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妍
相關數據表明,截止至2020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模已經高達9.40億人,農村網民在其中占據30.4%,即2.85億人。近年來,城鄉數字鴻溝逐漸開始縮小,鄉村振興發展借助于互聯網技術手段,在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中發揮著輿論宣傳、信息交互、電商助農以及線上服務等優勢,促使縣級融媒體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契機。截止2018年年底,我國有縣級行政區2851個,擁有縣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2106個,縣級報紙54家,縣級媒體作為我國傳媒格局中的最末端,不僅覆蓋廣泛的人口,在數量上同時也占據絕對的優勢,以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助力新時代“三農”工作的主線,融合主流媒體平臺使其發揮出重要的作用。
現階段,我國鄉村融媒體發展基礎較為單薄,這對鄉村振興戰略落實形成較大的影響。在新時期發展形勢下,我們應當鞏固中國特色主義思想文化建設,在縣級融媒體建設中融入數字化信息技術,推動我國智慧鄉村的建設與發展。
01
縣級融媒體所遇困境
缺乏深度融合
目前,部分縣級融媒體在融合過程中,主要還是針對簡單的基層媒體進行合并,在人才培養、技術提升以及資金籌備方面呈現出整合力度并不充足的現象,致使縣級融媒體運營發展受到限制。近年來,縣級融媒體開始出現大規模增長的趨勢,也因而存在數量多且質量并不高的情況,自媒體信息非常散亂,降低了融媒體平臺的使用效率,一旦重大突發性事件發生,縣級各類平臺之間難以進行合理統籌協調,致使重要信息無法得到有效的傳播。縣級融媒體大多停留在原有的工作層面上,在大多數情況下被認為只是單純的借助于新媒體技術開設網絡信息平臺,為大眾增設信息公布窗口。縣級融媒體機制的創新并未結合時代發展需求,其運營機制還停留在從自我感覺出發層面,對當代鄉村市場缺乏深度調研,即使擁有新媒體平臺,往往也是將傳統新聞內容轉換到新媒體平臺之中,其傳播效果大幅度降低。
發展相對滯后
從縣級融媒體當前的發展形勢來看,大多以電視臺作為新聞媒體傳播渠道,電視臺作為縣級政府輿論宣傳的重要載體,其內容更多帶有行政色彩并且并未涉及過多市場化概念。與省級電視臺運用情況相比較,縣級融媒體的宣傳內容較窄,主要立足于縣級、鄉級發展內容,對各個層面的受眾缺乏吸引力,再加上資金投入也并不多,其硬件設施投入力度較低,基礎設施也并不完善,基本收入也非常微薄,依賴于廣告的收入對縣級融媒體平臺的運營而言都是非常微薄的。
面對現代高科技信息技術,當代媒體格局正在發生改變,不僅是受眾對象,媒體傳播技術也在發生轉變。黨中央將融媒體發展上升至國家層面,要求我國縣級將融媒體技術發展任務擺在每一位媒體人面前。在新媒體發展形勢下,傳統媒體人若是無法提升輿論應變能力,堅守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那么在面對日益復雜的輿論形勢下,無法堅守自我強烈的真理意識,致使融媒體平臺發展受到限制,也無法服務于鄉村振興發展大局。
02
鄉村振興視域下縣級融媒體創新發展有效路徑
轉變融媒體創新發展理念,建立合理的規章制度
在鄉村振興戰略發展背景下,縣級融媒體中心要著眼于可持續發展需求,立足于鄉鎮基層發展訴求,深入基層調查研究過程中,針對融媒體平臺查漏補缺。首先,堅持以人為本的融媒體新聞傳播發展原則,拉近受眾與新聞報道之間的距離,進而擴大新聞信息的知曉程度以及傳播力度。針對媒介特點,注重融媒體新聞內容的設計,贏得不同層次受眾的喜好,引導受眾自覺參與到新聞媒體事件的互動過程中。采編人員也應結合時事熱點,加強對新聞信息的深入調查與分析,提升自我寫作水平以及寫作技巧。運用不同的寫作手法結合融媒體平臺引發大眾對新聞內容的興趣;其次,建立科學的人才培育發展機制,定期開展從業人員培訓教育,優化考核鐓勵機制,建設一批高素質專業化人才隊伍;再次,縣級融媒體應當對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出臺業務管理制度以及內務管理制度,保證融媒體能夠持續穩定發展。第一,實行項目制,鼓勵員工提出創新項目,通過審評的項目可招募組建項目團隊,另行績效考核機制,增加員工收入,促使更多的員工提出自我創意。第二,形成完善的外宣聯動機制,在保證基本收益的前提下,與上級媒體進行聯合,出臺激勵措施鼓舞員工生產優質外宣產品,組織外宣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和對外交流活動,形成具有專業素養的外宣團隊。第三,加強把關制度建設,在高壓工作環境下,編輯部承擔重大責任,在一般農村農業信息收集下需要由采訪部、項目部與編輯部進行對接,最后經由編輯部向融媒體中心主任報送,把關制度使編輯部和主任都有更多自主空間,對于內容的把控也會更加完善細致。在當前縣級融媒體發展歷程中,我們應當按照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發展要求,不斷探索融媒體特色發展之路。
