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婷 譚立國 席青 竇靜
摘要為培養“三位一體”實用型衛生士官人才,在“金課”建設背景下,本文初步探究“部隊常見傷病診斷技術”“金課”建設途徑:采用更新教學內容、更新教育教學方法、開展示范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課程思政、學員考核機制、組織軍事演習任務、教員管理機制等,并對課程內容進行優化,力求符合“金課”“兩性一度”的要求。
關鍵詞 “金課”部隊常見傷病診斷技術 衛生士官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0.040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Golden Course" of"Diagnosing Technique of Army Common Injuries"
TANG Ting, TAN Liguo, XI Qing, DOU Jing
(Non-commissioned Officer School Of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81)
Abstract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Trinity" practical medical non-commissioned offic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 golden course" construction,this paper preliminarily explores the "Diagnostic Technology of Military Common Injuries and Injuries". The construction approach of "Golden Course" is to update the teaching content, update the teaching methods, carry out demonstration classes,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student assessment mechanism, organize military exercises, teacher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optimize the course conten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Golden Course" "gender".
Keywords"Golden Course"; diagnostic techniques of common injuries and injuries in the army; medical sergeant
衛生士官是部隊衛生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基層部隊預防、醫療、康復、保健等任務,更擔負著戰時基層部隊戰創傷救治任務。[1]2018年6月教育部部長陳寶生首次提出的“金課”建設,根據其標準,為了培養更多合格優秀的基層衛生士官,使其在平時和戰時更好的為部隊廣大官兵服務,開展了“部隊常見傷病診斷技術”這門課程,其培養模式一直在不斷的探索中,我們在此探討“部隊常見傷病診斷技術”“金課”建設。參照“金課”標準,在“部隊常見傷病診斷技術”教學中,要制定出明確的教學目標,并以此為核心,結合科學的教學評價,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大幅度提升教學質量,力爭培養“寬口徑、應用型、復合型”三位一體的實用型衛生士官人才。
1“金課”建設意義
教育部高教司吳巖司長在第11屆中國大學教學論壇上首次系統闡述“金課”概念,即具有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兩性一度”的一流課程。[2]“金課”的最終目的是找出一種教學方法,使教師可以少教,學生可以多學,從而達到“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效果。[3]“金課”建設的最終目標與新時代國家戰略目標和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相統一,而“部隊常見傷病診斷技術”作為一門有悠久歷史的必修課程,其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需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更新,摒棄“水”課,結合近年來的課程改造體系,“金課”建設使該課程符合衛生士官任職教育規律,滿足士官崗位任職需求。
2部隊常見傷病診斷技術課程特點及現狀
“診斷學”是一門“橋梁課”,它連結理論知識學習與實際工作運用,是學員學習如何快速有效救治傷病員的基礎?!安筷牫R妭≡\斷技術”和“診斷學”具有相同意義,且作為專業主干課程,其教學目的是培養滿足作戰和多樣化軍事任務衛勤保障需求。本課程作為橋梁課程,要求戰救專業學員完成學業回到部隊后,能夠勝任醫療崗位工作,能夠保障好基層部隊官兵的身心健康,學好診斷學知識,才能更好地把基礎知識靈活運用到臨床疾病的診治當中。此外,本課程基礎作用突出,衛生專業士官完成各項衛勤保障任務、勝任崗位認知需求的關鍵是對常見傷病的處置能力,但能力的前提是要掌握正確的診斷技術。但是,隨著“金課”建設的提出,“部隊常見傷病診斷技術”課程的不足之處日趨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教學內容陳舊,與實際情況不匹配。目前,我軍史上最強軍改以來,部隊戰法、訓法有了很大改變,基層部隊診斷設備和診療水平以及廣大官兵對健康的需求也發生了改變。為適應新形勢下官兵衛生保障工作,基層部隊衛生人員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也有了新的要求,教科書內容難以與時俱進。
