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風(江門市新會區環境監測站,廣東 江門 529100)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21世紀之后,我國的現代化經濟、工業和社會突飛猛進地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長期保持著高位增長的態勢。根據公安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機動車保有量已經達到了3.27億輛,其中以燃油汽車為主。大量的機動車促進了我國交通領域和物流運輸領域的快速發展,也方便了人們的出行,同時的燃油燃燒造成大量的機動車尾氣排放,對大氣環境造成了污染,導致近年來溫室效應和城市霧霾問題不斷加劇。機動車尾氣已經成為了導致城市甚至地區空氣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加強對機動車尾氣的治理已經迫在眉睫。
機動車尾氣是由燃油機動車燃燒汽油和柴油等石化燃料而產生的氣體化合物和固體顆粒組成[1],這些氣體化合物和固體顆粒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質。由于機動車尾氣屬于低空排放不利于其擴散,因此容易在大氣中聚集或者進一步轉化和遷移形成污染源,導致形成大氣環境污染并對人體造成危害。
汽車尾氣中主要的氣體化合物是CO。CO是由于汽車燃油燃燒不充分而產生的,對人體具有一定的危害。CO氣體與人體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具有非常好的親和能力,當人體吸入時,CO與人體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發生化學反應形成碳氧血紅蛋白,導致血紅蛋白失去攜帶氧氣的能力,使得人體血液中氧氣含量降低,最終導致人體血液無法進行正常的氧氣交換。當人體吸入少量的CO時會出現頭暈、惡心、頭痛、乏力、犯困等癥狀,長期吸入會降低人的記憶力和傷及人體神經系統,當短時間吸入大量CO時會導致人體昏迷甚至窒息死亡。
機動車尾氣中的HC主要來自于油箱泄漏、燃油揮發以及燃燒室中燃油未充分燃燒三方面[2]。機動車尾氣中HC濃度變化較大,主要由機動車發動機的運轉情況決定。當機動車發動機高速運行時燃油得到了充分燃燒,此時尾氣中HC濃度較低;當機動車處于剛發動狀態或怠速狀態時,燃油得不到充分燃燒此時尾氣中HC的濃度較高。尾氣中的HC主要有:甲烷、丙烯、乙炔、多環芳烴、苯類及其衍生物、醛類、丁二烯等,這些物質對環境和人體具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中甲烷是導致溫室效應的元兇之一,其他氣體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有些成分在日照以及特定條件下會發生光化學反應形成有毒的光化學煙霧對人體造成傷害。當人體短期吸入HC時會傷害人體的呼吸系統和眼睛結膜,引起惡心、頭暈等癥狀,長期大量吸入會危害人體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使人體出現中毒反應甚至誘發細胞畸變或癌變導致死亡。
NOx和SOx也是機動車尾氣含有的主要成分,機動車尾氣中的NOx主要是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其中以NO為主,NO大約是NO2的9倍,NOx主要來自于燃油燃燒產生的副產物。NO對人體的危害機理與CO相似,都會與人體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破壞人體正常的血氧循環危害人體健康。同時,NO還具有刺激性,被人體吸入后會刺激人體上呼吸道粘膜、支氣管粘膜和肺部引起炎癥。與CO不同的是,NO在自然界穩定性很差,會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成為NO2。機動車尾氣中的硫氧化合物主要是二氧化硫(SO2),其主要來自于燃油中的硫(S)燃燒時與氧氣(O2)反應生成。SO2是導致酸雨的元兇之一,會對建筑物,農作物等造成危害,同時,SO2會在機動車尾氣凈化裝置催化劑的表面發生吸附堆積,造成催化劑無法與尾氣充分接觸導致機動車尾氣凈化裝置的功能降低。
汽油和柴油是機動車所需的燃油,汽油和柴油的物理化學穩定性差,容易揮發和燃燒爆炸。為了鈍化汽油和柴油使其變得相對穩定,通常會按照0.2%~0.5%的濃度在機動車燃油中加入四乙基鉛。四乙基鉛在發動機燃燒室燃燒后會產生氧化鉛并在燃燒室中沉積形成積灰。積灰的存在會增大發動機部件摩擦系數引起燃燒室過熱和磨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通常會同時在燃油中加入導出劑將燃油中的Pb轉變為含Pb的揮發物隨著尾氣排入大氣中。Pb屬于國家認定的5種嚴重有毒重金屬之一,機動車尾氣中的Pb元素進入人體會直接抑制人體血紅素的形成導致人體出現貧血,而且Pb元素會隨著血液循環進入人體全身器官,危害人體末梢和中樞神經系統、也會危害人體免疫系統,嚴重時會引起鉛型腎病。
