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建
在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下,媒體報道中的輿論效果已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發揮著巨大價值,在單位審計工作中也是如此,實踐結果表明,媒體負面報道與審計質量結果之間存有正相關系,即在新聞媒體中有越多關于被審計單位的負面報道,且報道內容的層面越深,則該單位的審計質量就會越高。
媒體負面報道對審計質量的影響
引起監管部門介入
通過種種實踐研究與分析不難發現,雖然新聞媒體這一外部監管單位無法通過負面報道的形式直接影響到企業內部的審計質量,但是經由新聞媒體報道之后,社會公眾與相應監管部門會加大對企業的重視,并會主動介入。一旦新聞媒體對企業進行負面報道,就說明企業中存在不合規行為的可能性越大,相關部門、政府等會立即介入管理。可見媒體負面報道對企業審計質量的影響主要經由監管部門的介入而實現。
對單位聲譽的影響
在新聞媒體對企業審計等各個方面進行負面報道以后,基于聲譽考慮,企業管理層對企業具體情況會產生高度的重視,進一步加強對企業的規范化管理,以贏回社會信任。而這也會對審計工作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比如在聲譽機制的影響之下,企業需要招聘更高級別的審計人員,進行更高層面的審計服務,展示更高信度的審計報告。因此,新聞媒體中對企業的負面報道越多,企業對審計質量的重視程度會越大,企業的審計質量也就會越高。
媒體負面報道對
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
媒體負面報道對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
聲譽因素
新聞媒體為發揮其外部監管能力,會對企業中的不合規事件進行挖掘與披露,各類不合規問題會立即被社會大眾所知悉,責任主體即會采取相應措施。以審計活動而言,審計活動提供的是為企業發展的無形產品,對于需要審計服務的企業而言,在其進行審計事務所挑選時,也會更多關注事務所的聲譽,相對而言,聲譽較高、質量較好的事務所能夠贏得更多企業的青睞,因此,為提高自身聲譽,各事務所也會逐漸提高自身審計質量。同時,對于審計人員本身來說,其提供的審計服務高低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態度,若其提供的審計服務失敗時,新聞媒體會聞訊進行大量負面報道,這不僅會影響到審計人員的職業生涯,還很可能讓其受到法律制裁,考量個人聲譽,審計人員也會主動進行審計服務質量的提升。
信息因素
新聞媒體除具備監管作用之外,還具備信息傳輸的作用,尤其是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信息的接受與獲取,在這一大背景下,新聞媒體行業的發展勢頭明顯越來越足,各類媒體在社會中的活躍表現也極大降低了市場中的不對稱問題。如在審計活動方面,媒體為增加關注度會極盡所能地利用自身優勢向市場傳達一些不被大眾所熟知的內容,這些內容并非全部是審計活動希望對外公示的內容,而在媒體報道的影響下,這些內容就會愈加透明,尤其是在負面報道中,為處理好透明信息對企業的影響,審計單位必須對各類信息進行解釋與改正。從企業角度來看,基于內外部壓力,企業管理者不得不加強對自身行為的約束,重視企業中的審計質量,避免因審計質量不足而造成各類問題發生,隨后企業內部的審計質量會相應提升;從審計事務所來說,在其進行企業的審計工作時會盡可能多地識別負面報道多的企業中的各項資料,觀察其是否確實存在不合理、不合法行為,當事務所審計后的企業出現負面報道之后,審計單位就會結合爆料內容采用更加謹慎的審計程序,由此審計單位的審計質量也會相應提升。從這一方面來看,新聞媒體的負面報道能夠降低社會生產生活中的信息不對稱現象,繼而就會影響到審計質量。
媒體負面新聞報道對
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假設
新聞媒體既不屬于審計單位,也不屬于能夠提供審計服務的事務所,其完全獨立,具有自由發言權利,因而,其在審計工作中具備一定的傳播與監督職能,能夠較好地約束市場行為,進行市場管理監督。一方面,新聞報道能夠解決被審計公司與市場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利于提高各企業中審計信息的透明度,在這一影響之下,企業不得不采取更符合規范的行為進行企業審計管理,審計事務所也會盡可能地避免審計不當,繼而審計質量就會提升。一般來說,媒體的負面報道數量越多,企業的審計質量也就會越好,審計服務效率也就會越高;另一方面,媒體對審計單位經營狀況及服務狀況的關注,也可能引發審計事務所對被爆料單位的關注,事務所中的注冊會計師會結合媒體對企業負面報道的數量與程度進行全面思考,在其審計時就會更有所側重,于是,新聞媒體中的負面報道即可在無形中影響到注冊會計師所提供的審計服務質量。當新聞媒體中負面報道的數量越多,其潛在風險越大時,為避免不利影響,注冊會計師在進行審計時就會投入更多精力,在進行審計結論歸納時也會更加謹慎,以此審計質量自然會有所提升。據此提出假設: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前提下,隨著新聞媒體中負面報道數量的增多,企業的審計質量會隨之提高。
