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芳
摘要本文主要對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參與式教學模式的實踐策略進行分析。通過研究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現狀,分析其課程教學需求,得出在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參與式教學模式的必要性。結果發現,參與式教學能夠提升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效果,增強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目前參與式教學模式的開展方法包括合作學習、案例教學、師生互動和情景模擬。
關鍵詞 中職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參與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0.061
Practice Strategy of Participatory Teaching Mod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U Yanfang
(Wu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Higher school of Automobile & Engineering, Wuxi, Jiangsu 214153)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practical strategies of participatory teaching mod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By study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nd analyzing their teaching needs, it is conclude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introduce participatory teaching mode into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The results show that participatory teaching can improve the overall effect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enhance their 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methods of participatory teaching mode include cooperative learning, case teaching,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and situational simulation.
Keywords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articipatory teaching
0前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我國中職學校較為重視的課程之一,是進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但是結合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學現狀來看,教學方法較為傳統,效果差強人意。為提升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達到培養學生自信心和心理素質的最終目的,可以引入參與式教學模式,對提升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實效有著深遠的意義。
1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學現狀及需求
1.1現狀
我國高校開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已經有著30多年的歷史,在政府相關政策的引導下,心理健康教學發展成為學校的必修課程,這意味著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視程度得到進一步提升。當前在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學的過程中,教材和模式已經規范化發展,課程教材符合教育部要求。雖然心理教育課程發展已經較為成熟,但是在教學模式上仍有所欠缺,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性,決定了其是一個心理體驗、行為訓練和課程教學為一體的課程,就目前實際情況來看,中職健康教育的主要教學方式仍舊是以大班統一教學為主,缺少必要的教學互動,學生在其中沒有參與感,也就缺乏真實的心理體驗,雖然現行教學模式實現了對教學資源的充分利用,能夠幫助中職學生實現心理認知,但是從總體上來說,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學仍舊被看成一門需要考試的傳統課程。[1]
1.2需求
結合上述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學現狀可以看出,目前中職學校將心理教育的重點放在課程教材教學方面,在心理體驗和課程參與方面存在較多不足。對于中職學生來說,他們更希望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實用性較高的課程,以此來幫助他們能夠順利的適應學校過渡階段,解決學習生活中由于心理困擾所產生的各種問題,期待以最簡單的課程方式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學習。[2]中職學生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表明當前中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方法需要得到進一步的改進及優化,將強化心理體驗和課堂交互作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發的重點進行對待,實現傳統教學模式的切實改變。
2參與式教學模式概述
參與式教學模式是當前國內外興起的一種全新教學模式。一般認為參與式教學是一種合作式的教學方法,以學習者為中心,根據學習者的需求和課程安排,選擇直觀靈活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強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幫助學生直觀快速的掌握學習內容,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學習內容的交互體驗,以此在實踐中合理運用知識。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參與式教學模式的最大特點是協作和交互,重視學生參與課程教學的過程,并通過自主建構,促進知識內化,深刻掌握所學知識。
3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參與式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3.1推進“以生為本”教育理念的實現
在21世紀的高等教育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以生為本”理念。參與式教學的合作教育理念,能夠完美的實現“以生為本”,結合教學課程內容,安排合理的教學活動,在活動開展當中,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教師則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思考及探索,符合“以生為本”的現代化教育思想。[3]在教學之前,教師和學生共同就學習計劃等問題進行研究討論,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以小組合作模式為主,開展情境代入、教學模擬、案例教學和小組討論等形式,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當中;課堂之外,教師也可以借助云課堂軟件等先進信息技術,在網絡上實現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無處不在,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3.2構建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
