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匯 黃君
摘要:大學生是一個消費能力十分龐大的群體,沒有經過社會的洗禮,使得他們對消費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網絡高速發展的今天,他們容易受到廣告,短視頻,明星推薦等的影響而盲目消費,由于本身沒有經濟基礎,使得在沖動消費之后,才發現一些買來的東西對自己而言毫無用處, 只能閑置在寢室,而大部分沒有足夠的的朋友圈,能及時的找到需要這些二手物品的同學,大學校內的一些二手交易的QQ群,微信群為處理這些東西,減少損失提供了平臺。
關鍵詞:閑置物品大學生交易二手
引言
目前,隨著家庭條件的不斷提高,網購的愈發便捷和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大學生的宿舍越來越擁擠,有許多自己淘汰下來的物品或者應為媒體宣傳,買來之后用過幾次發現對自己用處不大,就閑置在一旁的閑置物品,特別是即將畢業的應屆生,面臨著大量的物品要處理,東西太多,帶來帶去太麻煩,當垃圾丟掉又太可惜,所以,每年的畢業季總是能掀起一場二手交易的狂風。
1.大學閑置物品交易途徑
(1)一些學校會在畢業季期間組織一場二手物品交易市場,為畢業季的學生提供一個處理自己那些無法帶走,扔掉又覺得十分可惜的物品的機會,大學生的閑置物品,尤其是一些二手書籍等物品,對低年級的學弟學妹來說,其價值非常的巨大,可以用低廉的價格購買到自己所需要的復習資料等。
(2)由于網絡的發展,一些大學生,通過微信,QQ軟件,建立二手交易群,邀請本校學生,方便迅捷的就建立了一個交易平臺,同學們可以在群里發布對自己來說沒有使用價值,但對其他人來說具有價值的物品,無論是以物換物還是以物換錢的方式,由于都在一個學校,十分便捷。
(3)一些廣告等相關專業的學生,將二手市場作為一個課程主題,通過自身的專業技能,做海報,建立公眾號,微信小程序,作為交易平臺,為學生處理二手物品提供幫助。
(4)通過學校創業街等項目,在學校開展線下二手交易門店,通過實體店作為買家和賣家之間的橋梁,實現雙方物品的交易。
2.大學校園二手物品交易的意義
大學校園內的二手商品交易遵循了可持續發展的發展理念,能夠幫助大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消費習慣,它讓一些想要購買一樣東西,又覺得全新的價格太貴的大學生有了更好的選擇,這同時讓你省下了一些可以省下的錢。從環保的角度來說,這算一種資源的節約,是對二手物品的資源分配的優化,減少了不必要的垃圾的產生,因為這些"垃圾"在其他人手中其實還有很高的使用價值。同為大學生,對物品的需求絕大多數都是趨同的,他們的閑置物品一般都是賣家購買了更新的產品作為替代,但其實舊的破損不是很嚴重;或者再買一些商品時附送的贈品,與自己已經有的發生了重復,只能閑置在自己的寢室。但是由于對大學生個體來說,供給消息十分的閉塞,有需求的同學很難通過自身的能力在學校里找到合適的二手物品,而那些合適的二手商品只能被畢業生或者在校生當作廢品出售或者直接扔掉,不僅是對資源的浪費,還增加了大學生的經濟壓力。而大學生校園二手交易平臺,能夠切實的為同學們提供一個交易的場所,為大學生解決實際的困難,處理閑置在寢室的物品,同時,也讓有需要的同學能夠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并有效地解決了資源浪費的問題。二手商品交易作為了當代大學生消費的一種新的方式,學生可以通過校內的一些交易平臺出售自己的閑置物品,例如:考研書籍,復習資料,聽力耳機,二手機等,通過對大學生需求物品的分析。校園二手交易平臺可以極大的方便在校的學生,為一些因為沖動消費而造成損失的同學盡可能的收回成本,同時也能讓他們在往后的購物中養成深思熟慮,仔細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在校園內形成積極向上的消費氛圍。
3.大學生對購買校內二手物品的態度
對于校內二手物品,由于定位只在本學校,范圍小,當面交易的方式雖然傳統,但是也更為的安全,買方可以看到實物,根據自己的觀察,對商品能夠做出更為真切的評價。交易雙方同為一個學校的,更容易相互信任,不需要額外花時間建立信任關系。而對于購買二手物品,大多數大學生覺得,浪費可恥,勤儉節約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二手交易十分契合這個主題,它讓買賣雙方都以更低的價格獲得了更多的利益,是一種雙贏。但是也有些同學出于對質量,安全,衛生等一些問題的考量,對二手物品存在一些抵觸的情緒。
結論:不斷發展的高校二手商品交易,既體現了可持續發展,低碳環保,節能減排的綠色理念,也滿足了廣大高校大學生的日常需求,通過校內二手交易實現的對二手物品的充分利用,減少了資源的浪費,推動了循環經濟的理念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政文 夏繁 關于武漢市大學生二手物品交易現狀的調查分析 科技創新月刊 2015(71-72).
【2】李錦飛 劉坪 貢文偉 考慮政府獎懲的逆向供應鏈定價策略研究 工業工程與管理 2013(109-116).
【3】秦明 消費社會視域下大學生人生觀培育研究東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 2020(49).
【4】[穿越重生] 《重生之邂逅良緣》作者:微瀾蝶澈(晉江VIP2014-07-25完結).
【5】何國清 關于當代大學生消費道德教育的思考 江淮論壇 2007(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