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盼盼 薛景 宋宇
摘要本文基于我國高校管理學教育中存在的不足,結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出管理學教育改革方向:創新教學理念、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發揚傳統優秀管理思想、堅持以學生為核心的教育模式,并給出具體的改革措施,推動我國高校管理學教育高質量可持續性發展。
關鍵詞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管理學教育 以學生為中心 教改思路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0.019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vism
ZHU Panpan[1], XUE Jing[2], SONG Yu[1]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46;[2]Henan Plant Protection and Quarantine Station, Zhengzhou, Henan 450002)
AbstractBased on the shortcomings in management education in my country’s universities,combined with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 this article proposes the direction of management education reform: innovative teaching concepts, strengthen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carrying forward traditional excellent management ideas, and insisting on student-centered education models.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specific reform measures are given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education in my country’s universities.
Keywords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 management education; student-centered; educational reform ideas
0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質量、可持續性蓬勃發展,社會需要更多高水平的管理人才。2020年,全國約22萬人報考MBA,4.2萬人被錄取,每年畢業生約4萬人,而MBA人才每年需求達到9.5萬人。就河南而言,2020年河南省僅有10所高校培養大約1200人MBA畢業學員,而河南企業數約為100萬家,意味著每年每1000家企業才能爭取到1個MBA學員充實崗位。對懂管理的人才需求非常大,我國高校管理學教育也必須跟隨時代潮流不斷開拓進取。本文首先對我國高校目前管理學教育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作出分析,然后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出相應的改進意見。
1高校管理學教育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我國管理學教育事業已經經過了30年的發展,在這期間為社會發展輸送了大量高水平優秀人才,為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同時,在其日益發展壯大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沒有獨立、完善的教學體系,管理實踐活動中存在“唯書本主義”思想,教學內容不夠豐富以及培養理念不足以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等。
1.1教育目標不清晰
清晰、科學的教育目標對于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是培養學生成為社會發展所需的可靠人才的重要保障和推動力。但是,目前,管理學的教學過程中存在教育目標不夠明確,缺乏清晰、完善、科學的培養體系;教師教授方式單一,教學模式和教學目標模糊,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參與自主實踐的積極性不高。而且,管理學教管理學教育過程中因對培養的人才沒有清晰的定位,導致教師教學的松散隨意性,不能有針對性地切實結合社會發展的需求培養可靠的專業人才,不利于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與應用,難以使其具備解決現實社會問題的能力,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阻礙教育事業的可持續性發展。[1]
1.2重理論輕實踐
管理學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需要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高水平人才,但是,受限于單一的教學模式和模糊的教學目標,使得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常常出現以理論教育為主的教學方式,缺少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培養的課程內容,無法培養出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高水平管理專業人才。對此,可以為老師開展有關學習先進教學模式的活動和培訓活動,提高老師的專業水平,拓寬教師的教學模式類型。
1.3案例教學不足
