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王雷 編輯:黎悅瓣
除了超焦距和中灰漸變鏡這些常規的風光攝影技巧,James Abbott分享了幾種重要的現代攝影技法。
世界著名風光攝影師亞當斯曾經說過:“一張好的照片是知道該在哪里等待的。”盡管在今天依然是事實,但是為了保險還應該再加一句,一張好照片還必須在找到最佳視角后清楚該運用哪種拍攝技法。這兩點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作為風光攝影師必須掌握幾種關鍵技法,并且清楚是什么、在何時、為什么以及如何運用它們,這是極其重要的。盡管仍然存在質疑的聲音,但HDR攝影確實是在高反差場景保留細節很有效的方法,而且善加使用也可以顯得非常自然、難以察覺。曝光混合是一種將不同光圈與快門速度的圖像進行合成以實現創意效果的手法,而對焦堆棧可以確保場景中前景到背景都能清晰銳利。那么就讓我們來探索這些攝影技法,每一位風光攝影師為了記錄自然世界所必須了解的基本技法。
新招拍風光你將學到
拍攝一幅HDR風光照 34頁
曝光合成大景深 38頁風光攝影堆棧對焦 40頁
拍攝風光的新方法 44頁
Getty / John Finney
讓相機的動態范圍最大化,捕捉最自然、細節豐富的風光場景。
HDR或者叫做高動態范圍,是一種用來大幅增加圖像動態范圍的技法。如果你對術語還不熟悉,那么動態范圍簡單來說是指一個場景中最亮到最暗區域之間的比率。當你使用HDR拍攝時,只需要拍攝三張相互間隔2擋曝光的照片,就能捕捉到場景中從高光、中間調到陰影部分的全部細節。
什么時候需要用HDR?
當場景的動態范圍超出相機的動態范圍,而你又沒有中灰漸變鏡,甚至當下雨或下雪時使用濾鏡就像一個吸塵器,HDR就能派上用場了,通過這一技法就能保留整個場景的細節——特別是天空。
為什么要用HDR?
HDR是一項令人難以置信的技術,但不幸的是由于一些攝影師粗暴地過度處理他們的圖像,導致HDR的名聲很差。但是只要在處理時更加柔和一些,就能輕易讓你的照片看起來比那些使用中灰漸變鏡拍攝的照片更真實、更自然。
專家建議
好的HDR與壞的HDR
過度處理的HDR圖像會表現出一系列特征,例如高反差物體的邊緣會出現光暈,過度的紋理和嚴重扁平的中間調。有一種常見的誤解認為HDR圖像就應該展現出從陰影到高光部分的全部細節,事實上應該允許保留更高的反差,從而創造出更加真實的畫面,幾乎看不到運用這項技法的痕跡。
拍攝包圍曝光照片
1 拍攝模式
拍攝HDR時一定要把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在幾次曝光過程中必須保持相機不動,這樣才能確保后期合成時更加成功。出于同樣的原因,除快門速度外的其他相機設置也要保持不變,所以應該使用光圈優先或手動曝光模式拍攝。HDR軟件可以處理各種不同的快門速度,但景深、焦點與ISO感光度的變化是無法解決的。
James Abbott
2 相機設置
采用手動對焦以確保焦點在包圍曝光過程中保持鎖定,光圈設為f/11左右以確保適當的景深,然后將感光度設為ISO 100。如果曝光時間有可能超過30秒,可以增加ISO以確保快門速度不會超過這一范圍。最后,利用直方圖輔助曝光,并使用曝光補償讓中間調獲得正確曝光。
3 曝光包圍操作
大部分數碼單反與無反相機都提供自動曝光包圍(AEB)功能,這也是拍攝HDR最簡單的方法。這部索尼相機已經設置好以2擋為間隔拍攝3次曝光,該功能還包括快門定時器。還有一種方法來拍攝包圍曝光,那就是用手動模式,給3次曝光設置不同的快門速度。
學習處理HDR的適當方法,使照片看起來完全自然。
