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駿(惠州國儲石油基地有限責任公司,廣東 惠州 516086)
石油資源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石油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會促進社會的發展。石油管道的儲運是石油行業運營管理的關鍵,對提高石油的利用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據實踐可以得知,影響石油管道儲運安全的因素非常多,而且相關因素處理起來比較復雜,想要保證高質量的儲運安全,展開基于石油儲運的事故預防處理非常有必要。為有效確保石油管道儲運各環節的安全管理質量,就需要開展高質量的事故預防處理操作,進而大幅度的提升石油儲運的安全性。
目前大部分石油管道的開發時間比較早,在長期的儲運過程中相關設備受到石油的腐蝕。石油管道大多數由金屬材料制作,容易與石油產生化學作用,穩定性較差,極易出現設備腐蝕的問題。設備的腐蝕不僅會造成石油管道的安全性下降,還會影響周邊的自然生態環境,例如:螺旋縫管、無縫管以及直縫管之間的鋼制管材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受到很大的腐蝕,而且一部分石油管道暴露在空氣中,會與空氣進行接觸產生腐蝕,有一些石油管道深埋于地下,與地下水系產生化學作用,進而產生較大的腐蝕。石油在運輸過程中具有高溫、高腐蝕性的特征,管道在建成之后很難采取相關防護措施,會給石油管道的安全儲運帶來影響[1]。
受利益的驅使,一部分石油管道在建設過程中為降低成本,故意選用劣質的管道材料,管道的質量不合格會影響儲運的效率。在鋪設石油管道之前,需要清除相關違章建筑問題,而一部分企業通常采取出資補償的方式,但資金過低使一部分群眾很難獲得高補償,因此造成在管道建設的地區種植樹木或者搭建房屋,目的是變相獲取高額的補償,這些問題的處理比較復雜。而且管道建設的土地劃歸不清,會為之后的管道建設和治理埋下更大的隱患。另外,由于一部分農民法律意識較低,因此會在夜晚偷竊石油資源,石油盜竊問題不僅會損傷石油企業的經濟效益,同時也會對自然環境產生危害。一部分石油管道的建設遠離城市,周邊的自然環境比較惡劣,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在自然災害的影響下石油管道的儲運也會受到威脅。
人為導致的失誤是管道儲運安全的主要影響因素,結合目前管道安全事故來說,大約有20%的事故是由人為因素引起的,其中違規指揮、錯誤操作的現象非常多。一部分施工人員由于素質不高,在建設石油管道時沒有按照相關的規定展開工作,嚴重違反一些安全管理制度。而且不具備突發情況的應對能力,會產生各種各樣復雜的事故。如果不能及時處理相關事故,則會在短時間內損傷石油管道的儲運效率。例如在儲油罐安全檢修的過程中,如施工人員沒有加以清理和置換儲油罐,則會引發員工中毒、火災等事故。由于石油管道的管線比較長,因此會經過人口密集區域,在此地區的施工管理涉及較多的部門,會對管道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進而威脅管道運輸的安全。
目前,有關石油管道儲運的安全監管體制并不完善,在一些制度方面和法律方面存在缺陷,有較大的問題。目前一部分管道尚未建立石油安全管理部門,石油在儲運過程中的安全管理和質量監督存在職能交叉的局面,技術部門、安全管理人員、管道維修人員都可以對石油管道進行檢查,重復性的檢查不僅浪費人力資源,還會減弱石油的運輸效率,降低石油管道的運輸安全性。而且目前有關石油安全管理運輸的法律條款并不完善,沒有在法律方面規定石油管道的監管主體和石油儲運的安全監管制度,安全監管體制和法律的不完善會給石油管道的安全管理工作帶來負面影響。
在我國建設石油管道以來,已經具備多種多樣的管道防腐措施,在早期我國對管道的防腐工作主要是在管道外圍涂抹一層瀝青,這種操作非常簡單,但實用性不高,而且建設周期比較長,建設較為困難,很容易對周圍的自然環境產生破壞。隨著我國石油管道安全施工技術的改革,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目前有關石油管道的安全防腐技術有了新的提升。一部分石油管道引進外來的復合型材料,具有優良的防腐性能,也可以提升防腐操作的便捷性,保護周邊的環境。然而實際的管道防腐工作中,由于不同的管道處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有不同的環境條件,因此,需要根據具體的地理條件和地質特征,設計適合的管道施工方案,充分發揮防腐材料的功效,對石油的質量進行嚴格管控。