案例教學方法主要通過來自實踐的一系列案例,讓學生對這些案例進行分析思考,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領會,促進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是學生了解以及學習現實世界的一扇窗戶,能夠使其在學習中找尋合適的方法去解決現實世界中所出現的各類實際問題。相對于傳統刻板生硬的教學模式,案例教學方法更加靈活、有趣,能夠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取得事半功半的教學效果。由此可見,案例教學是管理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雖然我國高校管理學教育中案例教學方法運用的不少,但是仍舊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教師對案例教學不重視,對案例教學方法不熟悉,沒有找到科學的教學方式,教學步驟不清晰,教學內容不明確,案例內容與形式不豐富,而且沒有完善的有關案例教學法實施效果的評估體系,導致教師在運用案例教學過程中,無法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無法評估該方法的實際效果,所以實際教學過程中,更多的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案例教學實施較少。
1.4教學形式單一,內容落后
我國高校管理學教育過程中,很多教學內容沒有跟隨時代發展的節奏進行更新,課堂教學中教授的仍舊是傳統的教學內容,單一地以課本教學內容為主,沒有結合實際的社會現狀進行創新。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我國管理學的一些教學內容依賴國外的教材結構和框架進行編寫,偏向于介紹國外的管理學理念,針對我國實際國情狀況以及人文環境的不同進行的差異化教學不足。另一方面,我國高校的管理學專業教師缺乏實踐工作經驗,自身對解決實際問題的管理方法與技巧沒有切身的體會,在教學過程中無法深入培養學生的管理實踐能力,空洞無意義的教學內容無法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嚴重影響其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導致教學效果非常有限。
1.5學習效果評價方式不合理
我國高校管理學教育中所采用的教學效果評價體系不夠完善,只是通過對學生的日常考勤和考試成績去反映學生對這門學科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有可能存在的問題和不懂的地方,這樣的評價方法很難反映學生對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尤其難以真實反映學生們的實際管理能力。不合理的考核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為試卷考試方式主要測試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記憶情況,較少考查學生運用本學科相關知識的實踐動手能力,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重視對相關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思考,以及在實際情況中的具體應用,而只是片面地追求考試之前的臨時突擊性識記,極大程度地降低了管理學的教學效果和教育意義。
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的思想基于認知加工學說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對同樣的知識內容會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這是因為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基于自己原有的經驗基礎上,在特定的情景下,對原來的知識體系進行重新整合、加工和深化,形成新的經驗。雖然客觀知識是一樣的,但是,因為學生原有的知識體系的不同,導致了對同樣的知識的理解以及形成的新知識的內涵出現差異性。(1)社會文化在學習中的作用:維果斯基認為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遵循“最近發展區”理論,注意考慮學生已有的發展水平,在此基礎上,分析通過老師的指引有可能達到的新水平,這兩個水平之間的差距就是“最近發展區”。學習中的認知過程分析:奈瑟認為學生學習過程,首先通過接收到外界事件或者已有經驗刺激時自發產生信息轉化,然后在意識的控制下,基于個體已有信息和個人意愿等綜合作用,形成構建映像,而且,以上兩個過程都是可以通過訓練習得的。(2)學習的激勵制度:皮亞杰認為良好的學習效果是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所以,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發展學生探索新事物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方式,是激勵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思路。
3高校管理學教育改革方向
針對我國高校管理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其教育理念、方式和內容等各個方面都需要全面整改和完善。
3.1創新教學理念
針對我國高校管理學培養理念難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較難培養專業水平高的復合型人才,面臨管理學人才結構性失業的問題,需要將高校管理學理念、內容和教學模式進行開拓創新,在保留傳統優秀教學理念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創新,構建與社會發展需求相契合的管理學培養體系,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促進教育事業高質量可持續性發展。[2]
3.2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針對我國高校管理學教育中專業理論知識涉及面有限,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與記憶,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培養不足,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待提升等問題,需要加強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學習意識,通過實踐教學模式,讓學生理解管理學本質上的作用價值,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所了解到的作用價值合理運用到實踐中,強化其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能力的培養,實現理論與實踐的雙向發展。[3]培養理論知識扎實,同時,實踐動手解決問題能力強的綜合型優秀人才。
3.3發揚傳統優秀管理思想