我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進入HDR圖像的后期處理環節,這句話更是絕對的真理。HDR編輯軟件提供一系列參數控制,可以讓細節凸顯出來,在處理時往往傾向于把所有功能都往圖像上堆砌,但實際上采用更為克制的調整手法才能讓照片獲得最佳效果。
在Lightroom中編輯HDR照片
專業器材
三腳架
通過手持相機拍攝例如HDR這樣的多次曝光是可行的,但是在后期處理過程中會面對圖像無法對齊的風險。即使能夠對齊也需要對最終圖像進行重度裁剪。因此不論是拍攝HDR、對焦堆棧還是利用不同的快門速度進行圖像合成,三腳架都是不可或缺的附件。
1 選擇圖像
在Lightroom的圖庫模式中,通過點擊第一張照片、按住Shift鍵點擊最后一張照片,就可以選中所有包圍曝光的照片。接下來切換到修改照片即可進行各種調整。
2 混合為HDR圖像
進入照片>照片合成>HDR。在HDR合成對話框中勾選自動對齊和自動調整色調。如果場景中發生了位移,可以將偽影消除量調整到最強。
3 應用調整
最重要的設置是陰影與高光。首先調整這兩項設置以恢復細節,但是不要把滑塊拖得太猛。接下來可以適當增減白色與黑色滑塊,避免色調渾濁灰暗。至此所有普通基本調整全部應用完畢。
4 添加局部設置
利用局部調整工具例如漸變濾鏡和調整畫筆,對畫面中特定區域的亮度、對比度、陰影、高光、白色與黑色做更為精細的調整。
James Abbott
合成不同曝光值的圖像并通過創意手法控制畫面效果。
曝光合成能實現不同的快門效果,將照片里面動、靜景物合成在一起,同時保留足夠大的景深范圍,又不必將ISO感光度提到對于此類題材而言過高的范圍。這種技法在弱光環境下最為實用,因為此時不需要ND濾鏡也能使用較慢的快門速度。
保持畫質純凈
拍攝這張照片時,第一次曝光采用f/16拍攝以確保足夠大的景深,但由此帶來了長達15秒的曝光。因此在之后采用光圈優先模式拍攝時,光圈值設為f/4,焦點對準沉船的前方——這樣就得到了0.6秒的曝光時間,保留了更多水流的紋理。這樣設置的目的是為了保持低ISO。如果用f/16光圈在0.6秒曝光達到同樣曝光,就需要把ISO從50提高到800,從而導致整體畫質下降。
專家建議
海灘拍攝
在潮水中進行長曝光拍攝時,三腳架的支腳往往會隨著潮水的漲落而下沉。應對這種情況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用力向下按壓三腳架,直到支腳深深插入沙中壓不動為止。還有一種辦法是帶三張CD光盤,把三腳架放在上面。
合成多次曝光
1 同步設置
進入Lightroom對第一張照片進行基礎調整。完成后按住Shift鍵點擊第二張照片,選擇菜單欄中的設置>同步設置,選擇全選,然后點擊同步確認將第一張照片的設置加載到第二張照片。讓兩張照片的處理設置相同。
2 倒入并對齊
選中兩張照片點擊右鍵,選擇在應用程序中編輯>在Photoshop中作為圖層打開。當照片以圖層方式打開后,選擇兩者,進入編輯>自動對齊圖層并選擇自動。當照片對齊后,一般來說需要用裁剪工具裁掉出現在照片周圍邊緣的空白部分。
3 蒙版合成
點擊上面那個圖層,然后在圖層面板底部點擊添加圖層蒙版按鈕。接著使用快捷鍵D將調色板設為黑白,再使用快捷鍵X在兩者之間切換。使用畫筆工具(B)涂成黑色讓下層圖層顯露出來。如果誤操作可以再涂成白色使其隱藏。
James Abbott
運用這項高級技法,讓你的照片從前景到背景實現最大化的銳利效果。
想象一下一幅圖像從鏡頭前不到1米的距離,一直到數公里外的背景,全部保持絕對的清晰銳利。聽起來絕無可能,是嗎?但好消息是,這不僅可能,而且實際上也是一項非常容易拍攝和編輯的技法。
為什么要堆棧對焦?
