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向可
語文教學改革是個宏大的課題,每一個體難以給出權威的答案,但是我們畢竟有一些有效的經驗,可以運用到我們的學習中來。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試用許多手段來促進學生的腦力勞動,結果得出以下結論:“最有效的的手段就是擴大他們的閱讀范圍?!薄?0年的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薄叭狈﹂喿x能力,將會阻礙和抑制腦的極其細微單位連接性纖維的可塑性,使它們不能順利地保證神經元之間的聯系。誰不善于閱讀,他就不善于思考?!奔ぐl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單單只是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閱讀可以改變人生的軌跡,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當大家認識到課外閱讀迫在眉睫時,如何來引導孩子真正走進閱讀世界呢?我有一些自己的體會。
一、尊重孩子的選擇
逛書店時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景:家長帶著孩子來到作文類圖書架前,給孩子精挑細選地買上幾本作文書,目的很明確希望孩子寫好作文;還有的家長專挑世界名著給孩子閱讀,以為這樣的讀物才是最有閱讀價值的。作文書僅僅是同齡人的一些范文,可能對孩子某一篇習作有借鑒,但它遠遠不能滿足孩子更高層次的閱讀欲望,這類圖書是缺少維生素的白米飯,不能給孩子以充足的營養,如果把孩子的閱讀定格在這些書上,孩子很難有大的長進,這畢竟是閱讀中的短視行為。那些世界名著確實是好東西,畢竟經過了時間的考驗,是大家公認的書中精華。可我們的孩子年齡有多大?書中所描寫的人物經歷、生活能否吸引他,能否引起孩子的共鳴?這些都是我們要考慮的。如果我們把自己的好惡強加給孩子,以自己的選擇代替孩子的選擇,這種作法只能打消孩子閱讀的欲望。我們需要做的非常簡單,把孩子帶到正規的書店,讓孩子自己選擇。你會發現那些科普類讀物、適合孩子口味的童話、綜合類期刊都會成為孩子的選擇,這些都是他們感興趣的讀物。只要給孩子提供的是健康的讀物,孩子的閱讀行為是不需要我們過多干涉的。今年五月份我在班內進行了課外讀物的相關調查,最受大家喜歡的書目有:《笑貓日記》《愛的教育》《同桌冤家》《淘氣包馬小跳》《意林》《十萬個為什么》《斑羚飛渡》《魯賓遜漂流記》《草房子》《城南舊事》等,這不都是適合他們的圖書嗎?當時我很想知道他們讀得怎樣,隨即舉行了一次以“我喜愛的一本書”為主題的班會,孩子的發言特別精彩,書中的人物、情節記得那樣清晰,更不乏自己的評價與看法,還有的人物引起大家激烈的爭議。作文書有這樣的魅力嗎?孩子暫時讀不進去的名著有這樣的魅力嗎?
尊重孩子閱讀的選擇,呵護孩子的閱讀興趣,讓孩子的閱讀擁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營造讀書的氛圍
我們學校歷年舉行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比如:“書香班級”的評選、優秀讀書筆記展評等,這些活動極大地激起了每個孩子的閱讀欲望。我們班每周有一節固定的課外閱讀時間,教室里沒有人說話,我和孩子們每人手捧一本書,沉浸在書的世界里,這種與文本的交流是輕松的、愉悅的、沒有任何功利性的,最純粹的語文學習給孩子最真的體驗。
與此同時,我盡最大的可能讓每位家長重視孩子的閱讀,并撲下身子和孩子一起讀書,哪怕每天僅僅30分鐘。“一個不閱讀的人是蒙昧的,一個不閱讀的家庭是無趣的,一個不閱讀的民族是淺薄的?!泵棵孔x到這句話都會被深深地震撼。家庭作為課外閱讀的主陣地,更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我們也是家長,工作之余我們是否每天抽出半小時投入地讀書呢?我們家里有一定數量的藏書嗎?是否有自己鐘愛的一、兩本雜志呢?每周能在圖書館待兩個小時嗎?不要找這樣那樣的理由,現在為了孩子所有的理由都不是理由,抓住所有能利用的點滴時間陪孩子一起閱讀,經過一段時間會有驚人的收獲,您不用擔心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用擔心孩子讀不懂文段,不用擔心孩子出口臟話連連,書籍在悄悄地影響我們的孩子。
有些現象真得發人深思:要求孩子閱讀時,家長或許在看笑聲不斷的電視劇、或許在電腦前打游戲、或許和朋友高談闊論。自制力好的孩子畢竟是少數的,更多的孩子需要我們的呵護與支持,這時我們不妨放下手頭的事情,和孩子一起讀會兒書,柔和的燈光、淡淡的書香,讓這溫情的一幕給孩子以默默的感染。
三、進行必要的閱讀指導
閱讀是件輕松隨性的事,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做初步的閱讀筆記。閱讀筆記是對孩子閱讀內容的梳理,同時也可以加強他對所讀內容的理解與體悟,記載著孩子閱讀中的感受和自己的看法。小學中低年級可以制作一些讀書卡片,摘錄書名、作者、喜歡的句子和片段,裝訂起來,我們可以定期回顧;小學高年級鼓勵孩子在閱讀中加上自己的批注,這里的批注沒有固定的格式,可以是閱讀中的疑問,可以是自己的感受,可以是由此想到人和事,可以是自己不同的看法……批注的過程是他積極思索的過程,沒有全身心的投入是做不來的,長此以往孩子肯定是個會讀書、會質疑、會表達、會學習的孩子。
當閱讀像吃飯、睡覺、呼吸一樣自然,還擔心孩子的語文興趣和語文素養嗎?讓孩子在課外閱讀中得到成長,不斷豐富的心靈世界、不斷擴大的認知視野、不斷成熟的情感體驗,這些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卻給孩子帶來成長的歡悅。林海音的《竊讀記》想來大家并不陌生,小小的一方書店給孩子帶來那么多的快樂,有著成人難以想像的魔力,一件玩具、一頓漢堡、一件新衣怎么能給孩子帶來這么持久而深刻的感動呢?希望每個孩子都成為真正的讀者,在閱讀中體驗豐富多彩的人生,在閱讀中構建自己的精神家園。
參考文獻:
[1]肖霞. 農村小學課外閱讀有效性策略研究[J]. 讀天下(綜合),2017,000(021):P.177-177.
[2]蘭海娣. 探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及提升策略[J]. 課外語文(下),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