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合買提江·胡吉
摘要:班主任在學校教育當中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一個部分,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可以說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著重對當前高中班主任工作中所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現狀進行了調研及分析,然后提出了有效提高班主任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作用的措施,最后構建出了一種能有效促進班主任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操模式。
關鍵詞:班主任;學校教育;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103-01
高中階段班主任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主要是在日常的工作當中,利用心理學的有關理論去幫助學生實現心理素質的提高,以及有效的解決學生在學習和成長當中所遇到的心理問題,進而實現幫助學生塑造良好個性和良好品質的目的。
一、高中班主任工作中所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調研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的衡量標準。筆者通過對有關資料的參閱和總結,將高中生心理健康的衡量標準歸納為下面幾點:
1.智力發展正常。對于高中生來說,正常的智力是其生活、學習最為基本的心理條件,這里的智力指的是要具有中等以上,有正常的感知及思維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從事與高中生年齡匹配的實踐活動。
2.情緒穩定。穩定的情緒對于高中生學習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都是首要的條件,能夠促進學生對生活充滿信心。
3.心理及相應的行為要和高中生的年齡相適應。每個年齡段的人在心理上都有一定的規律和特征,所以其在行為上和心理行為上要與高中生的年齡相匹配。
4.具有適度的反應能力。心理健康的學生在行為方式和心理活動上要協調和統一,那么高中生對于外部的刺激要有適度的反應,并且還應該具有一定的應變力。
5.協調的人際關系。心理健康的高中生在人際交往當中行為是較為適度的,可以與周圍人之間相處融洽。
6.穩定的個性。心理健康的高中生應該有著穩定的個性以及積極的自我意識,能夠對自己的心理及行為適度進行控制。
(二)高中班主任工作中所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筆者該部分研究主要是通過調研獲取的結果,在調研中筆者隨機抽取了5所高中的30名班主任,針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的內容展開調研,具體的調研中所暴露出的問題如下:
1.班主任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了解程度。在調研當中筆者發現,絕大部分的班主任對于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科學的認識,很多的班主任在進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只是照本宣科,將心理健康教育當成了一門理論課,使得教育變得乏味、呆板,并且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
2.班主任自身心理健康就不容樂觀。筆者在調研當中發現,學校和班主任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越來越為重視,但實際上很多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就不容樂觀。班主任面臨著心理上的各種困擾,就會在和學生的交流當中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產生影響,所以筆者認為班主任心理健康是其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條件。
二、有效提高班主任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作用的措施
(一)班主任實現自身良好素質的塑造。班主任是學生教育的模版,當班主任與學生進行感情交流的時候,實際上彼此之間就會相互親近和認同,而教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則能夠讓學生更愿意與其做朋友,就會潛移默化的學生產生影響。故班主任應該對自己的人格及素養努力提升,用健康的心靈去塑造學生,那么作為一個班主任來說就應該積極的去學習一些心理健康的專業知識,同時還應該自身具備積極、樂觀等心理品質。
(二)通過培訓使得班主任對心理健康有更好的認知。
當前大部分班主任都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非常的欠缺,而作為學校則應該積極的組織相應的培訓來幫助教師盡量的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知識。同時,還需要在培訓當中教會教師如何在日常的學生管理工作當中去踐行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去通過心理輔導解決學生所遇到的問題等。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操模式
(一)“計劃+個別”的實操模式。本文所構建的是“計劃+個別”的一種實操模式。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當中,首先應該制定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計劃”,而該“計劃”的制定就需要依據對當前班級中高中生整體心理素質以及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而進行的。另外,班主任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不應該采取一刀切的方式進行,實際每個學生需要的心理健康輔導的內容可能是不同的,那么作為教師就應該針對不同的學生的性格、個人資料、心理狀態來開展個別輔導,在輔導的過程當中教師還應該和學生一起去探討及研究其問題的根源,然后引導學生去自主的解決問題。在輔導當中注意不應該用自己的價值觀去“綁架”學生,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心理問題、解決心理問題。
(二)“正面疏通+個別”的實操模式。班主任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心情開朗、輕松、安定,精力充沛,對生活充滿樂趣和信心,對身體有個良好的感受,這是穩定良好情緒狀態的標志,它對個人的心理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意志、情緒等心理因素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比智力因素影響更為嚴重,如果一個人患得患失,喜怒哀樂無常,憂心忡忡,情緒狀態不穩定,而自己又不善于排遣和調節,這樣就會導致心理障礙,嚴重者會引起不良后果。因為班主任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最直接的指導者,所以當學生出現暫時性的心理異常時,班主任應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根據不同學生自控能力不同的情況,采取正面引導和疏通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幫助他們克服暫時的心理障礙,使他們很快轉到正確的軌道上來。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的情緒自控能力,也促進了學生良好的情緒狀態的形成。
總結:
當高中生的心理問題不斷凸顯了出來,作為班級管理主體的班主任,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當中就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具體的教育工作當中,存在著班主任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了解程度不夠、班主任自身心理健康就不容樂觀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可以通過班主任自身心理素質的塑造以及培訓來實現,同時構建合理有效的實操模式,這是有效的解決措施。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印發《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2009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