堆棧對焦的優勢在于可以讓你用鏡頭的最佳畫質光圈拍攝,從而發揮創作出最為清晰銳利的圖像。一般是f/8或f/11,這樣的光圈值無法提供最大景深,但是通過對焦于畫面中不同的點,然后后期合成,就能實現與任何鏡頭在f/22光圈下一樣大的景深,而且不會因為衍射效應損失畫面的整體清晰度。
如何堆棧對焦?
實現堆棧對焦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自動對焦模式,在相機的LCD液晶屏上改變焦點,讓每張照片清晰的范圍重疊,覆蓋整個場景拍攝一系列照片。然后在圖像編輯軟件中打開全部照片,合成完畢后就能享受頂級銳利效果的風光大片了。
專家建議
多個對焦點
這個拍攝技法成功的關鍵在于,要學會對哪些點對焦可以讓每張照片清晰的范圍彼此重疊,以確保覆蓋整個景深。如果出現任何模糊的部分導致的斷層,都意味著Photoshop或其他軟件無法成功合成照片。需要經過練習才能知道對焦的確切位置。與焦點之后的景深相比,焦點之前的景深大約延伸四分之一,所以在設定對焦點時腦海里要記住這一點。
拍攝照片用于堆棧對焦
1 相機設置
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設為光圈優先模式,f/8或f/11。如果想增長曝光時間讓水流虛化,可用f/13光圈,但不能再縮小了。ISO設為100。使用直方圖確保陰影和高光區域不會溢出,然后再把所需的濾鏡加裝到鏡頭上。
2 設定對焦點
選擇對焦點時,先從畫面底部開始,這一區域一般是距離鏡頭最近的景物。拍攝一張照片,然后將AF對焦點移動到后面的位置繼續拍攝,直到用不同的對焦點拍攝3-4張照片。不要簡單地把對焦點從畫面下方向上方區域移動,評估一下場景的深度并以此選擇對焦點位置。
3 使用遙控快門
為每張照片設置好對焦點后,等待一會兒再釋放快門。遙控快門線或相機自拍定時器很重要,但最佳選擇是無線遙控快門。使用遙控快門意味著每張照片之間不必像自拍定時器那樣間隔一段時間,對相機造成震動的機會甚至比用快門線還要小。
利用Photoshop中的自動化程序快速、干凈利落地編輯創作理想的全景深鏡頭。
Photoshop中合成多張堆棧對焦的圖像非常簡單了。事實上整個過程依賴于一系列自動化任務,因此你要做的就是在主菜單中選擇相關進程,軟件會為你搞定其余的工作。就像拍攝HDR處理過程一樣,最重要的就是保證在拍攝過程中除快門速度外的一切相機設置不變。
處理過程中的設置也是相通的。唯一需要更改RAW文件編輯設置的時候,是幾張照片之間的亮度發生改變,因此需要讓曝光一致——但也僅此而已。
混合堆棧對焦照片
專家提示
圖像邊緣
編輯過程中——當圖像在Photoshop中合成之后需要裁切掉經過對齊的畫面邊緣區域的空白部分。此外通過放大查看重點檢查邊緣的模糊部分,這一部分的缺陷會輕易毀掉原本完美的堆棧對焦圖像。
1 同步設置
進入Lightroom,對第一張RAW照片進行基本調整,然后按住Shift鍵點擊一系列圖像中的最后一張,選擇菜單欄中的設置>同步設置。
2 加載圖像
將照片導出為TIFF格式。打開Photoshop,選擇文件>腳本>將文件載入堆棧。點擊瀏覽將剛才的文件導入。勾選嘗試自動對齊源圖像并點擊確認。
3 自動混合圖層