機動車尾氣中含有大量直徑在0.03~0.50 μm的可吸入性固體顆粒物。機動車尾氣中的可吸入性固體顆粒物是成分比較復雜的復合物,主要包括:含碳顆粒物、高分子化合物以及其他未知的成分,其中高分子化合物對大氣中的細菌、病毒、揮發性物質和重金屬具有吸附作用。由于機動車尾氣排放位置與人體呼吸帶高度基本相當,因此人體呼吸系統就成為了此類污染物最直接的侵害對象。當人體吸入此類污染物質后會直接危害人體呼吸系統,導致人體上呼吸道和肺部出現急性炎癥,嚴重時造成肺水腫、肺細胞損傷等。此類污染物質不但會長期存留在人體肺部,還會隨著血液循環進入人體其他器官。由于其吸附著較多細菌、病毒、揮發性物質及重金屬等,會大大增加人體患病的風險。
機動車尾氣的形成與多方面因素相關,因此其防治也應當由各方面協同配合,將其作為一項系統化的工程去做才能實現對機動車污染的有效防治。
我國從本世紀初開始嚴控機動車燃油質量,全面禁止含Pb燃油在機動車中使用,今后有關部門仍然要嚴格按照國家規定開展執行燃油質量把控工作,防止不達標燃油流入市場。同時,相關部門應當加強對燃油添加劑的科研支持力度,研發新型的燃油添加劑以降低燃油的揮發性和Pb排放。例如:近年來出現的甲基叔丁基醚可以有效降低燃油揮發性并提升辛烷值使得燃油的燃燒變得更加充分從而降低尾氣量。今后我國應持續對燃油質量進行嚴控,還要加大對燃油添加劑的科研支持力度,不斷改善燃油質量和燃燒效率,從而減少尾氣的排放量。
隨著近年來新能源技術和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天然氣、太陽能、電能、生物柴油等新型清潔能源被應用在機動車領域。新型清潔能源替代傳統燃油能夠有效降低機動車尾氣總排放量,這也是未來機動車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但是新能源開發及新能源汽車應用技術需要投入較長的時間周期去研究和驗證,也需要長期投入大量的資金,還需要國家政策的鼓勵和支持,更需要社會大眾的普遍關注和認可。所以,國家應當從技術、政策、資金和宣傳等方面加大對新能源開發技術及新能源汽車應用技術的支持力度,不斷提升我國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整體水平,有力促進我國新能源技術發展和新能源汽車的應用推廣,從根本上降低我國機動車尾氣總排放量。
當今社會已進入一個信息高度發達的時代,國家和有關部門應當利用好官方主流媒體、各大媒體平臺、傳統媒體以及新媒體平臺,加強對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的宣傳教育,提升國民的環保意識和國民素質,提升社會公眾對機動車尾氣危害的認知程度和社會責任感。同時,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公共交通系統已經變得日趨完善,國家和相關部門應加強宣傳教育,提倡社會公眾優先選擇自行車、地鐵、公交等低碳環保的公共交通方式出行,降低公共交通設施的空座率,提升公共交通設施的運載能力,既能節約資源也能有效減少機動車尾氣的排放。
一方面,在機動車生產環節對機動車項目的技術申報和加工生產等流程進行監管,確保機動車質量達到國家規定的尾氣排放標準。另一方面,由國家環保部門對機動車環保檢測機構進行統一管理和監督,對機動車檢測機構的日常工作進行嚴格規范,杜絕第三方機構從事相關檢測工作,同時,國家環保部門可派人入駐檢測機構協同開展檢測工作,提升檢測機構的專業水平和檢測能力。最后,國家環保部門應積極牽頭構建機動車環保信息化系統,通過信息化系統實現對機動車尾氣和發動機檢測信息的共享,在行業中逐漸淘汰老式發動機,鼓勵新型高效發動機的應用,提升發動機的燃燒效率。
一方面,建立完善的機動車油品、油耗、檢測和排放標準,禁止售賣、使用不達標油品,禁止排放不達標車輛銷售和上路行駛,加強對我國在用機動車的保養維修監管,提升在用機動車環保檢測整體合格率,從源頭上治理機動車尾氣污染。另一方面,健全完善監管執法技術手段,利用遙感監測技術手段對在行駛機動車尾氣排放情況進行實時抽樣監測,提升機動車尾氣檢測的時效性和準確性。此外,加強對機動車集中行駛和停放區域的空氣質量抽樣檢測和機動車尾氣排放現場抽測,打擊違規排放行為并為制定機動車禁行和限行措施提供依據。
當前機動車尾氣已經成為城市和全國范圍內主要的大氣污染源,機動車尾氣治理工作關系著城市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協調發展,也關系著我國整體大氣環境,但是在機動車數量不斷快速增長的勢頭下,我國機動車尾氣治理工作面臨著巨大壓力。國家和環保部門應對機動車尾氣防治工作引起高度重視,將其作為當前環境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然而機動車尾氣防治是一項綜合性和復雜性很強的系統性工作,這就需要政府、環保部門、機動車生產企業、機動車檢測機構、社會公眾等各方廣泛參與并協同配合,切實做好機動車尾氣防治工作,有效改善我國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