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疫苗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都很難取得100%的保護效果,千萬不要把疫苗當作唯一的防疫武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廣東省畜牧獸醫學會理事長廖明呼吁道。
廖明針對國內重大動物疫病頻發的7個原因,結合新修訂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的要求,給出3大策略助力養殖場戶建設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體系。
首先是做到動物為主,聯防聯控。動物防疫工作要以動物為核心,既要保證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又要保障人的身體健康。
其次是預防為主,以生物安全為抓手。在構建防疫體系時要充分發揮養殖企業的防疫主體作用,加強“產學研政”的合作。為此,企業應從兩方面開展工作:①樹品牌。建立“以疫病防控為核心,以產品安全為目的”的全產業鏈可持續發展養殖模式,順應“規模養殖、集中屠宰、冷鏈配送、生鮮上市”的社會需求以及環保、食品安全、公關衛生、飲食習慣改變帶來的影響。在公司的品牌建設中著重強化防疫的地位;②強管理。本著“專業化、規范化、科學化”的原則,著重提升企業的生物安全意識和養殖場生物安全水平,扎扎實實建好無規定動物疫病生物安全隔離區(無疫小區)。
最后是阻傳為主,免疫為輔。廖明認為這里面最重要也是最難做到的就是切斷傳播途徑,想通過單純撲殺感染群體的方法很難做到徹底切斷疫病的傳播流行,所以需要具體做到如下3點:①營造無病原體污染的養殖環境。具體措施包括:加強疫情監測;及時處理染疫畜禽,徹底隔離疫點;減少畜禽長距離移動;限制易感畜禽從動物疫病高風險區向低風險區調運;家禽出售或者運輸畜禽前,經檢驗合格的方可調運;對運輸家禽的車輛在裝載前、卸載后進行清洗、消毒等;②對易感動物實施免疫,有效阻遏疫病傳播。對納入強制免疫計劃的疫苗,應做到應免盡免,對其它疫病,要根據防疫需要制定好免疫計劃,選用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格疫苗,并加強免疫效果的監測;③加強動物交易市場和屠宰場的防疫工作,有效降低這些場所的病原污染率。在活禽交易市場建立“活禽區、屠宰場、配送區、污染物處理區”,對活禽進行代宰、加工,實現“集中屠宰、冷鏈配送、生鮮上市”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