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艷波/云南省紅河州蒙自市鳴鷲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661103
山羊不僅肉質細嫩,同時味道鮮美,因而深受消費者的喜愛。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山羊肉制品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山羊養殖產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與此同時其各種疾病發生概率也逐漸提升。要想提高山羊的養殖質量,就需要對山羊養殖的疾病防治技術進行不斷探索,使山羊養殖產業實現健康發展。
1.1 場址選擇在山羊羊場選址過程中,一方面必須保證其與村莊以及交通要道保持足夠的距離,另一方面需要選擇具備較高地勢、便利交通、充足水電同時向陽的地區。羊場不得過于靠近動物飼養場或者畜產品加工場,需要將適量的花、草、樹木種植于羊場的周圍。
1.2 飼養管理在山羊飼養過程中,需要種植黑麥草等優質牧草,此外為了為山羊提供一個良好的過冬條件,還需在羊場內配備青貯飼料等。需要定期將適量的微量元素、礦物質以及維生素等加入到山羊的日糧當中,避免山羊患有營養代謝性疾病。另外,還可以將適量的電解質以及口服補液鹽等加入到山羊的飲水當中,降低應激反應發生的概率。在夏季,做好羊場內的防暑以及降溫工作,同時有效殺滅蚊、蠅以及鼠等;在冬季,做好相關防寒以及保暖工作,避免羊群受到賊風的侵襲。
1.3 消毒結合羊場實際情況制定一個完善的定期消毒制度,同時對其進行嚴格的落實。在正常情況下,每周需要對羊舍及其周邊環境進行1 次消毒,而在疫病發生期間,需要將每周的消毒次數增加至3 次,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定期更換消毒藥物。
1.4 定期驅蟲在山羊養殖過程中,驅蟲是寄生蟲病防治的重要措施,需要結合當地寄生蟲病的流行情況選擇適宜的驅蟲藥物定期對山羊進行驅蟲工作。通常在發病季節來臨之前進行藥物預防性驅蟲。采用雙甲脒對羊群藥浴以驅除疥螨;同時使用伊維菌素以及丙硫咪唑來驅除線蟲以及絳蟲。在驅蟲工作結束后,需要對山羊的糞便進行及時清理并集中采取堆積發酵方式處理,使其中存在的蟲卵被徹底殺滅滅。
1.5 免疫接種通常情況下,在春季以及秋季山羊猝死病以及羔羊立即等發病率較高,此時需要為山羊接種三聯四防疫苗;另外,在春季還需為山羊接種羊痘疫苗、傳染性胸膜肺炎疫苗等,來避免山羊疾病的發生。
1.6 檢疫監測養殖戶需要定期對山羊監測結核病、布氏桿菌病等,如果全群羊均為陰性,母羊即可正常分娩,接著再進行1 年的觀察,在6 個月以及12 個月時分別開展1 次檢查如果2次結果均為陰性,即可認定為全群無病。一旦發現陽性羊只,必須立即對其撲殺。
1.6.1 引種地檢疫首先,在出售種羊之前,必須向當地畜禽防疫檢疫機構報檢,在接到報檢以后,檢疫單位需要派遣專業獸醫在現場開展檢疫工作,在此過程中必須對各個山羊進行逐頭檢疫。在檢疫工作結束后,確定山羊處于健康狀態,即可為其開具產地檢疫證明。一旦發現患病羊只或者疑似患病羊只,則必須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如果羊只需要運出縣境,需要為其開具運輸檢疫證明。
1.6.2 運輸檢疫在運輸調運羊的過程中,需要對其開展運輸檢疫工作,這一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進行查證驗物。一旦發現病羊,對其立即隔離以防疫病發生傳播。
1.6.3 抵達檢疫在抵達目的地后,還需對羊只開展隔離觀察,嚴禁將原有羊只與引進羊只混在一起。在確保引進羊只無病后,還需對其進行3 周以上的隔離飼養,確保其健康后才可對其混群飼養。
2.1 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為患病羊只每48h 肌肉注射一次0.1mL/kg 體重濃度為30%的氟苯尼考油劑,同時每24h肌肉注射一次0.2mL/kg 體重的濃度為10%的多西環素注射液,連續用藥3 次。
2.2 羊 口 瘡為 病 羊 肌 肉 注 射0.2mL/kg 體重的磺胺二甲嘧啶,同時口服補液鹽,采用龍膽紫或者碘酒對病羊體表的痘疹進行涂擦。如果病羊存在口腔病變,采用濃度為0.1%的高錳酸鉀溶液對病變部位進行沖洗,接著涂擦碘甘油。
2.3 羊痘結合病羊皮膚病變實際情況,采用0.1%高錳酸鉀進行沖洗后,涂抹紫藥水或者碘甘油。為避免羊只出現繼發感染,可以為其每天肌肉注射1 ~2次的80 ~160 萬IU 的青霉素,或者10 ~20mL 濃度為10%的磺胺嘧啶。
2.5 羊傳染性角膜炎采用生理鹽水或者濃度為2%~5%的硼酸水為病羊洗眼,擦干后滴入2%的氫化可的松眼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