課程中理論知識占比較多。“部隊常見傷病診斷技術”屬于實踐課程,需要學員掌握更多的操作技能,但由于診斷學知識點繁雜、課程難度高,導致傳統的課堂常常加大了理論授課課時數,教員與學生之間缺乏互動,學員在課堂上參與積極性不高,導致學員課上練習的時間偏少,沒有足夠的時間掌握和鞏固專業技能操作,實踐教學效果較差,教員也無法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考核方案偏向于理論,挑戰度較低。目前該課程的終結性考核包括理論考核和實踐考核,但理論考核占比70%,對于實踐課程來說,考核結果不能真正反映學員對專業技能操作的掌握程度。
缺乏實戰化訓練。雖然對于戰救學員有不足一年的臨床實習機會,但大部分學員畢業后回到基層部隊擔任的是衛勤保障任務,甚至戰現場的救治任務,臨床實習僅僅只是培訓了平時常見的疾病,對戰時戰現場的一線救治能力幫助不大,導致無法達到實戰化保障能力的要求,使學員無法學以致用。
3“金課”建設目標
在我們開展的“部隊常見傷病診斷技術”這門課程中,根據“金課”要求,結合本課程的知識結構特點,教研室確立五個課程建設目標:(1)通過實踐課教學中降低帶教比例、加強模擬訓練條件建設等提高實踐教學效果;(2)通過開放練習室、增加課外練習實踐等鞏固專業技能;(3)通過技能操作比武等活動提升技能操作水平;(4)通過專業實習,培養學員運用知識技能服務官兵、解決部隊實際問題的能力;(5)通過完善學校與部隊、醫院聯教聯訓機制,推動教學訓練向部隊靠攏,最大程度鍛煉提高實戰化保障能力。希望通過完成這些目標,使戰救專業衛生士官可以在本課程中獲得最大的受益,更加符合基層部隊的實際需要,最終能夠學以致用的服務于基層部隊。
4“金課”建設實施方案
4.1更新教學內容,提高教學客觀條件
以習近平新時代強軍戰略思想為指導,堅持“面向戰場”“面向部隊”“面向未來”,突出直面戰場的實戰化教學改革,以崗位能力模塊為基礎,編寫新版“部隊常見傷病診斷技術”教材,深化實踐技能教學,加大實戰化信息仿真模擬實際教學建設,建立試題庫、案例資源庫等。
增加教員隊伍數量,降低帶教比例,使每一名學員在課上有限的時間內都可以進行實踐操作;開放更多的練習室、開設相關第二課堂,使學員練習技能操作的時間大大增加;培訓標準化傷病員、加強模擬條件建設,使學員進一步鞏固專業技能操作,更好地適應實戰化訓練。
4.2更新教育教學方法
在“部隊常見傷病診斷技術”教學中,合理引入“PBL教學法”和“標準化病人(SP)教學法”?!癙BL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引導,可以充分調動學員積極性,利用問題的關聯性,引導學員養成一步步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皹藴驶∪耍⊿P)教學法”在診斷學應用中至關重要,讓學員在標準化傷病員身上反復練習,使學員更加嫻熟地掌握各種操作技能,在此基礎上結合平時或戰時的情景模擬,使學員的印象更加深刻,更好地使學員所學到的技能服務于廣大官兵。
4.3開展示范課
比如:診斷學的物理診斷實踐操作中分為頭頸部、胸部、腹部、脊柱四肢、神經系統多模塊,且實踐操作技能知識需要老師親自示范,可以把教材涉及的實踐操作技能劃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再分解成幾個教學目標,教員將這些教學目標提前告知學員,再圍繞目標應用標準化傷病員展開教學示范課。[4]通過分模塊練習后,再次借助標準化傷病員結合案例庫中平時和戰時的真實案例綜合練習,加強實戰能力。
4.4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在“部隊常見傷病診斷技術”教學中,構建以教員為主導、學員為主體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教學,是培養基層衛生士官主動學習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方式,主要分三步進行。第一,上課前兩天,通過軍內網教學平臺向學生推送預習任務,引導學員主動學習。拿到預習任務之后,可以觀看課程PPT和資料,學生還可以選擇性地查看一些課內外資料,做好課堂討論問題的準備、相關主題資料檢索等任務。第二,線下學習。課堂教學中,由教員引導,教會學員怎樣學習和進行知識的構建,并教會學員如何理論應用于技能操作,將課本上的知識運用在技能操作中,最終應用于自己的崗位。第三,強化輔導,反復練習,線上反饋。及時發布課后作業,要求學員按時完成任務,注重教學中的過程性評價。學員可以利用線上平臺提問,不僅教員可以解答,學員也可以各抒己見,對于共性問題,也方便學員共同探討。[5]合理利用教學資源,既縮短了教員的備課時間、理論教學時間,又可使學員增加了更多的實踐操作練習事件,開辟“智能教育”新途徑。
