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蘭 邵樂怡
摘要教師培養模式是教師教育改革的核心環節。本研究以南寧師范大學特殊教育專業為例,從其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課堂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實踐教學體系等方面,闡述了特殊教育專業“教康一體”師資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探索,不僅提升了特殊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同時為深化教師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鑒的路徑。
關鍵詞 特殊教育專業 教康一體 特教本科生
中圖分類號:G451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0.024
On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and Health Integration" Teacher Training Mode of Special Education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 Xiaolan, SHAO Leyi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Nann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0)
AbstractThe teacher training mode is the core link of the reform of teacher education. Taking Nanning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study expounds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and health" teaching mode of special education specialty from the aspects of its train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system, classroom teaching, faculty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which not only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special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at the same time, i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eacher education.
Keywordsspecial education major; teaching and health integration; special education undergraduates
1問題的提出
特殊教育是國家教育體系不可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辦好特殊教育,教師是關鍵。[1]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素養直接影響特殊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是決定特殊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2021年4月,教育部頒布了《特殊教育專業師范生職業能力標準(試行)》,標準要求特殊教育專業師范生的學科素養應掌握擬任教學科知識體系,了解不同類型特殊教育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體系與思想方法,了解與所教學科或所服務類型相關的特殊教育康復訓練和行為干預等基本知識與方法,并能在教育實踐中正確加以運用。[2]作為新時代的特殊教育教師,應具備“教康”的專業素養。教師培養模式是教師教育改革的核心環節。[3]“教康一體”師資作為“應用性”和“復合型”的人才,是當前特殊教育發展的急迫需求,因此,融合教育背景下,高校特殊教育專業培養“教康一體”特殊教育師資成為必然。
2“教康一體”師資培養的實踐過程
2.1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師范院校是培養“教康一體”特殊教育教師的起點。南寧師范大學特殊教育專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學校“德才并育,知行合一”的辦學理念和特殊教育發展需求為依據,以廣西壯族自治區康教創新發展聯盟為平臺,以立足廣西、服務我國西南地區特殊教育事業為宗旨,結合自身辦學實際和地方發展需要,成立了由學院領導、專業負責人及本專業教師、外校專家、一線特殊教育學校和殘疾兒童康復機構、隨班就讀的教師代表及本專業高年級學生代表組成的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團隊。經過反復的討論修訂,明確“具有扎實的特殊教育基本理論知識、較強的教學實踐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具備融合教育教師專業素養,能從事各類特殊兒童的教育教學、教育康復及相關教育行政管理等工作的一專多能應用型人才”為本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
2.2構建凸顯“教康一體”特色課程體系