針對我國高校管理學教育中出現的簡單直接借鑒西方管理學理念、對我國傳統的優秀管理學思想吸收與發揚不足的問題,[4]應該在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在不同環境下,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充分發揮我國優秀的管理思想,實現中西方優秀的管理學理念互相融合,促進我國教育事業地高質量發展。[5]
3.4堅持以學生為核心的教育模式
面對我國高校管理學教學模式單一、片面,簡單的書本內容教學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學習熱情不高,積極性不足等問題,應該堅持“以學生為核心”,教學過程中始終圍繞著培養學生自主能力、提升其學習熱情的教學準則,變革教師教育理念和方式,傳授學生更加全面的學習經驗,提升教學效果。
4高校管理學教育改革措施
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通過對教師教育理念進行革新、實施“個性教育”模式、對教學內容完善補充以及多方參與的實踐教學,推進“以學生為核心”的教育理念的落實。
4.1革新教師教育理念
在傳統優秀的教育理念的基礎上落實“以學生為核心”的教育理念,將單一刻板的理論知識的傳授方式轉變為實踐性的教育方式。將傳統一味的依賴于課本內容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轉變為更加新穎實踐性強的教育模式,從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出發,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學會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結合社會需求對學生進行培養,達到提高學生專業知識水平以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目標。
4.2實施“個性教育”模式
在遵循以培養理論知識扎實、實踐動手能力強為主的培養目標前提下,結合學生性格、學習能力和學生特點等,針對不同學生進行個性化教育。有的學生溝通交際能力強而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能力弱;有的學生熟悉掌握了理論知識,卻缺乏實踐能力的培養。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開展相應的針對性培養,是“個性教育”的具體實施途徑,也是切實推進“以學生為核心”的教育理念落地實施的關鍵所在。
4.3完善補充教學內容
管理學教師以及其他相關主體,需要圍繞“以學生為核心”的教育理念,對教學內容、教材編寫與修訂等方面進行相應的完善補充。結合學生需求進行編寫和修訂,不僅需要考慮到教材編寫是否合理,還要考慮以學生為核心的理念是否得到落實。對于教學輔助設施來說,完善教師的輔助教學相關設施,比如多媒體、社交網絡、信息技術等輔助工具,從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出發,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
4.4多方參與構建實踐教學模式
實踐教學模式不僅僅涉及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方式,而且需要實踐單位的積極參與與支持。其中,尋找合適的教學載體,搭建多元主體參與的實踐教學平臺,開展實踐性的管理學教學活動,是至關重要的。結合學科專業特征,與企事業單位、行政機關和社會組織等之間建立合作關系,借助企事業單位的實踐情景,鼓勵學生參與到培養實踐動手能力的活動中,提升其組織管理能力、交際溝通能力以及風險控制能力等,在這期間使學生對社會現實情況有直觀的認識。通過將理論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更加深入認識到社會現實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案措施,實現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訓與課堂理論知識的學習相互補充,彌補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促進學生在組織、協調和溝通等方面的綜合性提升。
4.5案例分析引起學生共鳴
傳統的教學內容以理論、流派和代表人物介紹等為主,難免顯得枯燥乏味,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豐富教學內容,結合當前學科前沿發展以及社會經濟現狀,對理論與方法進行相應的革新,添加更接近生活、能夠解決當前社會現實問題的教學素材,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起學生共鳴,從而調動其對管理學的學習積極性。以教授需要層次理論為例,考慮到學生的實踐經驗不足,難以體會不同層級的需求對于個體的行為作用,可以從同學們比較熟悉的西游記入手,分析劇中師徒五人的行為特點、追求的不同,引出不同個體的不同需求層次。在此過程中,不僅使學生們對不同層次的需求有感性的認知,而且可以引導其培養高級需求。
5結論
本文針對我國高校管理學教育過程中存在的教育理念不清晰、重理論輕實踐、案例教學不足、教學形式單一、內容落后等問題,結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出要從創新教學理念、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發揚傳統優秀管理思想以及堅持以學生為核心的教育模式四個方面進行管理學教育改革,并提出具體的改革措施。
*通訊作者:宋宇
基金支持: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項目([2018]-JKGHYB-0039);河南省科技廳重點研發與推廣專項(192400410024);河南農業大學科技創新基金(KJCX2019B03);2019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2019SJGLX221);全國農業教指委2019年研究生教育管理重點課題(2019-NYZD-03)
參考文獻
[1]楊少梅,盧建昌.《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 2007(2):379-380.
[2]張琴.雙創教育與管理學教學融合的教學改革探索[J].智庫時代, 2019(34):225-226.
[3]類延村,肖軍飛.“辯論式”課堂:理論與實務雙重教育維度的融合與開拓[J].生活教育,2019(08):60-65.
[4]王硯羽,趙玉平,陳慧.中國管理情境下管理學課程教改與創新[J].教育教學論壇,2020(22):175-176.
[5]劉世明,陳惠紅.基于創新創業教育的管理學通識課教學改革[J].陰山學刊:自然科學版,2018,32(1):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