把握正確的輿論輿情方向,探索縣級融媒體路徑
網絡信息技術發展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動力所在,融媒體傳媒人應當堅守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引領鄉村信息在正確的輿論方向下傳播,秉持負責任的態度,以鄉村振興作為戰略發展的出發點,聚焦農村農業民生發展,引領當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建設,充分發揮融媒體傳播效應,大力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基于融媒體發展的新形勢下,新聞媒體人應當把握更多的專業知識,拓展自我事業,探求新的媒體發展路徑,打破慣性思維加強對融媒體發展模式的創新,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深入人民群眾之中才能夠更好地背負黨和政府所交予的重要戰略任務。江西省縣級融媒體中心基本已經形成新聞+政務+服務的發展模式,具備新聞發布和政務公開基本信息功能外,同時還發揮著舉報監督和網絡問政等形式的建言資政功能和黨建服務功能,做好輿情服務、輿論監督以及輿論引導工作,優化輿論引導方式,傳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好精神文明建設,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因而受到廣大基層民眾的青睞。縣級融媒體為用戶提供了一站式縣級服務平臺,增強了用戶之間的互動連接,深入挖掘該縣的特色文化資源,大力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探索融媒體發展的新領域,加強復合型人才培養
結合融媒體發展現狀來看,我們能夠發現媒體融合存在三個層面的驅動:其是媒體生產力的解放,其二是人的自主性解放,其三為社會效益的提升。網絡時代能夠讓人們更快地接收到各類農村農業信息,從客觀角度來看,信息的載體發生改變,也促使人的自主性得到解放。探索融媒體發展領域,做好具有前瞻性的規劃,加強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是對融媒體發展模式的創新,從而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媒體人需要投身于鄉村振興戰略發展中,首先,運用市場準則在引才渠道上推動周邊融媒體人才發展,對精通“三農”并且長期深入到基層農業建設的融媒體人才應當給予高度重視;其次,建設高水平鄉村信息隊伍,從農民中選拔出一批農業信息代言人,讓融媒體意識形態融入到鄉村振興發展中,進而推動農村地區全面發展;最后,提升融媒體中心人才的媒介素養,改善大眾對新聞媒體傳播思想觀念,提高人才個人素質能力,把握最新、正確的新聞內容,將分散的新聞報道部門整合在一起,打造融媒體中心,進而建設一支有專業素養的融媒體人才隊伍。
結合上文所述,我國縣級融媒體建設基于鄉村振興戰略發展背景下,能夠服務于鄉村振興戰略落實,借助于縣級融媒體發展優勢有效提升融媒體建設質量,加強基層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度,結合地方資源推動鄉村農業經濟發展,引導融媒體平臺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群眾,改善貧困群眾思想觀念,進一步完善鄉村振興自我改造,針對縣級融媒體不足之處精準發力,實現我國縣級融媒體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馬一平、鄉村振興視域下縣級融媒體的創新發展路徑初探【J】,視聽,2021(05):183-184.
【2】周建新,包圓圓.融媒環境下鄉村傳播的功能轉型及其路徑創新【J】.現代出版,2021(01):56-60.
【3】常凌鄉村振興視域下縣級融媒體的創新發展路徑【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9,41(03):99-103.
【4】陳永生,融媒體視域下加強區域文化傳播力創新路徑【J】,新聞世界,2021(05):47-50.
【課題項目:江西科技學院人文社會科學項目“廣電融媒體發展路徑研究一以“贛云融媒體”為例”,課題編號:RW1917】
(作者單位:江西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