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揚
摘要:林下生態養雞技術是近些年來比較受到養殖戶青睞的一種新式養雞技術,這種養雞模式下,肉雞因為不斷受到鍛煉最終會變得更健康,肉質也更優良,在市場上就會有比較高的競爭力。文中對林下養雞的優點進行了簡單分析與介紹,同時對相應的養雞各環節的管理工作進行了簡單介紹,期望能夠帶給對林下養雞感興趣的養殖戶們一些幫助。
關鍵詞:林下生態養雞;養雞技術;養雞管理;管理措施
引言
所謂的林下生態養雞指的是利用一些山地林木環境來對所飼養的雞施行放養養殖的一種新的養雞模式。與傳統養雞模式相比,林下生態養雞具備非常多的優勢,既能夠幫助節省空間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還能夠幫助所飼養雞的品質更上一層,是當前深受養殖戶喜愛的一種新興養殖方式。
一、林下生態養雞的優點
林下生態養雞模式的最大優點是放養,樹林,果園的下半部分空間是雞的日常活動場所,在一定范圍內,雞的行為完全是自由不被控制的[1]。從空氣流通性上來講,就要比傳統室內養殖環境好得多再加上雞日常食用的食物也都是綠色無污染的,其最終產生的雞蛋產品或者本身作為肉食供應也都更符合健康綠色的品質要求。
(一)林下環境中的植物種類非常多
相較于傳統的室內養雞環境,在林下生態養雞模式下,雞日常的活動場地是各種樹林,其中植物的種類是非常多的,雞群在林間活動的過程中完全可以將其中生長的牧草和一些生長在林間的昆蟲作為自己的食物,養殖戶在飼料成本方面的投入就可以少一些。而對于雞群本身來講,林間的食物種類更豐富,與日常單一的飼料相比,營養更全面,也更美味一些,雞群會更愿意食用。
(二)降低雞群生病的幾率
林下生態養雞模式下,雞群的活動范圍更加廣闊,日常的活動量也因此變得更高,再加上開放空間里的日照也比較充裕,雞群食用各種不同的食物,在營養攝入方面比較全,自然的,雞群的抗病能力就會變得更強,其生病的幾率就會大幅降低。而雞群在林地里放養,食用林地里的害蟲,對于林地樹木的本身也是極有好處的。
(三)幫助構建更加良好的生態
雞群放養在林地中會食用林地里的牧草和草里的昆蟲,幫助林間和地頭的蟲病害變得更少,使得整個林間生態系統都變得更加和諧穩定更健康。當然,雞群食用林地中的草與蟲,也會將糞便排泄在林地里,為林地里牧草以及樹木的生長提供更多的成長養分,幫助林間植物可以更健康地生長。從生態學角度講,雞群食用牧草變得更健康,產生糞便促進林木生長,,從而形成更良好的林牧生態。
(四)雞群的銷路更廣闊 ? ? 林下生態養雞模式下雞群主要食用野草,林地間的昆蟲等這些天然性的食物,再加上其本身的活動量也變得更大,其肉質就會因為這種鍛煉變得更加結實,味道更好脂肪含量少,絕對是健康無公害的肉食產品,也更受到當前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二、林下生態養雞的相關技術
(一)選擇優良的養殖品種 ? ? 并不是所有的雞品種都適合應用林下生態養雞模式的,因此,為了雞群養殖的結果更理想,需要選擇適合的品種。一般來講,林下養雞選擇的會是適合放養且自身抗病能力比較強的土雞,或者也可以選擇對環境的適應性比較強的,本身生長速度也比較快的清遠麻雞或者其他的改良性品種。
(二)建造合適的林下養雞設施
實施林下生態養雞,需要在林地周圍構建對雞群進行隔離的設施,避免雞群亂跑,出現走失的情況。一般情況下,養殖戶可以選擇建造圍墻,或者搭建一定高度的籬笆。在進行雞舍搭建的過程中,應盡量選擇地勢比較高,能夠有效遮風擋雨的位置。在進行雞舍建造的過程中,除了確保其隔熱防潮,保溫性能之外,也應該盡量降低雞舍的建造成本,幫助養殖的效益可以最大化。
(三)養殖過程中的一些要求
