保障在飼養管理中可以通過各方面進行牛場母牛養殖的改良,且可以從衛生保障入手。母牛飼養管理過程中,衛生條件是最基礎的保障,保持養牛場內的衛生環境可以避免滋生病菌,導致母牛出現不良癥狀。同時,為保證母牛的身體健康,需要牛場保持清潔干燥的環境,在此基礎上提高母牛的肉質。值得注意的是,牛場需要做到無污水、無糞便留存、保持通風,避免影響母牛的生長發育。
1.2 營養供給母牛在飼養過程中營養供給十分重要,母牛飼養過程中的飼料可以分為精飼料、粗飼料兩種,其中粗飼料主要用于母牛日常飼養,其中干飼草包括玉米秸稈,新鮮飼草包括苜蓿草等。在繁殖期的母牛需要用精飼料進行飼養,精飼料中包括全價飼料、人工制作飼料等,使母牛孕期的主要營養供給,且不同時期營養供給存在差異,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投放飼料。
1.3 品種改良品種改良是主要的飼養管理技術之一,其可以改善母牛的基因,不斷提高母牛的質量。殖飼養人員通過品種改良可以有效提高母牛的養殖生產水平。在品種改良的過程中應建立配種檔案,將高繁殖率、高質量的配種進行全面記錄,記錄中應包括品種及時間,且低質量配種也需要進行記錄,防止品種改良出現失誤,進而提高牛場養殖的經濟效益。同時,應在品種改良過程中進行對比,選取最為合理的方案,并避免母牛出現近親交配的情況發生。
2.1 建設圈舍在母牛飼養過程中,圈舍的建設尤為重要,在建設前需要進行選址,大型的養殖場圈舍選址需要靠近交通道路,但需要避免建設在主干道附近,遠離城市和村鎮,在避免環境污染的基礎上可以防止常見牛只疾病的出現。同時,母牛養殖場的選址建設需要在具有較緩坡度的地區進行,且地區的排水性能必須要好,土地的地質需要堅實干燥,以此保證炎熱季節牛只可以正常飲水。
2.2 牛群管理牛群出現病害或弱牛時需要尋找出源頭進行處理,保障母牛牛群的健康狀況整體情況的把控,在此基礎上節約飼料成本的投入。同時,母牛養殖中需要結合當地牧場的情況,將母犢牛、育成期母牛及孕期母牛進行分群放牧,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合理的放牧方案,保障牛群均勻發育。
3.1 母牛繁殖飼養管理在母牛繁殖飼養管理過程中需要注意疾病的防控,如母牛在妊娠階段體制較差,容易受到細菌的干擾而患各種疾病。因此,在妊娠階段需要定期為母牛接種疫苗,且需要讓妊娠階段母牛每天適量運動,在此過程中相關的飼養人員需要對母牛定期體檢,了解母牛當前的健康狀況,如發現異常需要及時進行處理。
3.2 母牛妊娠期飼養管理母牛妊娠階段前5 個月,腹中胎兒發育較為緩慢,因此在飼養過程中需要以粗飼料為主,可每隔7d 搭配以此精飼料補充母牛的營養。在母牛妊娠6 ~9 個月之間,胎兒的生長發育速度加快,因此飼料主要為青飼料,配合適量的精飼料,并為奶牛補充適量的礦物質與維生素。同時,母牛應每天喂食2 ~3 次,飼料種類與數量固定后不應隨意更改。而對于第一次生產的母牛,則需要采取保胎措施,避免出現流產的狀況。
3.3 母牛哺乳期飼養管理母牛的哺乳期需要提供充足的營養,飼料中需要包含維生素及礦物質,并定期進行蛋白質共計,以此幫助母牛快速恢復子宮。通常情況下,母牛分娩4 周左右便會出現宮頸外口閉鎖,40d 后將完全恢復,在這期間不得進行配種。母牛產后的70d ~90d 可以進行配種,且此時的配種率較高,實現母牛的1 年1 犢,提高母牛養殖戶的效益。
母牛不同階段可采用不同的飼養管理模式,針對母牛的各個時期都應選擇合理的飼養管理技術,以此提高母牛的質量,保證母牛的身體健康,進而促進母牛養殖業的發展,為農業經濟建設做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