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學,滕學金,甄美靜(淄博鴻潤新材料有限公司,山東 淄博 256411)
在石油化工業的發展過程中,安全技術和環境風險評價至關重要,不過一些企業過于注重經濟收益,忽視了對于安全技術和安全風險評估工作,這不但破壞了環境質量,并且還嚴重威脅到了工作者的安全。而為能夠改變這一情況,就需要相關工作者加強環境風險評價,并嚴格根據石油化工安全規定來進行工作,這有效實現安全生產。
石油化工原料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在進行石油化工生產過程中很有可能威脅到工作人員的生命健康以及破壞生產環境。很多的石油化工材料不但容易引起爆炸,并且存在有害物質,具有一定的揮發性。若沒有在開工前對安全技術和環境風險進行評價,那么就會引發安全問題,并且還會造成經濟損失。除此之外,石油化工產生要嚴格遵守安全技術要求,一定要重視對于相關工作者的培訓,進而降低出現生產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石油化工設施運行時會始終保持高溫高壓,所以如果在工作期間出現失誤,就很有可能發生嚴重的事故。事故會形成非常多的煙塵物質,從而導致環境受到極大的破壞。石油化工行業危險性相當大,所以一定要做好安全技術和環境風險評價,以此加強工作者對于安全生產的重視程度。工作人員只要能夠嚴格遵照所制定的工作要求,便能夠使石油化工業平穩發展,并保證工自身安全。而作為管理者,只有嚴格遵守“安全第一”的理念,才可能降低出現事故的可能性。此外,因為石油化工業安全技術和環境風險評價需要較大的工作量,在管理難免具有不完善之處,所以要對安全技術和環境風險評價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及時解決所具有的問題,有效實現穩定生產。
石油化工業還未開工時,要對潛在風險進行研究,然后創建出預防方案,以做到防范于未然。這樣即便在工作期間出現突發事故,那么也可以馬上找到解決方式,進而可避免過多的經濟損失。不過在此期間,想要加強評價效果,則要創建完善的評價體系,可把環境風險用R來表示,事故出現的可能性用P來表示,危險后果用C表示,可得到R=PC,利用此評價公式,可以保證環境風險評價的效果。此外,伴隨經濟實力的提升,可持續發展戰略成為了各行各業發展的主流趨勢。作為石油化工業來講,若要實現長足發展,則要依據可持續發展理念創建出生態走廊。
若要能順利的開展環境風險評估,則要全面了解環境風險識別范圍和內容。在石油化工業進行生產的過程中,要對潛在的風險隱患進行分析,在此過程中分析的對象主要有生產設施、石油化工原料、相關輔助設施等。而且一定要在通過授權后,再進行生產。尤其是要做好對相關材料和產品的保管和運送,確保工作人員的安全性,這樣便能建立出一個具備安全性的生產環境。
石油化工生產屬于一項系統性的工作,生產流程也比較復雜,這導致生產質量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如果發生安全事故,那么就會降低生產質量和效率。不過通過采用監測和故障診斷技術則可以很好地解決以上的問題。進行故障診斷能夠具體的掌握生產的實際狀況,在第一時間了解生產問題以及安全問題,這樣一來便可及時的采取合理的解決方式。此外,伴隨信息技術的進一步提升,監測與故障診斷技術越來越的完善。所以在使用此項技術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要具備較強的能力,保證在工作期間可以對實際問題進行合理解決,進而就能提升生產工作的安全性。
過去的石油化工安全技術和環境風險評價方式,盡管可以保證運行的平穩性,不過所采用的定量模型法不具備畫面感,很難反映出石油化工生產的實際狀況。不過仿真技術的普及已經能夠改善上述情況,其可以通過特效顯示出畫面,進而和虛擬環境互交。在安全技術和環境風險評價期間采用此項技術,可以利用這一特點以及3D界面掌握到安全事故,便可以加強安全技術和環境風險評價效果。
