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霖
本文以語用學中語用策略的相關理論作為出發點,以少兒節目《智慧樹》的綠泡泡和紅果果的主持話語和主持形式為研究對象,展示本檔少兒節目所表達的內容,分析語言在節目中呈現的形式。希望能對研究其他主持人的主持語言語用策略提供一些借鑒。
在新媒體高速發展的當今時代,各種形式的綜藝節目層出不窮,這就意味著主持人的類型也隨之復雜化和多樣化,而在數量眾多的主持人群體中,只有少部分主持人及其主持的節目可以脫穎而出,且讓觀眾耳目一新,從而確保了節目長期且穩定的收視率。這也充分說明一檔節目是否成功不僅與其策劃團隊有關,更與主持人的個人能力密不可分。通常情況下,主持人在主持節目的時候需要用語言來表情達意,而主持人使用語言的技巧、方式等會直接影響觀眾對節目的接受度,其不僅需要把握節目整體節奏,還要注重不同受眾群體的接受性,而要做到這些,主持人的語言表達就必須精煉準確而情感豐富。鏡頭前主持人面對觀眾時,應做到“目中無人”的境界,但要做到“心中有人”的狀態,這樣才能使主持人的思想感情處于最佳狀態。
以3-6歲少兒為主要受眾的節目《智慧樹》是在2003年開始創辦的,其屬于益智類娛樂節目,該節目針對不同性格、愛好的少兒設置了不同的環節,紅果果和綠泡泡兩位主持人會用適當的方式對孩子們進行引導,能讓其在游戲期間也學習知識,且該節目中還設置了一檔親子游戲節目,該節目能讓家長也參與進去,讓家庭與孩子一起參與,進一步讓家長參與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也讓其體會到孩子成長和學習的快樂。其主持人為耿晨晨(綠泡泡)、陳蘇(紅果果)、人偶演員道哥和小咕咚,主持方式是兩位大人在舞臺正中央主持,小咕咚則是在舞臺斜側方站著與主持人互動。這樣使舞臺更生動活潑,有利于孩子們的視覺效果。和普通的綜藝節目主持人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主持人語言風格更加少兒化和可愛化,且體現在主持過程中,主持人的親和力以及始終把孩子放首位的原則,具有一定的特色,為此本文擬對《智慧樹》節目主持人的語用策略進行研究。
《智慧樹》節目主持人
語言的語用特點
親切幽默的得體性
主持人作為節目中表情達意的“說話人”,其需要在不同語境下采用不同的語言形式,而主持人采用什么語言形式與其與受眾關系、自身知識、年齡等語境要素息息相關。少兒節目主持人的定位需要以節目話題和自身專業素質為標準,例如在《智慧樹》節目中,無論是綠泡泡還是紅果果,其主持時都給人一種親切感,在《果果美食屋》版塊中,紅果果的主持風格很靈活,臉上也總是掛著燦爛的笑容,語言直白又溫和,在教導孩子們知識的同時表現出主持人自身的特點,比如她在主持《果果美食屋》的一期節目中的主持串詞是:“大家都會包粽子嗎?小朋友們快看!這個白白胖胖的是什么呢?對了就是我們可愛的糯米!”一步步引導兒童進行學習,在過程中還會以疑問句來提問孩子們簡單的問題來跟孩子們互動,用驚嘆句來對孩子們進行贊美和鼓舞,其會在適當的情景使用合適的語言來傳達情感,她的語言得體,態度親和,這樣的語言能進一步拉近主持人與孩子們及現場觀眾的距離,讓孩子沉浸在充滿童趣又和諧的舞臺。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紅果果的親和力和主持的趣味性。
簡單直白的情感性
少兒主持人的語言特色決定與孩子溝通的成敗。《智慧樹》節目主持人的語言總是散發出一種獨特的魅力,也總是透著一種對少兒獨有的吸引力,由于少兒的理解力有限,其主持語言通常是直白而情感豐沛的,如綠泡泡的節目主持定位是“同齡型”朋友,其在節目互動中通常用直白的語調變化來表達情感,其主持時語調變化豐富,通常在節目開場時多用升調,而在節目結束之時多使用降調,充分將主持人的情感直白化,同時,其在說話時通常會放緩語速,以更為簡單的語句來表達情感和內容,這主要是因為孩子們正處于語言習得期,兒童對于成熟化的語言接受力低下,所以少兒主持應控制好自己的語言表達,說簡單的語言更有利于和孩子們的溝通。
以“演”助“說”的表達性