參與式教學過程的實質就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在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和諧平等師生關系的構建非常重要,一般學生在遇到心理問題的時候,不愿意向他們傾訴,更加抵抗教師的詢問,壓抑自己的情緒,從而導致心理健康問題愈發嚴重,而平等融洽師生關系的構建,使教師更多的扮演了“朋友”的角色,能夠更快深入學生內心,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從而給出科學合理的解決建議,及時幫助學生調節不良情緒。以構建平等融洽師生關系的參與式教學能夠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實現,既有利于課堂授課的進行,也有利于日常生活交往,促進中職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3.3實現知識學習和問題解決的良好結合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屬于實踐性較高的課程。學生不僅需要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還需要以理論為指導,解決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心理問題,實現理論實踐結合。參與式教學正是一種理論聯系實踐的教學方法,在開展參與式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除了接受理論知識之外,更多的是積極主動參與實踐體驗,以自身實踐的直觀感受來深入理解理論知識,最終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參與式教學的活動開展方式多種多樣,能滿足不同課程的不同需求,包括演示操作、心理測試、心理咨詢、自信訓練和心理健康情景模擬等,這些活動都能促進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結合。[4]通過想過活動開展,能夠豐富學生的視野,在實際生活學習中遇到類似問題的時候,可以及時想到最佳處理方法,不會在因為缺少實踐經驗而顯得手足無措。
3.4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第一,師生之前的和諧關系,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樂觀開放的心態,提升學生的自信心,不再像以前一樣畏懼課堂,而是偏向于貼近課堂,增強整體心理素質。第二,參與式教學模式中各種形式活動的開展,能夠使枯燥的課堂活躍起來,小組合作模式能夠提升學生的協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活動當中幫助學生形成交往意識,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提升自身心理素質。第三,理論基礎與實踐經驗形式的結合,模擬符合生活實際的情景,學生在情景中能學習到一些關于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方法,通過相關的自信心測試和心理測試,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信心。總的來說,參與式教學模式非常符合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特點,在整體活動中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有效提升學生心理素質,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總體目標。
4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參與式教學模式實踐策略
4.1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指的是圍繞課程開展主題活動,根據主題和學生情況,將主題分為若干模塊,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不一樣的模塊,學生可以圍繞自己所負責的主題模塊開展交流寫作,最終完成主題任務。對于心理健康教育來說,適合開展合作學習的活動有很多,包括心理健康校園調研、心理輔導和團體辯論賽等,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溝通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4.2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也是參與式教學模式中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案例進行有效的結合,對于學生難以理解的抽象理論知識,通過案例生動的展現出來,加深學生對心理教育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布置一個典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案例,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分析,比如設置案例,某大三學生,性格孤僻不愿與人交流,在一次做夢中,夢到班級團支書惡意打罵他,夢醒之后,這位學生就對團支書的印象非常壞,在班級中遇到團支書,就會產生想報復的沖動,雖然他知道之前的只是一場夢,在現實中團支書并沒有對他做出任何惡意舉動,但是每次總是控制不住自己,所以這位學生擔心自己有一天真的會做出什么沖動行為,有時候懷疑自己得了精神病,心理負荷使他難以入睡,生怕再夢到同樣的內容。以此為案例讓學生進行討論,并設置理論分析和策略應對的問題,待學生討論完成之后,讓學生回答先前的問題,總結學生的發言,最終進行理論講解:根據案例進行精神理論分析,以本能論引出自我本身、自我和超我,得出此學生由于夢境產生自我防御機制的問題,最后進行認知評估,尋找合理的解決方法。
4.3師生互動
師生互動是構建平等和諧課堂的主要方法。只有以學生為課堂主體,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才能實現翻轉課堂,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形成良好課堂氛圍。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開展師生互動的方法有很多,其中課堂討論就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之一,結合課堂目標設置問題,針對其中的某一點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觀點進行評價,指出其中的創新之處和不足之處,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夠有效拉近師生關系,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使學生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學會自主思考,敢于提出自身見解和疑惑。[5]總的來說,師生互動對提升學生心理素質有著極大幫助,師生互動方式的開展需視課程而定,從而達到最佳效果。
4.4情境創設
情境創設是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交互的科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創設相關的情境,并將學生帶入到情境當中,讓學生選擇自己想要模擬的角色,根據故事走線,通過模仿角色的神情、行為、語氣,體驗到所模擬角色當時的心理狀態,深入了解產生此心理狀態的原因,尋找到問題所在,而別的同學通過觀察此學生的行為狀態,對他的心理活動進行推測,以故事情節尋找產生此心理問題的原因,并結合實際情況,得出合理的心理問題解決策略。[6]針對中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各種心理問題,比如焦慮癥、自我保護本能、心理恐慌和自殺傾向,都可以用情景創設的方法,進行角色模擬,這樣比直接進行理論傳授的效果要更加明顯突出。
5結束語
參與式教學模式非常適合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針對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現狀,需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入參與式教學模式,以合作學習、案例教學、師生互動和情景模擬等方法,增強參與式教學模式的整體效果,達到提升學生綜合心理素質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周麗玉.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SARAR參與式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鄂州大學學報,2017(24):68.
[2]何志昌.中職生心理健康現狀及教育對策探索[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7(5):91-94.
[3]曾麗華,崔喆,袁仕清,等.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同伴參與式教育模式的理論和實踐研究[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9(2):142-147.
[4]趙彤,曹迪.高校心理健康課程參與式教學有效性的實證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6,13(10):149-151.
[5]馬學果.積極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內涵、分類與特征[J].繼續教育研究,2015(2):89-91.
[6]趙山,李焰.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主渠道教育中國化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17(19):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