點擊最上方的圖層,按住Shift鍵然后點擊最下面的圖層選中全部圖層。接下來進入編輯>自動混合圖層,Photoshop會知道是堆疊圖像。一定要勾選無縫色調和顏色,然后點擊確認。
4 裁切圖像邊緣
此時照片四周會有一些空間,并且有可能在各邊緣出現模糊,因此需要進行檢查并相應的裁剪。最后進入圖層面板右上方的菜單(標志是四條橫線),然后選擇拼合圖像。
跳出傳統方法之外進行思考,你會得到更加獨特的照片作為回報。
攝影是一種不斷發展革新的媒介,數字相機技術的進步以及后期編輯軟件能力的不斷提升帶來了新的、令人興奮的風光攝影技法。盡管許多技法依賴于技術,例如HDR與堆棧對焦,其他一些則依賴于器材,例如使用ND濾鏡實現超長曝光,而有些技巧則更取決于攝影師對風景本身的觀察以及做出的反應。
不論在一天當中的什么時間,你選擇的拍攝視角或根據日出日落選擇的拍攝機位,新的觀察與拍攝風光的方式都取決于你自己,你要做的就是找到它們。所以在這里為大家提供一些額外的思路,為你的風光攝影帶來清新的空氣。
頂級提示
長焦鏡頭
拍風光最常用廣角鏡頭,例如全畫幅16-35mm鏡頭,或APS-C畫幅的10-15mm鏡頭。盡管廣角鏡頭依然是最流行的選擇,另一個不那么明顯但依然實用的風光鏡頭是70-200mm焦段。
創意攝影
1 自然長曝光
我們都希望在“黃金時刻”外出拍攝以獲得最佳光線效果,但是在現場選擇日出前或日落后一小時拍攝也是非常值得的。在這個“藍色時刻”里由于光線非常暗淡,光線效果看起來難以置信的美,而曝光時間往往不需要借助濾鏡就能長達數分鐘。
2 從地面角度拍攝
不可否認,最舒服的拍攝位置是從站立高度,但是恪守這一機位并不總是能夠充分利用風光本身帶來的優勢。這張照片在拍攝時三腳架的中軸幾乎降低到接觸地面,對于成功地將棉花草融入畫面至關重要。
3 在黃金時間采用側光照明
拍攝日出或日落最常用的方式是逆光拍攝,因為這樣通常可以達到最壯觀、最具戲劇性的效果。憑這個原因就很容易理解為何使用這種拍攝手法,但是簡單地將其套用在任何拍攝地點未免過于死板,限制了創意的發揮。即便有壯觀的日出或日落,依然值得看看你的身后,尋找有沒有更好的景致,此外還可以尋找戲劇性的側光照明,就像這張照片這樣。
疊加使用濾鏡 這張照片使用一片10擋ND濾鏡用來延長曝光時間。為了進一步加強天空細節,還用了一片硬中灰漸變鏡。無反相機可以“透過”極端的濾鏡看到取景畫面,方便隨后放置中灰漸變鏡。
5個簡單的小竅門
幾種非傳統但效果不錯的構圖方式
1 突出前景
前景興趣點通常是比較小的物體,但納入巨大的物體也能夠很好地平衡遠處的景物,并仍然可以起到增加畫面層次的作用。
2 讓興趣點充滿畫面
傳統風光照片具有四個部分,前景、中景、背景以及天空。但是具有強烈形狀的地方可以用來充滿畫面以獲得更好的效果。
3 利用對稱拍大片
自然界中的對稱永遠不缺少美。湖中的倒影就非常適合拍攝經典的對稱作品,拍攝時讓主體占據畫面中間位置。
4 嘗試淺景深
這張照片中最突出的元素是橋,但是焦點對準畫面右側更小的建筑物,因為后者的表現力足夠強大,可以與橋形成視覺平衡。
5 利用光線構圖
這幅圖像并沒有遵循三分法構圖,而是引入了大量前景景物,但是背景中穿過濃霧的光線依然可以牢牢吸引觀眾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