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楊夢楚 編輯:黎悅瓣
偉大的攝影敘事需要時間和耐心,但對攝影師Ami Vitale來說,每一刻都至關重要。
Ami Vitale
野生動物攝影師
Ami是美國攝影記者兼紀錄片創作者,《美國國家地理》的簽約攝影師,也是尼康大使。
Ami去過100多個國家,她曾報道科索沃、克什米爾、巴勒斯坦等國家及地區的沖突,也拍攝過野生動物及其保護方面的專題。她獲過五個荷賽的攝影獎項,其中,她在2018年為《美國國家地理》拍攝的肯尼亞雷泰蒂大象保護區榮獲了自然類組照一等獎。Ami是“連鎖反應影像社”的創始成員之一,這是一個由女性攝影師、作家、電影人和科學家構成的組織,致力于拍攝關于發展中國家的女性所面臨困境的故事,并創建能夠幫助她們的項目。
Ami定期進行演講、做講座并開辦攝影工作坊。2020年即將在厄瓜多爾亞馬孫雨林和肯尼亞舉辦工作坊。
希望是一種信仰,尤其對攝影記者來說更是如此。在Ami Vitale長達20年的拍攝生涯中,她見證了太多人類和動物的苦難,但她仍然相信攝影有能力改變世界。自從目睹世界上最后一頭北方白犀牛Sudan的死亡,她的工作重心就開始偏向于野生動物、動物保護以及人類與動物之間的沖突。
Ami Vitale是《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的簽約攝影師,她有著多年攝影報道經歷,并因此贏得5個荷賽(世界新聞攝影大賽)獎項。其中,她在2018年為《美國國家地理》拍攝的肯尼亞雷泰蒂大象保護區的照片榮獲了自然類組照一等獎。經歷過紛飛戰火、睡過土坯房、感染過瘧疾以及遇到過洪流之后,Ami為了拍攝項目《熊貓之愛》而穿上了熊貓服。不過有志者事竟成,她拍到了許多很棒的照片。
那是絕對的。起初,我被發現并探索世界、拍攝美麗的照片這種想法所吸引。然后,我意識到那不是激勵我拍攝的動機。我相信偉大的攝影,其力量在于放大他人的聲音,啟發并喚醒人們,讓我們互相關心彼此,關注所有的生物。它有超越語言的能力,讓人們受到觸動。攝影擁有如超級英雄的超能力一般的魔力。
如果我的拍攝只是為了得到精彩的照片,那就有點像是在剝削我的拍攝對象。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產生影響力,并最終回饋那些向我敞開心扉的人們。
如果在出發去某地之前,頭腦中就已經有了一個編好的故事,我覺得這就很可怕了。盡可能多地研究和學習非常重要,但也要讓自己保持開放的心態,讓你拍攝的講述者從他們的視角出發并決定故事的面貌,而非你設想中的那樣。
當我一開始到達肯尼亞北部時,我的工作主要是拍攝偷獵以及人類與野生動物沖突的專題。但我意識到,新聞總是從偷獵事件本身展開敘述,“我們如何停止偷獵?”這里主要涉及將動物保護武裝化,打贏這場動物保護戰爭。這些術語聽著就像在形容一個戰區。
我不想貶低這種努力,但我們總是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視角:原住民的視角。所有關于他們的故事都沒有被媒體報道過。講述原住民的故事也一定會令人動容。
許多媒體文章和電視節目都關注外來者的視角,通常由西方世界來的白人講述非洲的故事。通過原住民視角來講述故事對我來說很有趣。每當我向西方媒體拋出這樣獨特的視角,他們第一個問題總是問:“那里有美國人嗎?”我說:“嗯,沒有。”這種類型的專題在他們眼中不太走俏,尤其在電視上,因為媒體聲稱觀眾想看的是像他們一樣的人。
我們現在得超越這些桎梏,這是個萬物緊密相連的世界,不要只為觀眾呈現西方的人物形象。這種敘事手法在很多層面帶有殖民主義色彩。現在輪到我們這些講故事的人來呼吁并更進一步努力找到有感召力、善于言辭的原住民和當地居民進行拍攝。
對頁圖_中國臥龍國家自然保護區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大熊貓。
上圖_雷泰蒂大象保護區,飼養員Mary Lengees撫摸著這所肯尼亞北部保護區里的第一頭大象Suyian。
“那幅作品就有這樣的力量。只有非人類才不會被這樣的照片感動。它超越了文化、宗教、地區、國家和族群。”
我在現場,那一刻我非常難過,但我仍然得說,這一切尚未結束。我們仍有希望拯救最后的犀牛和所有其他的瀕臨滅絕的物種。這是一種偉大的動力和警醒,我被這種影響力所震撼。肯尼亞歐佩杰塔保護區飼養員Joseph Wachira在Sudan彌留之際撫摸它的照片傳遍了全世界。
在那之后,我碰巧在中國進行一次街頭拍攝,我印了一些我的作品并向路人介紹自己。其中一張就是Sudan和Joseph的照片,人人都知道那幅作品,有的人甚至流淚了。那幅作品就有這樣的力量。只有非人類才不會被這樣的照片感動。它超越了文化、宗教、地區、國家和族群。
對頁上圖_肯尼亞的萊瓦野生動物保護中心,飼養員Kamara被黑犀牛Kilifi用鼻子親切地蹭著,Kilifi和另外兩只小犀牛是他親手養大的。
對頁下圖_Joseph Wachira向地球上最后一只雄性北方白犀牛Sudan告別。
這也體現了歐佩杰塔保護區當地族群的勇氣。他們一開始勸我,說:“也許你不該拍這個,這是個毀滅性的打擊。每個人都在哭泣。我們不是很想展示這個。”我回答道:“我們為什么不把它記錄下來,然后再做決定呢?”作為攝影師,推動事物、贏得信任并展現那一時刻是十分重要的。