由于少兒節目的受眾多是低年齡的少兒,其理解能力相對有限,所以主持人想要準確地將想表達的內容轉達給少兒,不僅需要用到有聲語言,必要時還需要借助面部表情、肢體動作、身體姿勢等體態語言來對語言表達進行完善。比如《智慧樹》欄目中,綠泡泡和紅果果就最常用體態語言來表達快樂、贊同、同意、驚訝等情緒,在節目開頭和小朋友們打招呼時他們雙手揮動表示對孩子們的歡迎;小朋友們回答對問題時他們豎起大拇指表示認可及鼓勵;當小伙伴提出質疑時,他們眼睛瞪大雙手叉腰驚呼到:“哇哦!”而舞臺張力也通過這些肢體語言來顯示。
《智慧樹》少兒主持人
的語言策略分析
表揚策略
少兒節目中的“表揚”要說得更具形象性和模擬性,如:“小可愛們好厲害”等是給小朋友自己鼓勵加油,“我們的小可愛們運動能力也太強了吧”等為集體表揚,在《智慧樹》節目中,綠泡泡就常用表揚策略來與小朋友進行互動,如其在一期節目中表揚小朋友時所說:“大朋友小朋友都要加油!你們是最棒的,爸爸媽媽都在終點等你們,一定要堅持到最后!誰最先到終點給誰獎勵棒棒糖和毛絨玩具噢”。
在《智慧樹》節目中,主持人的表揚策略十分具體,其會指出孩子受表揚的原因,以及表揚后的獎勵。有獎勵的好處使得孩子們更賣力地發揮他們的潛力。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孩子們的積極性還能激發他們潛在的動力。主持人通常會在兒童做任務期間或做完任務后及時給予其貼切的表揚,兒童能將受到的表揚與前面自己的表現結合起來,如此的表揚方式可以更好的給予兒童滿足感,也能進一步激發兒童的內在動力和創造性,從而幫助兒童樹立自信心,提升孩子們的積極性。
重復策略
在《智慧樹》這檔少兒節目中,主持人常用“重復”來起到增強記憶、模仿的作用。就綠泡泡和紅果果兩位主持人來說,一般來說重復為了起到強調作用,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使原本枯燥無味的現場充滿生動性和趣味性。比如綠泡泡在跟小朋友們互動“小兔子”時,其會反復強調小兔子的耳朵長、紅眼睛和愛吃胡蘿卜的特點來加強兒童對小兔子的記憶。主持人應做忠實的聽眾,善于傾聽孩子們的聲音,擺正與孩子們的關系。言談話語,行為舉止都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信任孩子。要掌握兒童心理學,讓知識性、教育性融于趣味性當中。兒童的大腦是簡單記憶的,他們會根據主持人的話語隨時給出反應,這種反應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通常情況下,選擇要使用的語用策略必然要經過許多復雜環節。主持人選擇使用現有的語用策略都是有原因的,而不是隨便選的。但由于少兒節目的特殊性,綠泡泡和紅果果在選擇語用策略時,主要受兒童受眾和自身知識、節目定位影響,從而在主持節目時選擇采用步驟歸納、表揚及重復策略引導節目。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和新媒體的持續發展,國內學者們對語用學的研究也越來越豐富,而從語用學的角度來對新媒體時代的主持人主持語言特點及語用策略進行研究就顯得尤其重要。《智慧樹》作為一款優秀的少兒節目,搭載了少年兒童渴望學習自然,探索自然的奇妙之路。培養小朋友勇于創新、敢于實踐的精神,讓小朋友們在生活中學會動手動腦、細心觀察的好習慣,讓孩子們在濃厚的游戲性體驗中參與到節目中來。
該節目主持人的語言風格有別于成人類綜藝節目主持人的語言,因受眾不同主持人對語言及非語言符號運用得活靈活現。綠泡泡和紅果果在節目中的語言是幽默、充滿童趣的,其在使用語用策略建構主持言語方面,他們總能引導孩子們愉快地參加節目,并將溫暖的話不留痕跡地傳達給孩子們,幫助他們認識世界和學習知識。在體態語方面主持人動作要比普通綜藝節目夸張很多,這樣才能吸引小朋友的注意。讓小朋友們融入節目,釋放天性。這檔節目不斷豐富孩子們的課余生活,讓他們接觸到除課本知識外的大自然有趣的一面。
本文著重論述了《智慧樹》的少兒主持人的語言運用特點及風格,面對少年兒童主持人應具備的道德素養。希望相關探究能為其他少兒節目主持人提高更多借鑒。
參考文獻:
趙夢歆,基于多模態隱喻的綜藝節目主持人副語言研究【J】.今古文創,2020,No.35(35):64-65.
(作者單位:西北大學現代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