4.5加強課程思政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边@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舉辦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指出的,而且在2019年3月8日舉行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又再次提出將“立德樹人”作為高校育人工作的核心理論和基本任務。把課程思政融入“金課”建設已是必然趨勢。我們要結合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各類課程中始終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陸軍軍醫大學士官學校是一所具有百年歷史的名校,其前身為白求恩同志組織創建的“晉察冀衛生學?!薄!盁岢镭撠?、精益求精”一直是我們學校的校訓,“弘揚白求恩精神、爭做白求恩傳人”一直是我們學校附屬醫院的院魂,我們要以傳承白求恩精神、恪守職業道德、真誠服務患者為切入點,結合老黨員的故事,講述如何發揮支部堡壘作用,怎樣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為廣大官兵及群眾服務。學習白求恩無私奉獻、舍己救人的精神,樹立學員堅定的理想信念,做到“扛起剛強能打勝仗、背起藥箱救死扶傷”。除了白求恩精神,還需要把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和辯證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法律意識加強自身道德修養、人文關懷等思政元素融入每一次課堂的教學中。[6]
4.6學員考核機制
增加考試的挑戰度,是金課打造過程中的一個重要任務。診斷技術的學習特點決定了考核的兩個方向,即理論考試和技能操作,這也是最后的終結性考核。理論考試從題庫中隨機抽選試題,每章節進行考試,90分以上為優秀,60分以上及格。學習結束進行全科考試,分級方法同上,根據考試結果進行適當獎懲,敦促每個學員夯實基礎,完成學習目標。技能操作與學員日后的衛勤保障任務中息息相關,應格外關注、認真對待,需建立嚴格的分級制度,延長考試期,設立操作三級評分,將不及格、及格、優秀的等級與對應分數、評分標準進行嚴格對照,加大評分差距,推動教學質量的提高。[7]除了以上的終結性考核,可以增加形成性考核方案,方案如下:結合案例庫和標準化傷病員,進行平時小測驗和比武,根據平時測驗結果和比武結果綜合分析學員技能操作的掌握程度。
4.7組織軍事演習任務
為應對實戰化需求,除了必修的臨床見習和實習任務,多次組織與衛勤部隊的演習任務,進行軍事訓練。軍事訓練是和平時期軍隊戰斗力生成的基本途徑,更是檢驗學員三年學習成果的重要指標。讓學員直面一線戰場,比如戰友遭受頭部外傷,要學會快速檢傷進行傷員分類,最大限度地保存戰斗力。以實戰化軍事演習的途徑培養部隊“信得過、用得上、留得住”的衛生士官人才。
4.8教員管理機制
教員素養的提高是教學質量提升的關鍵一環。教員要具備更多的知識儲備和更嫻熟的操作技能,來面對學員。教員要不斷強化終身學習思維,不斷積累知識,將自己的所見所學,以最為精煉的方式,傳遞給學員。[8]具體的管理內容包括:(1)鼓勵教師參加地方培訓、基層部隊調研,并提供培訓、調研資金,在學習之后進行分享性匯報。(2)完善教研室備課制度??梢员WC教學質量,更為重要地是督促教師將知識進行更新。(3)開展多角度的業務競賽,對表現優秀的教師予以物質獎勵和精神激勵,讓教師以高度負責的精神投入教學工作中去。
5展望
基層衛生士官是部隊衛生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基層部隊預防、醫療、康復、保健等任務,更擔負著戰時基層部隊戰創傷救治任務?!安筷牫S脗≡\斷技術”是戰救專業主干課程,本課程教學始終堅持對官兵熱忱負責、對業務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始終傳承我校邊戰斗、邊教學、邊救治的“三邊”精神,始終圍繞學校的辦學定位開展工作,始終以提高基層部隊衛生人員對部隊常見傷病的診斷能力為教學核心目的,為基層部隊培養和輸送了數萬名高素質醫務人才。“金課”建設將極大提高該課程的品質,“部隊常用傷病診斷技術”“金課”落到實處,需要有高素質的教學團隊和無比的勇氣面對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的變化,以真正提升本課程的實用度?!安筷牫R妭≡\斷技術”“金”課的構建要與軍隊發展需求相適應,要以學員能力提升為目標,順應教育發展趨勢,積極應變、主動求變,從實際需求出發,滿足學員崗位任職需求,為培養“能打仗、打勝仗”醫務衛生士官人才奠定基礎。
*通訊作者:竇靜
參考文獻
[1]王炳坤,王小霞,張衍國.基層軍醫繼續醫學教育現狀與對策[J].人民軍醫,2020,63(10):976-978+992.
[2]楊德志,袁澤利,滿雪玉.關于將藥學綜合實驗打造成“金課”的思考[J].廣東化工,2019,46(20):142+156.
[3]顧美娟.高職院校如何打造“金課”[J].文教資料,2019(33):147-148.
[4]楊雅萌.關于診斷學實驗教學中目標教學的運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16):19-20.
[5]蘇立寧,李繼紅,朱登祥,等.線下線上混合的“醫學細胞生物學”“金課”建設路徑初探[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21,35(02):198-200.
[6]張蘭,周金娜.“診斷學”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的初步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20(49):72-73.
[7]劉麗莎,蘇妝,于本性,等.針灸學線下課程“金課”構建探索[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1,19(04):191-193.
[8]鄒夢麗.關于打造金課的幾點思考[J].科技視界,2019(2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