南寧師范大學特殊教育專業以《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特殊教育專業認證標準》和《特殊教育專業師范生職業能力標準(試行)》作為“教康一體”師資培養的參照標準,緊緊圍繞學校辦學定位,以人才培養目標為抓手,高度重視學生“教康”素養的培養,強調學科交叉融合,形成了本專業“教康一體”課程體系。
以2020年本科特殊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例,該方案由通識教育課程、專業教育課程、教師教育課程和實踐類課程構成專業課程體系。專業教育課程含學科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特教教育課程、特教康復課程和特教技能課程。課程設置中,教育學原理、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專業基礎課程及特殊教育導論、融合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特殊教育醫學基礎等專業核心課程培養學生的特殊教育基礎理論知識;各類障礙類型兒童的發展與教育、小學語文和數學的課程與教學、培智學校語文和數學的課程與教學等課程支撐著“教康一體”課程中的“教”;而支撐“教康一體”課程中“康”的課程主要有感覺統合訓練、行為矯正技術、游戲治療、美術治療等;手語基礎、盲文、手工制作等特教技能課程與團體心理輔導等拓展課程作為學生的多元技術支撐;教育見習、教育實習等校外實踐課程使學生深入了解和學習特殊教育的個別化教育計劃的制訂與實施、學科教案與康復課的教案撰寫、授課、課后反思以及與學生及家長的有效溝通與合作;畢業論文(設計)系統培訓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該課程體系注重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教育教學與教育康復相結合。
2.3課程教學中培養“教康一體”教學能力
“教康一體”,顧名思義,指的是將教育與康復有機地結合起來。[4]2019年10月,教育部頒布的《特殊教育專業認證標準》提出特殊教育專業本科生應能夠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進行相關的康復訓練。[5]開辦專業以來,南寧師范大學特殊教育專業在課程教學中注重培養特教本科生“教中有康,康中有教”的理念與教學能力。如,在“特殊教育教學設計”“培智學校語文課程與教學”“培智學校數學課程與教學”等課程中,任課教師強調特殊學生的特殊性與特殊需求,抓好特教本科生對學情分析環節的教學,針對特殊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個體差異,培養特教本科生在學科教案的教學目標中能根據學情和教學內容擬定相應康復目標的能力,并在校內模擬上課和實習授課的過程中得以有效地落實體現。在“感覺統合訓練”“特殊兒童言語語言訓練”等課程教學中,任課教師要求學生在對特殊學校的康復訓練中能相機滲透認知教學。5年的實踐探索,南寧師范大學特殊教育專業讓特教本科生明確作為一名特殊教育教師需要具備“教康一體”的理念與專業素養,從而才能給特殊兒童提供優質的教育教學服務。
2.4優化師資結構,建設“教康一體”的師資隊伍
基于“教康一體”師資的培養,因此高校特殊教育專業應加強高校特殊教育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南寧師范大學特殊教育專業在5年的實踐探索中,努力打造一支結構合理的“教康一體”師資隊伍。從教師的專業背景來看,系里教師具有良好的學緣結構,均具有特殊教育背景且有較高的特殊教育專業認同感,具備扎實的“教康一體”理念和專業理論知識,擁有嫻熟的專業技能。其中,一部分教師有從事一線特殊教育教學和康復訓練的豐富經驗。本專業教師的主要研究方向涵蓋了特教教師教育、融合教育、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特殊兒童教育康復、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等;從教師個人的專業成長來看,本專業教師積極好學,利用業余時間自主研修和參加各種專業培訓,不斷優化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教中有康,康中有教”的理論水平與實操技能,本專業75%的教師具有國家心理咨詢師、感覺統合訓練師等雙師資格。另外,系里聘請了3名分別來自特殊教育學校和特殊兒童康復機構具有高級職稱且有醫學背景的教師擔任本專業的兼職教師,與本專業的專任教師一起共同承擔特殊教育基礎課程或康復類實操課程的教學任務。
2.5探索“教康一體”特色化實踐教學體系
2.5.1完善實訓基地建設
校內校外教學實訓基地是實施實踐教學的基本條件,是保證“教康一體”師資培養目標實現的重要保障。5年以來,南寧師范大學特殊教育專業扎實做好教育教學實訓(實習)基地的建設,不斷改善教學實踐環節的實施條件。
建設校內教學實訓基地。南寧師范大學建立了特殊教育綜合實驗室。該實驗室可提供為各類特殊兒童進行認知能力、運動功能、言語語言能力、情緒行為等評估的具體操作方法,學生能夠實際應用相關評估工具為特殊兒童進行教育評估,制定教育康復訓練方案并進行實際的操作訓練和教育教學。該實驗室建立有齊全的管理制度,配備有一定數量的管理人員,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能進行規范的管理。2019年,南寧師范大學特殊教育專業全體教師在學校領導的帶領與指導下,在理論研究和實踐訓練的基礎上,自主研發了“智障兒童教育虛擬仿真教學實驗平臺”,并獲得省級一流課程。借助此平臺,通過直觀性、交互性的實操教學訓練,大力推進了“教康一體”師資培養的力度。
建設若干運行良好的校外實訓基地。本專業圍繞增進特教本科生專業思想、強化師范生技能、增強康復技能等培養目的,與南寧市特殊教育學校、廣西壯族自治區殘疾人康復研究中心、南寧兒童康復中心(南寧市培智學校)、廣西云彩社會服務中心、北海市特殊教育學校、南寧市兒童福利院、南寧市良慶區第一人民醫院兒童康復中心等多個單位建立了實習實訓基地,為特教本科生對各類障礙兒童的教育教學與教育康復的進一步了解與掌握初步的實際操作能力提供了平臺。
2.5.2以賽促學,以賽促練,提升“教康”技能