媒體負面新聞報道對
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總結
基于研究與分析,結合理論將新聞媒體負面報道對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總結為:
其一,新聞媒體負面報道數量與審計質量之間存在正相關。新聞媒體中負面報道的數量越多、內容越深,被審計單位中的審計質量會越高,其審計結果會越可信,公司的管理也會越規范。同時,在新聞媒體的監督之下,各審計單位、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工作時會更加嚴謹,提供的審計質量也會更高。這一影響在上市公司中更為明顯,因此,新聞媒體負面報道能夠間接促進審計質量的改善。
其二,新聞負面報道在非國有企業中的影響作用更加明顯。相對于國有企業而言,非國有企業間的競爭更為激烈,在新聞媒體的負面報道之下,企業聲譽與未來持續發展等各個方面均可能受到各種不利影響,因此,為企業的長足發展考量,在遭受負面報道之后,非國有企業中的管理人員會相應提升對企業管理、財務信譽等方面的重視程度,如此即可間聞接提升審計質量。
關于媒體負面報道與審計質量關系影響因素的思考
經過分析,新聞媒體中的負面報道能夠通過設置議程等各種方式影響到審計質量,并且也會約束能夠提供審計服務的會計師事務所與各注冊會計師的各種行為,基于這一特點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會計師事務所是能夠提供審計服務的第三方團體,國家CPA監管部門及其他監察機構等均有必要出臺相關政策,加強對會計事務所及注冊會計師的引導,對于違反規定或觸犯法律的會計師事務所及注冊會計師應該以法律的形式加大懲罰與賠償力度,同時,對此類行為也應當及時進行披露,以此提高注冊會計師及會計師事務所的法律意識,繼而用法律規范提升審計質量。在審計項目中,也可以引入一些優秀專家,以便為審計項目的進行提供專業性的專家建議,繼而用科學的引導實現審計質量的提升。在對事務所資質等進行評級時,可以將事務所的審計工作納入評分項目之中,對于評分較低的事務所,可以適當限制其審計工作的開展,對于出現不良行為的事務所,甚至可以進行點名批評與經濟處罰,以此加強事務所對自身工作的重視,繼而以此提升審計質量。
第二,應對注冊會計師實施聲譽機制,在當前的審計制度中關于個人注冊會計師的懲罰力度并不夠,而事實上,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應當加強對注冊會計師個人的監管與激勵,保證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避免審計合謀問題的發生,以此實現審計質量的提升。在新聞媒體對審計工作進行負面報道時,大眾的關注點多會放在事務所與企業之上,很少會留意到注冊會計師,這些注冊會計師很快就會得到二次就業機會,在犯錯誤成本較低的前提下,這些人員很可能出現再次審計失敗的可能,通過實施對注冊會計師個人的聲譽機制,就能夠將問題與人聯系起來,增加犯錯誤成本,提升審計質量。
第三,當前時代中新聞媒體在資本市場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其在維護市場秩序、提高審計質量方面存在著不容忽視的重要價值與實際意義,為進一步促進審計工作的更好開展,新聞媒體應當加強輿論監督,進行真實客觀的報道,避免因博大眾眼球而出現捏造事實、扭曲問題等行為,以此在不夸大事實、不弄虛作假的前提下,進一步發揮媒體報道在審計質量提升方面的重要影響,用媒體的規范化管理實現審計工作的健康、有序、和諧、高效發展。同時,相關方面也應該加大對新聞媒體的監管力度,提高違規報道的成本代價,改善媒體傳播環境,避免無良負面報道引起的審計混亂,以此在有法可依、有事可據的前提下,實現審計質量的科學提升。
為了從根本上提高審計質量,必須要充分發揮媒體對審計的監督作用,正確認識、分析新聞媒體負面報道在企業審計質量提升方面的影響,以此切實增強媒體監督對審計質量的治理效應。
【課題項目:本文系咸陽師范學院2019年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實務類課程項目化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2019Y044)】
(作者單位:咸陽師范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