我在每一個專題上都花了很多時間,所以我了解自己打交道的對象。在過去的20年里,如果有什么戲劇性的或棘手的事件發生,就會有人打電話讓我前去,因為他們清楚我會認真地對待。總是會有倫理方面的影響,這就是當你花時間與一個群體相處時,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我不去克什米爾的多年間,收到了一些來信,邀請我回去講述他們的故事。當震動性的事件發生,他們會召喚我,這很了不起。
有些人認為攝影和新聞具有侵入性。據我所知,人們在報道中講述自己的故事,但這些故事卻在新聞報道中被忽視,這才是關鍵所在。
這就是為什么我選擇那些如今已經沒有多少記者會報道的地方。而現在所有的記者都想去報道我拍的這些故事。他們應該去找別的故事。故事無處不在。攝影可以是剝削性的,但如果你肯花時間,它也可以是當事人授權的。
穿熊貓服是很難活動開的,尤其我穿得跟個銀行劫匪似的,衣服上還有熊貓尿味兒,有時甚至有熊貓糞便氣味兒。大熊貓靠嗅覺而非視覺行動,所以這是一次“很有味道”的拍攝,但如果需要,我還是會那么做的。
這是最有意義的拍攝任務之一,我就像置身Wes Anderson的電影一樣。我起床,然后套上熊貓服,和我一起工作的其他人也都穿著熊貓服,有時衣服上還少了一只耳朵,或者尾巴沒了。
大熊貓是如此受歡迎的一種動物,我們幾乎把它們變成了卡通動物。我所學到的有關大熊貓的知識讓我大感驚訝。當你深入任何一個故事的時候,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上圖_中國臥龍國家自然保護區的一個保護中心,一只16歲的大熊貓葉葉在一個野生圍欄里休憩。
讓我感到驚訝的第一件事在于,它們已經在這個星球上存在了800萬年了。當你回顧中國古代藝術時,卻找不到熊貓的形象。你會看到森林里所有其他動物的形象,卻唯獨沒有熊貓,正因為它們長久以來都遠離人類而居。它們就像一只只小小的傳說生物,如大腳獸一樣的存在。
“一夜之間,我從一個職業攝影師變成了一名戰地攝影師,但我不建議大家這么做。”
大熊貓第一次被發現是1936年,這不算十分久遠的事情。人們試圖在圈養的情況下讓大熊貓進行繁殖,正因他們知道大熊貓是高度瀕危物種,想在圈養條件下讓它們繁育到300只。研究人員不知該怎么做才能讓它們繁殖,為此什么努力都嘗試過。
然后研究人員搞明白了,雌性大熊貓每年的受孕期僅有24至72小時,發情期十分短暫。在擇偶時,人們需要給雌性大熊貓更多的選擇才行。
能讓人感到筋疲力盡。大多數時間我都在東非,有機會時我會回美國蒙大拿老家。我認為很多事情都是必然會發生的,因為我們處在變動和混亂之中。當我回來看到我的朋友們都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一切都是那么刻板,這讓我感到很不舒服。他們一定會把我們這樣的人當成瘋子,我很可能就是瘋子。
上圖_中國臥龍國家自然保護區,一名熊貓飼養員正在給大熊貓喜妹的幼崽做健康檢查。
是的,那時我住在捷克共和國,我開始聽說周邊地區有一場戰事正在醞釀。那些故事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孩子穿著冬衣逃離沖突并在隆冬季節翻山越嶺。我內心清楚我必須到那里去。于是我辭職了。一夜之間,我從一個職業攝影師變成了一名戰地攝影師。但我不建議大家這么做,這是為了你身邊的人著想,而不只是為了你自己。
需要具有同理心。而且,在你出發之前,需要迅速搞清局勢,你需要處于現場的人來給你一些指導。我和當地記者一起工作,他們向我展示了我應該去何處拍攝,以及如何做到這一點。
我很快就意識到不需要去前線。展示戰爭的可怕是很重要的,但我認為,展現堅忍不屈的故事和非前線的人也很重要。這就是我最終所做的,講述女性的故事,以及受困在戰爭中人們的感受。
上圖_克什米爾北部的米爾哈馬鎮,Naz Banu的親屬在她的葬禮上哀悼她的遺體。
“那些不只是野生動物和動物的照片,更是關于人性的故事。”
這是出于深刻的意識形態原因。我現在的工作同樣有風險,人們看到的是可愛的動物的照片,但人類造成的緊張局面和沖突始終存在。
在我報道了一個又一個沖突之后,我開始明白每一個沖突都與環境和自然有關。人們現在看我的照片,但他們不理解,那些不只是野生動物和動物的照片,更是關于人性的故事。我們必須明白,人類是這片土地的一分子,而我們正在摧毀它。如果我們不理解人與自然之間錯綜復雜的聯系,開始關注并保護這些最后的荒野生境,我們就會陷入巨大的危機。
IPBES發布了《全球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評估報告》,我們將見證100萬個物種的滅絕,這完全是由人類造成的。當我們開始獵捕關鍵性的物種并破壞環境時,人類就會受到影響,它將產生巨大的連鎖反應。
現在是行動的時候,人們參與未來的積極性還遠遠不夠。我看到未來以慢鏡頭在世人面前展開,我對自己說,如果我們不開始使用自己的話語、不采取直接行動,我們就是在讓自己的后代,甚至自己這一代人,陷入永久的貧瘠。實際上我們不必如此,事情不需要演變成這樣深重的苦難。這就是現實。
Ami Vitale的新作《熊貓之愛》即將出版。更多信息,請訪問:www.hardiegrant.com
下期預告
Stephen Wilkes