運用高質量的管道材料,有效提升管道的使用壽命。嚴格按照國家有關的質量標準展開石油管道的監督和維修,對一些不達標的石油管道進行二次加工,定期維修不同地區的石油管道,結合不同的石油管道損壞率進行安全修復。技術人員在進行管道防腐的過程中,可以從管道內壁和管道外壁兩方面進行安全防護,針對管道內壁進行石油的凈化,在管道內壁涂刷內涂層,盡量減緩管道內壁的腐蝕率。在管道外壁刷涂絕緣層,避免受到土壤或者電化學物質的腐蝕。目前常規的防腐材料已經無法達到石油管道的防腐需求,因此,需要根據具體的石油管道防腐需求選擇適合的防腐材料,可以選用國外先進的防腐涂料,例如聚乙烯膠帶,既要保證整個施工過程的安全便捷,也要盡量壓縮管道防腐的成本,提高管道的安全性。還可以利用耐高溫的玻璃,或者絕緣管道代替傳統的金屬管道。
從實踐中可以得知人為因素造成的管道儲運安全事故發生率最高,尤其是成品油的管道儲運對技術人員的技術操作要求更高,因此,需要不斷地加強技術人員的專業培訓,通過培訓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有效提升技術人員的素質。但是人為操作過程中的各種失誤無法完全避免,因此可以通過一些手段有效減少人為失誤的發生率,同時降低人為失誤產生的財務損失,減少人力資源浪費的現象。例如可以建立安全崗位責任制,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崗位的員工展開應急訓練,培養不同種類員工的臨時應變能力,既強化員工的責任意識,也能保證員工在遇到突發問題時可以及時處理,減少資源的損失。其次,可以有效加強技術人員的安全教育和日常崗位教育,提高技術人員的安全意識和職業道德意識。最后,可以有效提高員工的信息素養,現代互聯網已經逐步運用到各行各業,而且互聯網下的工作效率會更高。因此石油管道儲運也可以有效利用互聯網,構建信息合作平臺,加強各技術部門人員的溝通協作,減少職能重復現象。另外,定期展開應急演練,培養員工的觀察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保證員工可以及時發現石油在儲運過程中的事故,并且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2]。
石油管道在運輸過程中的管理難度比較大,由于管道運輸線路比較強,而且一部分管道深埋于地下,一部分管道暴露在空氣中,一部分管道處于偏遠地區,一部分管道處于城鎮鬧市地區,因此,對管道的監管和檢查難度比較大。在對管道進行合理的管理過程中,可以有效運用大數據以及遙感技術,通過空中遙控有效保證石油管道的運輸效率。及時檢修損壞的石油管道,建立安全管理制度,采用大數據及時獲取遙感技術下的管道信息,人員可以進行24h輪班制,運用信息化的方式統籌管理。加強與石油管道周邊的公路、消防部門、公安部門的聯系,保證在發生問題的時候能夠減少事故的危害面積。針對沿線地區的土地以及農民住房進行綜合治理安全管理工作會議,加強對各種違法行為的問責力度,嚴肅處理有關人員。將石油管道周邊的土地安全管理工作列入管理范疇,與政府部門建立積極的溝通渠道,將石油管道周邊的安全列入法律法規中,通過法律武器約束相關人員的行為。
盜竊問題和自然災害問題難以防范,因此,在進行石油儲運的過程中,國家有必要針對各種盜竊問題優化相關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法律手段和安全管理手段制止盜竊行為,更好地保護石油資源。堅決打擊各種盜竊或者違反安全管理制度的行為,由于石油管道涉及的區域比較多,因此需要合理考慮不同區域的地質和環境條件,根據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做好防護措施,重點在各區域內設立監管部門,在發生自然災害之前進行合理的預防,降低自然災害對儲運的影響[3]。
綜上所述,石油管道的儲運是石油行業運營的關鍵,對提高石油的利用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石油管道的儲運質量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同樣有重要的影響,相關部門需要綜合探索石油管道的儲運和事故預防措施,通過積極地展開安全管理措施,大幅度降低石油管道事故的發生率,減少各種安全隱患。增強管道的儲運效率,增加管道的使用壽命,更好地確保石油管道儲運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