本專業自開辦以來,組織、鼓勵和指導學生參加校級、院級的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每學年本專業定期舉辦一次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同時,指導學生策劃開展專業月活動,如融合教育教學大賽、特殊兒童個訓大賽、教具制作大賽、主題辯論大賽、論文大賽等,并鼓勵本專業學生積極參與。在比賽中,增強特教本科生的專業思想與理論水平,強化師范技能,增強康復技能。
2.5.3充分發揮專業社團作用,開展“教康”實踐活動
本專業開辦以來,于2016年12月成立了陽光特教社團,并由該專業的教師擔任指導教師。在指導老師的指導與帶領下,該社團利用課余時間或假期組織開展助殘活動,在各個公立和私立的特殊教育學校、普通學校的輔讀班以及私立康復機構開展了多次送教、送康、送溫暖的服務工作。同時,該社團從夯實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目的出發,開展了手語歌曲創編大賽、繪本分享、各類殘疾人日主題宣傳等活動,從教與康兩個方面不斷提升特殊教育專業技能。
3實踐成效
3.1促進了專業的發展
本專業自2016年成立以來,緊隨特殊教育的發展需求,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教康一體”的課程體系、師資隊伍以及實踐教學體系。歷經5年,形成了特殊教育專業“教康一體”師資培養模式,促進了專業的發展。
3.2培養了“教康一體”的特教本科生
加深了特教本科生對特殊學生的了解,進一步了解了特殊教育的性質,提高了專業認同感,增強了“教康一體”的教育教學理念。特教本科生不但重視學科教學技能的學習,同時也重視評估、康復訓練的學習,在模擬教學或實習的教學中能滲透康復技能,真正做到“教中有康”“康中有教”。
3.3促進了專業教師的專業成長
在此過程中,特殊教育專業的教師進一步增強了“教康一體”的理念,更加重視自身知識結構的重組且拓展了研究領域,通過自學、參加會議交流、學歷提升等方式不斷充實與提高自己的“教康”理論知識與實操技能,并深入到各特殊教育學校和康復機構進行調研、學習、交流等,進一步適應了當前特殊教育的發展趨勢。
4啟示與反思
4.1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
由于特殊教育對象類型多,且障礙程度不一樣,當前國家提倡對特殊兒童實施融合教育,這些對特殊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師資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本專業的課程設置應從特殊教育本科生首先得具備一名普通師范生的專業素養再具備特殊教育教師所應具備的專業素養來考慮,結合專業認證標準,盡可能完善合理,從而更好地培養“教康一體”人才。
4.2進一步優化師資隊伍
由于建系的時間較短,特殊教育專業的博士資源稀缺難以引進,因此,當前本專業存在的突出問題之一是師資隊伍數量不足、博士學歷、高職稱的教師較缺。針對這個現象,學校應加大對特殊教育人才的引進,加大對青年骨干教師的培養力度。同時,本專業現有教師應通過自身努力進一步提升學歷,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結構,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科研與教學實踐能力。
4.3繼續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隨著專業招生人數規模的擴大以及有關評估認證工作的開展,進一步提高對特殊教育專業本科生進行“教康一體”實操訓練的效果,首先,現有實驗實訓室的數量有待增加且需要重新規劃,建設特殊教育實驗教學和康復技能實訓室,從而不斷滿足專業的發展需求。其次,實行本專業教師與校外指導老師的“雙導師制”制度,從而滿足學生的實踐教學需要,增強學生的教育教學與教育康復的技能。
5結語
本研究從實際出發,積極探索“教康一體”師資的培養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為新時代特殊教育師資的培養起到了一定的借鑒作用,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在融合教育背景下,高校特殊教育專業應加大對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實踐,培養出高素質的“教康一體”特殊教育專業人才,服務地方特殊教育的發展。
[基金項目]2018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融合教育背景下高校特殊教育專業‘教康一體’師資培養模式的探究”(項目編號:2018JGB243)
參考文獻
[1]徐云,陳相宇,張宇慧.特教教師的自我價值感對其職業倦怠的影響:教學創新意愿的中介作用[J].中國特殊教育,2019(06):11-15.
[2]教育部.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學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標準(試行)》等五個文件的通知.《特殊教育專業師范生職業能力標準(試行)》.[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 s6991/202104/t20210412_525943.html,2021-04-06.
[3]高閏青.卓越教師“三位一體”協同培養模式的實踐探索[J].課程.教材.教法,2015,35(07):115-120.
[4]賀曉霞,向友余.“教康整合”理念下特殊教育職前師資培養模式探析[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5):110-114.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教師工作司關于印發《特殊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78/ A10/tongzhi/201910/t20191030_405965.html. 2019-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