伴隨我國社會的進一步提升,石油化工企業得到了良好的發展,為我國的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但在發展過程中,環境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在此情況下,如何在發展和環境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就成為了一項重要的工作。國家目前十分提倡綠色環保以及可持續發展,但是有些企業卻違背了這一理念。石油化工行業整體健康發展,必須要改變這一情況,在企業經營工作中堅決貫徹、實施綠色、可持續發展觀。加大環保力度,避免環境遭受到嚴重的破壞。目前一些企業對安全技術與環境風險評價工作漠視,在很多環節存在不完善,為此要求制定合理的解決措施,提升生產質量。企業在生產期間要避免環境受到污染,為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1]。
在進行安全技術與環境風險評價的時候,管理者要確立工作重心,然后系統的開展評價工作,以盡最大的可能避免發生安全事故。在此期間,為能夠提高安全技術與環境風險評價的效果,管理工作者要嚴格遵照生產規定創建生產方案,并對關鍵環節進行細化管理。比如管理工作者要掌握生產環境的情況,采用合理的生產方法,有針對性的創建安全技術與環境風險評價方案。在此期間,為確保生產能夠順利進行,要和專業人員一起來審查生產方案,在達成一致性之后,明確工作重心,采取完善的管理方式。此外,在創建安全技術和風險評價方式的過程中,為能加強各部門的工作質量和效率,則要和不同的評價工作進行比較,如果在此期間發現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要馬上做出改進,保證安全技術和環境風險評價工作得到順利進行[2]。
石油化工企業為能加強安全技術和環境風險評估的效果,有必要對安全監管工作進行完善,其中主要的方式包括:
(1)完善規范制度,并要求工作者去嚴格執行,不過目前一些石油化工企業還未創建完善的規章制度,因此導致監管工作達不到理想的要求。為能夠改變這一情況,管理工作者要掌握現行制度的情況,然后對不足之處進行完善,以確保所實施的規范制度可以提升安全技術和環境風險評價工作的質量,進而就可為監管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為保證監管工作能夠更加完善,還要重視具體的細節,提前分析石油化工生產的潛在風險,根據實際情況改善管理方式,加強監管工作的整體效果。
(2)創建完善的監管體系,以促進生產工作的完善性。比如可以根據石油化生產的實際情況創建監管制度,并對各環節進行細化,以此加強監管工作的合理性。不過在實際監管期間,相關工作者并不是十分重視此項工作。為能夠改變這一情況,管理工作者有必要設置懲罰制度,比如在平時進行監管時,如果發現玩忽職守或者不按照流程進行工作的情況,那么就要根據問題的嚴重程度來進行相應的懲罰,從而就可以在提升監管質量的同時,全面加強安全技術和環境風險評價的整體效果。
在進行安全技術與環境風險評價的時候,為使工作達到整體性的效果,工作人員一定要重視安全生產工作。
(1)工作者要重視安全技術與風險評價工作,盡可能多地掌握相關的知識。比如可誠邀專業人士來給員工進行授課,以加強他們的安全生產意識,提升整體素養。
(2)一些工作者并不特別重視培訓工作,也不積極參加培訓,導致培訓效果達不到理想的要求,造成無法提升安全技術與環境風險評價的效果。而能夠解決這一問題的最為有效的方式就是對進行培訓考核,以使管理工作人員能夠掌握工作人員對于安全生產的認識程度以及風險預防水平。
(3)將考核成績作為決定員工薪資待遇的標準,以激勵工作者積極自主地參加培訓,提升安全生產意識。
應急預案的作用在于可以加強風險預防以及處理的能力,不過在此期間管理工作者要確立工作重心,提前分析生產期間所存在的安全風險,然后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合理的解決方式,這樣一來就可以加強安全技術和環境風險評價工作質量。此外在創建應預案的過程中,管理工作者可吸取其他化工企業所創建的應急預案,結合其中的精華部分進行分析,然后通過改進來變成屬于本企業的應急預案。比如管理工作者要掌握和其他石油化工企業間的差異,然后明確評價的總體目標,保證應急預案能夠符合企業發展的要求,進而就可以加強安全生產與風險評價工作的質量。
石油化工生產能夠對我國的經濟發展作出重要的貢獻。所以企業要加大發展力度,采用最為先進的生產技術,并創建健全的環境風險評價體系。同時在工作期間,工作者一定要遵照所制定的制度,并加強對他們的培訓力度,以保證能夠實現安全化生產。之外,要創建應急預案,以使管理工作者能夠提前了解潛在的問題,從而及時的采取合理的解決措施。總之,對于石油化工企業來講,只要重視安全生產技術與環境風險評價體系的建設工作,就能夠進行安全化的生產,從而為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