在落實林下生態養雞的過程中放養雞群的區域應該選擇坡度比較平緩且周圍有清潔水源的地方,植被的覆蓋率也有一定要求,同樣的也需要有足夠的光照。所放養雞群的密度也有一定的要求,主要和養殖戶的養殖規模有關[2]。家庭式養雞模式下對于養殖密度相對隨意如果是規模化的林下養雞則雞群密度還與雞的品種有比較大關系。在雞群放養期間,還必須對雞群進行一定的行為訓練,確保雞群能夠按時回棚,能夠主動定期去林間覓食雞群放養期間會有幾天的適應期,養殖戶在此期間應該給予一定的引導,教導雞群掌握教導的覓食技巧。
三、林下生態養雞的日常管理措施
林下生態養雞的優勢是毋庸置疑的這也是當前很多養殖戶選擇這種養殖模式的主要原因,但雞群在外界環境中生長,必然要去學會適應外界多變的氣候,這也是不同于傳統養雞模式的另類風險。比如說,林下養雞模式下,雞群是隨地大小便的,這一過程中很可能會對林地中的雞飼料造成污染,或者直接污染水源,雞群食用飼料飲水之后就很可能生病。再比如說,夏天氣候變化迅速,天氣溫度高,容易下雨,林地間的環境是比較潮濕的,雞糞便在這樣的氣候環境下比較容易發酵,病菌的生長與傳染性也會高很多。因此,林下生態養雞模式下,還必須做好雞群的日常管理,做好日常雞群生長環境的搭理,確保雞群能夠在更適合自己的環境下生長,最終才會獲得更好的養殖結果。
(一)加強對小雞的管理
林下養雞模式下,在進行雛雞購買引入的過程中必須要把關好小雞仔的質量,這是雞群能夠更好地在外部環境中生長的基礎。養殖戶要選擇質量好且已經經過嚴格防疫處理的小雞仔作為養殖的雞群,要對雞群進行檢測,確保其本身是不帶有傳染性病原的。而運回家之后還需要對雞舍以及運輸雞群的箱蓋進行消毒處理。
(二)加強養殖區生態隔離 ? ? 養殖戶在購買引入雛雞之后不能立刻對其施行放養制度,還應該隔離飼養一段時間。要在養殖區的雞舍出入口設置消毒池,定期更換池內的消毒液,確保消毒液保持新鮮所有飼養人員在進入到雞舍之前都應該更換專用的工作服裝并洗手消毒,上確保雞舍環境干凈無污染[3]。與此同時,這一段時間,雞舍應該杜絕外人進入參觀,當然飼養場工作人員也需要避免去別的飼養場參觀,杜絕雞群傳染性疾病的交叉感染。
(三)要有一些防疫性疾病控制措施
雞群大規模養殖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傳染性疾病,而一旦發生疾病養殖戶所要遭受的損失將是極大的。故而在進行林下生態養雞的過程中還必須加強對雞群常見病癥的防疫性措施。比如說新城疫、支氣管炎、禽流感、法氏囊病等等,這些都是要提前接種相應疫苗的,疫苗接種之后,雞群會有一個虛弱期,要注意為其補充維生素C,葡萄糖等,加強雞群對病害的免疫效果。
(四)注重林地間消毒
養殖戶在進行每一批新雞養殖之前都需要對林地的環境進行一次全方位的消殺清理。這一過程中主要是對林地空間里以及周邊區域的垃圾或者其他的雜物進行清理,之后使用消毒液對整個環境進行一次大范圍全面消殺處理。如果發現林地空間已經存在病蟲害問題,可使用適當數量的藥物對環境進行除害,并開放一段林地空間,等待藥物殘留毒性全部發散后再放養雞群。
四、結束語
林下生態養雞相較于傳統養雞模式有著極大的優勢,為了幫助這種優勢的價值得以被最大化體現,需要加強林地養雞的技術,并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確保雞群健康生長,才能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周紅. 一種林下生態鵝的養殖裝置:, CN213246379U[P]. 2021.
[2]吳朝福. 探究林下養雞技術要點[J]. 農家科技, 2020, 000(003):105.
[3]王加芹. 林下生態放養土雞關鍵技術[J]. 畜牧業環境, 2020, 000(003):P.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